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京劫持人质事件专题 > 正文
本报记者独家进入ICU对话伤者
父亲委托本报记者带话:为了家人,一定要挺住
本报昨日刊登的劫持客车事件报道最后曾提到有一名身份不明的重伤者,被送往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昨天,记者得到消息,这名伤者就是解救人质过程中被误伤的安徽籍乘客李全朝。昨日凌晨1时左右,经过了7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后,身上插着众多管子的李全朝才被推出手术室。随后,记者赶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对李全朝受伤的事件进行了进一步了解。
悲剧:误伤,家中顶梁柱倒下了
江苏省人民医院2号楼4楼的重症监护室门外,记者见到了李全朝的大姐夫马传科,对李全朝家里的情况,他最清楚。
据马传科介绍,李全朝有2个年幼女儿,父母年过七旬,妻子在家务农。平时一家的经济来源,全靠李全朝一个人在外支撑。而李全朝的经济收入,却仅仅依靠在萧山收购废铁所得。“收入很不稳定,有时收入很高,有时连糊口都困难。”在村里,李全朝家的经济状况差是出了名的,别人家都是瓦房,只有他们家是平房,在村里最显眼。马传科说,事发当天,李全朝登上大巴车,带着女儿回老家上学。“走的时候还好好的,没想到竟遇到了这样的意外。”姐夫马传科对小舅子的遭遇感慨不已。
就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两位头发斑白的老人赶到了现场。他们是李全朝的父母,两人是,连夜从蚌埠市五河县岸怀乡坝叉村赶来的。
“全朝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他要是出了意外,我们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李全朝的父亲李保贵,眼圈泛红地向记者介绍说。李保贵介绍说:“平时全朝的收入也不高,但是他总会把大部分的收入寄回家,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好丈夫、好爸爸。”
对于儿子的情况,二位老人无比挂念。“此时此刻,如果你见到自己的儿子,你最想对他说什么?”记者问道,“我想对他说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活下去,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老人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眼泪也止不住夺眶而出。“好的,如果我有机会见到你儿子,我一定把你的话带到!”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记者面前流泪,记者的心里也着实不好受。
警察:“伤者的治疗费用我们负责”
在医院中,所有医生对李全朝的伤势都闭口不谈。而医院的保安对记者的采访,显然也不支持,并向记者下了“逐客令”。
下午2点30分左右,医生给李全朝的家属发放了费用清单,记者在上面看到,截至8月30日,李全朝的治疗费用为5698.60元。
接近下午3点左右,一位警官来到医院。“你们都别在这里等了,我们(警方)不是给你们安排了宾馆,你们先去休息吧!”这位警官对李全朝的家属说道。“请问,李全朝的枪伤,是狙击手误把他当成劫匪了,还是不小心打偏,把他打伤了?”记者试图从这位警员处了解情况。“不知道,我当时也不在现场”。“那李全朝下一步的治疗费用,需不需要家属自己出?”记者又问道。“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一定会负担到底!”警号“215392”的警官介绍说,随即这位警官匆匆离开了医院。
对话:记者进入ICU面见伤者
当日下午3点左右,重症监护室内的医生告知李全朝的家属,目前病人已经苏醒,并拔掉了呼吸器。下午3点半,可以进入重症监护室内去探望,但只能进一人。最终,伤者李全朝的二姐夫马传浪,出于对记者的信任,决定将这个机会让给家乡的记者。最终,在马传浪的帮助下,记者进入到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探望了伤者李全朝。
在重症监护室的12床,记者见到了伤者李全朝,此刻的他,正身穿一件蓝色病人服,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身上插着许多管子,连接着各式各样的机器。李全朝的伤主要在脸部,因此他整个脸部严重地肿胀,上面被几块带着血污的纱布包裹着。记者甚至无法判断李全朝是否睁着眼睛。
“他现在可以说话吗?”记者问医生,“还不能,不过你说话他都听得见。”医生介绍道。随后医生就走出了病房,只留下记者和李全朝2人。
记者:“我也是你安徽的老乡,可以跟你谈谈吗?我说话,是你就点头,不是你就摇头,好吗?”
李全朝点头
记者:“你现在眼睛看得见东西吗?”
李全朝点头
记者:“你是不是被子弹打伤的?”
李全朝点头
记者:“那子弹是从哪边打进来的呢?”
李全朝指了指自己的左脸,又划过脸庞,指了指自己右颈,示意子弹是从其左脸进入,从右颈处穿出。
记者:“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还挺得住吗?”
李全朝迟疑了一下,随即无力地点了点头。
记者:“我想告诉你,你父亲让我对你说,为了家人,一定要挺住!不管怎么样,也不能放弃希望,一定要活下去!”
记者话音刚落,李全朝的身体剧烈地震动了一下,情绪显得有些激动,他的头向记者的方向转了过来,透过纱布,记者第一次看到了李全朝的眼睛,随即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随后,为了不打扰李全朝的休息,记者离开了重症监护室。
(市场星报 记者 宁大龙 黄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