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记者亲历利反对派进攻首都 曾遭政府军扣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5日16:57  央视《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2011年9月4日播出“战火中的中国记者”,以下是节目实录:

  【总导视】

  战火纷飞、危险重重,他们是战火中的中国战地记者。

  冯韵娴: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卡扎菲的支持者,当他们看到赛义夫之后,情绪非常高涨。

  史可为:大批卡扎菲的志愿者,现在还在卡扎菲官邸的阿齐齐亚兵营门外,他们一直高喊支持卡扎菲的口号。

  为求新闻的真实客观,他们付出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记者:选择更安全的方式留在酒店?

  史可为:我觉得做新闻的都有这样的心态,就是总希望能跑到多远,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那种感觉。

  面对缺粮、断电、榴弹袭击等困境,他们经历了什么?

  冯韵娴: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房间的窗口其实离对面的街区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我们现在可以听到很强的响声在外面

  亲历战争的残酷,对于生命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感悟?

  史可为:你不知道可能下一分钟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掌握的时候,你更学会要珍惜。

  记者:可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和平的珍贵。

  冯韵娴:对,和平太宝贵,真的,和平很宝贵。

  面对面古兵专访战火中的中国记者史可为、冯韵娴,在播出。

  【总 片 头】

  【总 串 场】

  8月21号,30多名外国记者在利比亚遭到了政府军的围困,他们被困在里克索斯酒店,其中包括5名中国记者。在4天4夜围困的时间里,他们的安危也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8月24号,30多名记者成功脱险,在4天4夜围困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又经历了什么呢?今天的《面对面》要专访刚刚回国的其中的两位战地记者冯韵娴和史可为。01:23:18

  【人物介绍】

  史可为  34岁  香港人

  毕业于香港大学

  中央电视台亚太中心站记者

  冯韵娴  26岁  无锡人

  毕业于北京语言学院

  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记者

  【正 片】

  解说1:2011年9月1日中午12点,几天前还身处战火中的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冯韵娴、史可为几经辗转从利比亚回到祖国。

  记者:今天飞机落地时候是什么感觉?

  史可为:刚刚出来,我第一时间就跟他们拥抱,我那一刻真的想哭出来,我在酒店那么多天没有觉得要想哭的感觉。

  冯韵娴:当然肯定开心,终于回来了,但是同样也觉得有点遗憾,因为觉得利比亚这个事情还没有完。

  记者:什么样的情绪纠结在一起?

  冯韵娴:在利比亚这么一个月的时间,其实交了很多朋友。无论是他们的政治立场,无论是政府的还是反对派还是这些,他跟你之间的相处,然后对你好,建立了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政治立场而改变的。

  解说2:两位记者中,史可为已经是第二次到利比亚采访,今年3月30日到5月29日,他身兼记者和摄像已经在利比亚呆了60天。回国休整不久,7月7日又重返战区。冯韵娴是第一次参与战地报道,面对战乱重重的利比亚,她瞒着父母主动向单位提出申请。7月13日,冯韵娴经突尼斯抵达的黎波里,三天后,她发回了第一条现场报道。

  记者:你报道的第一条新闻还记得吗?

  冯韵娴:记得,我那次中文说了有十多遍,我阿拉伯语出境,一遍两三遍就会过,但是中文要说,第一次出镜出镜可能有超过十遍吧。

  记者:怎么会那么多遍?

  冯韵娴:不知道,可能紧张,包括可为一直说,我觉得你阿拉伯出镜比中文出镜顺畅多了。阿拉伯语说得多了吧。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2011年7月16日)

  每次…卡扎菲召集支持者同他一同奋战到底,但是与此同时也有报道称,卡扎菲已经做好了下台的准备,前提条件是能够达成一份让他满意的协议,卡扎菲一如既往不可预测,没有人能够确定他究竟是想为保住权利而奋斗到底,还是会推出策略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又或许,美军的意愿又才是决定他最后去留的关键,央视记者利比亚报道。

  记者: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冯韵娴:是兹利塔,是我们去过五次的地方。

  记者:当时的现场给你的感触是什么?

  冯韵娴:大家都支持卡扎菲。然后男女老少,大大小小,然后喊的口号都很真诚,包括去采访的过程当中,你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人支持卡扎菲,因为你眼见为实嘛,你看着那么多人举着旗,那么多人还用力去喊真主卡扎菲那个口号,你不得不相信,卡扎菲还是有很大的群众基础。

  记者:当时还没有那种紧张的情况。

  冯韵娴:没有,当时还是用利比亚人来说的话(阿拉伯语),就是百分百一切都很好,这是他们最常用一句话,都没有问题了。本身跟我们有危险的话,政府也不会带我们去。当时还是在挺卡这样的一个世界当中。

  解说3:在的黎波里,所有外国记者的报道都要受到限制,每次采访都要给当地政府提供一份详细的申请,每次的申请又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审批流程。几乎所有的采访和活动都是由政府来安排。

  冯韵娴:但是慢慢地你会随着你在那边呆的时间久了以后,你会去想这个支持,他们这么坚定地支持卡扎菲这个最终的动力在哪里?

  记者:你的分析?

  冯韵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很多情况下,你就会看到歇斯底里喊我一定会跟他站在一起,我一定会跟他战斗到底,我不惜一切代价我会跟他,到死我也会跟他战斗到底,给他这种信念,最后给他支撑的动力是什么,我不去想,我也会去问在那边的人,

  史可为:特别是有一段记忆,我和小冯一起去到一家二手书店,一个老头年纪很大了,他表面上还放着那个绿皮书,就是卡扎菲的语录,他为什么要卖那个,就要证明,他还是支持政府的那一方面,但是他偷偷的跟我们说,其实他也知道,觉到整个国家在过去那么多年以来不管在文化上,都没有机会去让民众开放思考的,它觉得这样下去对整个国家来说,对他的民众来说,都不好,他偷偷地说,他还说好了,如果有一天真的有改变了,再好好跟我们聊,把他心里话跟我们再说出来。

  解说4:出于好奇,也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在卡扎菲政府安排的采访任务之外,冯韵娴、史可为一有机会就去走访当地百姓,在这些采访对象中,他们记忆最深刻的是战区的孩子。

  冯韵娴:我那时候我记得我跟可为一天在那个街区的时候,就一帮小孩子,大概有20个,我们拿相机拍照,就这一个相机就可以让他们开心整整一个小时。

  记者:为什么这个相机给他们带来快乐?

  冯韵娴:就拍照,每个人都说我也要拍,我也要拍,再给我拍一张,再给我拍一张,就做出很多很可爱、很纯真、很天真一个表情,就这样的一个相机,你给拍照,这样一个动作,然后这样一个活动,就可以让这样一群小孩子开心整整一个下午。

  记者:但是战争状态下让孩子们开心,我不知道作为一个战地记者你心里会怎么想,看到他们快乐的样子?

  史可为: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他们可能不知道到底战争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可能现在生活有难,我们去到难民营,对他们来说,那个地方没什么,空的瓶子,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玩具,就能玩半天,就能乐半天的状态,他们其实尤其是你觉得生活其实对他们来说,其实很简单,只是没办法,它的现实就不让他过这么简单的生活。我们有时候看到那些,真的也希望,我觉得战争可能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伤害。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2011年7月16日)

  在利比亚除了小孩子好玩之外,几乎没有人会骑自行车上街,……(同期延续)

  解说5:就这样,除了一些政府安排的采访报道以外,冯韵娴和史可为将镜头更多地对准了普通百姓。在战区,孩子们的快乐是单纯而真实的,然而时刻伴随着他们的却是横飞的弹片和轰鸣的炮声。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2011年7月20日)

  这个就是哈姆扎的家,他的家位于的黎波里一条非常普遍的小巷子里,这个巷子和欧洲远隔一个地中海,但是哈姆扎的离去,让仇恨在这里沉淀了下来,没有人能够知道像这样的仇恨会需要多长时间、会需要怎样的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化解,央视记者的黎波里报道。

  记者:你看到的情况。

  冯韵娴:哈姆扎那个人,他很小,可能不到20岁,19岁,就在阿齐齐亚附近踢球的时候,他们讲,北约炸阿齐齐亚兵营,几个小孩炸死了,牺牲了,他是其中之一。他们家的人很难过,他姐姐拿出他的一些生前的物品,这是他很时尚,他很想穿漂亮的衣服,这是他用的,觉得这个小孩很阳光,很有未来。突然一下子就……不管什么原因,就因为战争就死了,我一直是一个很反战的人,觉得不管怎么样,这些牺牲都太无谓了。

  记者:这样的一种信息可能会感觉很辛酸啊,对战争的这样一种意会,另外的一种感觉?

  冯韵娴:对,我其实一直就没有人会喜欢战争了,我觉得,它最终就是可能,它最终伤害的,因此而牺牲的,更多还是普通老百姓,就一些无关紧要无辜的人,如果有更和平的方式解决它,为什么非得要用战争,可能需要战争,我太小,可能想法比较单纯,但是我觉得如果替代这样方式的话,是有影响的。

  记者:你在现场什么感觉?

  冯韵娴:我哭了,我会感觉很难过,谁都会觉得。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2011年7月20日)

  任何伤口有愈合的时候,就像这场战争,也会有结束的一天,但也就是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刻,人们想知道,他们究竟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而在将来承受这些代价的正是那些孩子,央视记者的黎波里报道。

  史可为:(现场出镜报道2011年7月20日)

  三个多月前,我第一来到扎维耶这个城市,当时在政府军刚刚从反对派的手里把这座城市拿回,在严格的控制下,白天走在街头也可以说是空无一人,但是今天我们再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看到在政府的安排下,大批的民众来到广场,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但不变的是我们从这座大楼看到它是布满了伤痕,一些人提醒我们在利比亚战事还没结束。

  史可为:不管是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不管是有多高尚的一个理由,但毕竟战争还是战争,还是会有人会牺牲,你看到,特别是家里,他们知道你人死了,真的那个是骗不了,他们那个感情真的伤心的,真的不是哪个政府安排出来,他们那种伤心的感觉。有的时候真的希望战争对那些平民来说,可以离比较远一点,都不要让他们受到更大的伤害。其实有时候心里也挺难受,看到了一些画面,看到了一些家庭,其实感觉也不好,真的。

  记者:其实战争对一个家庭孩子们的影响,那种伤害,那种阴影是很多年难以磨灭的。

  冯韵娴:对。

  记者:所以可能在战争中看到那些孩子的时候,即使再坚强的人,可能内心也有一种突然心头一酸的感觉?

  冯韵娴:对啊。我觉得孩子永远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是最无辜的人,他们跟这些一点…但是他们必须要去承受一些代价,包括现在利比亚,也没有结束。但是你要想想战争,你割的这个伤口越深,你需要让他愈合的时间越久,而这些为这些伤口愈合的这些人,要付出这些代价这些人,就是这些孩子。未来的若干年、十年、几十年,当这些孩子变成,这些原来可能只有七八岁、八九岁、十几岁孩子,二十岁、三十的时候,是他们在付出这些代价。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2011年7月20日)

  给平民带来了颠沛流离,使得无辜的孩子不得不卷入一场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政治意义的政治立场,或许他们想要仅仅是结束这场战争,央视记者的黎波里报道。

  【片 花】

  四天四夜,面对缺粮、断电、榴弹袭击等困境,他们经历了什么?

  冯韵娴: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房间的窗口其实离对面的街区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我们现在可以听到很强的响声在外面

  为求新闻真实客观,他们付出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记者:选择更安全的方式留在酒店?

  史可为:我觉得做新闻的都有这样的心态,就是总希望能跑到多远,能跑多元就跑多那种感觉。

  面对面古兵专访战火中的中国记者史可为、冯韵娴,在播出。

  解说6:利比亚的战事进程、时局变化跌宕起伏。随着反对派武装逼近的黎波里,正在一线工作的冯韵娴和史可为面临着从业以来的最大危机。8月21日,卡扎菲政府指定外媒记者下榻的里克索斯酒店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他们第一时间发回了报道。

  冯韵娴 中央电视台特派利比亚记者:(电话连线报道 2011年8月21日)

  当天晚上,穆萨(卡扎菲政府发言人)还在跟我们吃完饭,然后半夜可能3点的时间,还给我们开了一次发布会,但是发布会完了之后,我们就回房间去编那个新闻,然后编完了等出来之后,就发现酒店里瞬间就空无一人,就只剩下几个拿枪的,其余的包括穆萨那些人、他的家人,还有包括酒店工作人员、大堂经理、什么服务员全都不见了。

  记者:那你们的反应呢?

  史可为:我们反应是,到底真的反对派打进来了,还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就想出去,到酒店的外面去看,一出去,本来是好像没有人,但只要你靠近门口的地方,看到外面有人拿着枪在那边守着,就那个时候我拿机器还想过去拍什么,就有一个拿枪的人冲过来,说你不要出去,还说你在拍什么,还要抢我的机器。

  记者:以前发生过这种事?

  史可为:没有,因为以前那些政府,利比亚政府里面,虽然说他们对我们还有很多的限制,但是他们对我们还是挺礼貌。

  记者:谁在守着?

  冯韵娴:有几个拿着枪的人守着,那几个人原来是,就是酒店的的人,有酒店的大厨,有服务员,这些人都是,后来才知道,这个酒店原来归土耳其,然后等土耳其人走了之后,卡扎菲把这个酒店买下来了,其实那个时候他已经安插了很多他的亲信在里面。就是那些拿着枪,一直看着我们的人就是他的亲信,他们从一个大厨,摇身一变成了成了看守,就这样的一个状态。

  记者:为什么?奇怪吗?有没有和他们交流?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冯韵娴:交流,交流,会问,然后他们说不知道,不知道去哪儿,他们就是按指示说要我们留在这个地方,其它的都不知道。

  解说7:当时,在里克索斯酒店除了中国的五名记者之外还有来自于英美法俄等世界各地的十多家媒体的33名记者,他们迅速展开自救,这些记者中既有亲卡扎菲派也有亲反对党派,然而面对着持枪的卫兵,每一位记者都明白了自身的处境和卡扎菲政府的意图。

  记者:什么意图,你们分析什么原因?

  冯韵娴:就把我们困在酒店的意图很明显。

  记者:他们为什么要控你们这些记者。

  冯韵娴:一张牌,因为我们离阿齐齐亚兵营很近。

  记者:你们会是一张什么样的牌。

  冯韵娴:外国记者在这里,北约不会炸这边的,北约不可能炸。但是从我现在说,我现在已经出来了,但是就是公正的来讲,他们也没有伤害我们。但是我曾经跟你们聊过说,还有很多你们看不见的。而事实也证明最后我们出去之前,房顶上有很多狙击手,都是以前我们看不见的。包括当时可为有一次在做电话连线的时候,就那个有一次很危险,在阳台上子弹那个方向可能光线不好,他就调了一调,然后就开了一下,然后就,以前听到的枪声都是怦怦的枪声,他那天听到的“嗖嗖”就是耳边划过的那种。

  史可为:我们真的要做好了,万一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什么事发生,我们怎么去应对,所以那个时候就想好了,我们一听到什么消息,外面有人要打进来,或者外面听到那个枪炮声的确很靠近的时候,我们一起跑到酒店二层有一个地方、有一个走廊,里面有一个祈祷室,我们都当成是我们最后一个阵地,我们都在那边去,反正是只能等,每一次听到有什么消息,我们都在那边,只能等,看会有什么事情发展,有很多的媒体开始也做了其它的工作,比如说那个白布,电视画面也有看过,把TV的字那个写上去,就希望如果真的有什么人打进来了,知道我们是媒体,知道我们是记者,就不要伤害我们。

  记者:从哪儿找的布?

  史可为:床单,或是餐厅的桌布都拿回来了。因为那个感觉是就真的没有办法,也不知道外面还有什么人给我们帮助,我们只能是一起去合作去努力。

  解说8:那个晚上大家谁也没有睡觉,在解决了自身的安全问题之后,史可为、冯韵娴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最新的报道发回国内。22号一大早,第一手信息迅速传回了国内的演播室里。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 2011年8月22日)

  可以看到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安检机,这边24小时也都有保安在,但是现在这边也空无一人,然后面前一片狼藉,你可以看到,那边依然还有卡扎菲的相。

  那么在过去的24小时里,这边的所有的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及酒店的工作人员都已经不知所踪。原来都坐满了人,现在已经空空无人。

  解说9:从这段报道中,观众第一次看到冯韵娴穿上了防弹衣。

  记者:女孩子穿上那种感觉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冯韵娴:好沉,其实都还好吧。

  记者:但是你会不会觉得那些那种恐惧还有各方面的那种压迫感的存在。

  冯韵娴:压迫感。突然觉得战争好近。

  冯韵娴:我现在仔细回想一下,我突然觉得战争离的很近的时候,其实我不知道哪里来哪种直觉,但是我一直会觉得我们会,我们最终会出去的,那只是一个过程,虽然很难。

  解说10:就在22日这天,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断水、断电,被封锁的里克索斯酒店成为的黎波里一座被围困的孤岛。

  记者:当时有没有后悔第二次又返回利比亚?

  史可为:其实你说后悔,反而真的没有。

  当一个记者,总会有希望可以碰到真正大的事件,也希望能够见证到历史的时刻,我觉得对我来说,如果说什么后悔,我觉得是我运气好,才让我碰到一个大的新闻,碰到让我去能有更大发挥的机会。

  记者:但是在那个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很容易会崩溃?

  史可为:的确是,有一些同行我们也看到了,特别是家里有小孩、有家室的,他们那个时候就坐在一旁在哭,在说想念家里,甚至有人已经拍了,对自己拍了遗言。

  记者:怎么拍?

  史可为:拿者机器拍进行跟进,然后跟家里人说,那种感觉其实心里也挺难受,也看到,有时候会想到怎么会走到这一步了。但是那刻心里的确是,刚才你说心里崩溃,真的也会怀疑,我真有必要待在这个地方吗?但其实还是觉得我有这个机会我只能说,可以说是痛苦的经历,但另外一方面来说应是一个很难得的一个机会。

  记者:但这种情绪很容易传染的,在大家周围?

  史可为:对,特别是有一个晚上停电,酒店都漆黑一片的时候,大家就只能坐在一旁,几乎不说话,只能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我看到那种,大家也是那种挺绝望的感觉。

  我问一些很有经验的西方记者,我问他,你现在在想什么?他说我想着我们的老婆、我的小孩,其实到了那一刻是,不管经验多丰富,曾经做过多大的牺牲,其实那个还是有可能会,还是可以会感觉到信念。而且影响到情绪有波动,也会有崩溃的时候,肯定会有。

  记者:怎么坚持呢?

  史可为:我觉得我跟小冯还有另外几个来自中国的媒体记者,我们那个时候大家也是一种互相扶持,那种互相安慰,真的在那个时刻来说,真的是互相那种感觉是有兄弟姐妹的感觉,在一起互相去安慰,互相去有什么帮助,真的已经说,都没有再分开你我了,那种感觉是,有什么事反正我知道起码我上边有几个兄弟姐妹要在一起,那种感觉可能是最大的一种支持,当时来说。

  记者:你们当时晚上怎么休息?

  史可为:几乎是没怎么休息,就只能睡在走廊。

  记者:为什么要睡在走廊里?

  史可为:因为是我们在房间,房间就有一面是外面有一个阳台,有一个很大落地的玻璃,如果你坐在房间里面,外面如果发生什么大的枪炮声,可能有机会,你不知道外面什么时候会打进来,你在房间真的不安全。

  解说11: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史可为和冯韵娴还是利用仅剩的备用电池将他们了解到的事实真相及时地传回了国内。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 2011年8月22日)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房间的窗口其实离对面的街区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我们现在可以听到很强的响声在外面,而为了可以获取片刻的宁静,我们已经把床垫挪到了这个位置,能够做一些遮挡。这些就是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食品,我们不知道这个食品现在还可以撑多长时间,那么可以看到这个冰箱里留下的水和饮料也所剩无几。

  解说12:正是这些鲜活的报道让观众们看到了冯韵娴他们身处的困境和时刻面临的危险。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 2011年8月22日)

  那么就在刚刚还有政府军的士兵来到了酒店,跟我们要一些急救用品,据他所称,在酒店周围还是有很多政府军的士兵所部署,而与此同时反对派也把这个酒店重重包围,而对于现在在酒店内的外国媒体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断电、断水、断粮局面,还有反对派和政府军将这个酒店重重包围的这样一个困境,那么对于在这里的记者来说,他们的工作以及心理都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央视记者的黎波里报道。

  【片 花】

  榴弹横飞、危险重重,在之后被困的日子里,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冯韵娴: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房间的窗口其实离对面的街区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我们现在可以听到很强的响声在外面

  亲历战争的残酷,对于生命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感悟?

  史可为:你不知道可能下一分钟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掌握的时候,你更学会要珍惜。

  记者:可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和平的珍贵。

  冯韵娴:对,和平太宝贵,真的,和平很宝贵。

  面对面古兵专访战火中的中国记者史可为、冯韵娴,在播出。

  解说13:更大的挑战出现在8月23号,也就是他们被困的第三天。有消息称利比亚反対派已抓获卡扎菲之子赛义夫。然而,23日凌晨,赛义夫却出现在里克索斯酒店。他本来安排了新闻发布会,后来却突然要求记者跟他一起前往阿齐齐亚兵营。在这个时候去兵营要冒极大的风险,冯韵娴和史可为仍然毫不犹豫地跳上了紧跟在赛义夫后面的车。

  冯韵娴:(现场出镜报道 2011年8月23日)

  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卡扎菲的支持者,当他们看到赛義夫之后,情绪非常高涨。

  史可为:

  大批卡扎菲的志愿者,现在还在非官邸的阿齐齐亚兵营门外,他们一直高喊支持卡扎菲的口号。

  记者:那当时您会害怕吗?

  冯韵娴:当时肯定会害怕,因为他是,因为他当时是目标人物,反对派的,随时会被暗杀,而且之前都有说他会被抓了,抓了的时候,不是所有的记者都,BBC、CNN都没有去。

  记者:但是出去的话,可能有风险,考虑过吗?

  史可为:有,肯定有,当时肯定是穿好了防弹衣,有什么装备装好了,也有同行,他们没有去,我们都跟他说好了,如果发生什么事,多长时段时间还没有见到我们回来的时候,就希望他们可以跟台里,跟我们联系的尽量联系,把那个消息尽量发出去。

  记者:选择更安全的方式留在酒店?

  史可为:还是你到了那个时刻还是觉得有机会见证你的历史的是时刻,我觉得做新闻的都有这样的心态,就是总希望能跑到多远,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那种感觉。现在也没再多的考虑,因为你再考虑,可能那个时刻已经过了,很多新闻就没有了。

  (当时拍摄的赛义夫画面)

  记者:去了之后看到了什么?

  冯韵娴:我们做了赛义夫后面那辆车,然后我们,首先看到赛义夫是肯定的,他老了很多很多,这段时间他老了老多。然后就去就跟他,我们后面那辆车还绕了一下道,但是最后都到阿齐齐亚兵营了吗,有一个人就还是歇斯底,就一路上我们看到的还是绿旗、还是支持卡扎菲的人,还是过去我们所加到的那些景象,就是我们后来,就是我们听到反对派的那些消息,就是说打进来了,已经进了的黎波里,什么从过不来五百,20公里的反对派的车,明天准备总攻,就觉得这个城市马上就要陷落了。但是你一路上走过去的时候,但是你还是看到卡扎菲的支持者,包括在阿齐齐亚兵营的,就某些人就拿着枪,就动手,你想想那些支持者,就没有枪械的,那天就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枪,很乱很混乱当时场面,然后就大家情绪都暴露出一种完全饱和的一个状态,有些人都喊的青筋爆起,然后就就泪水就满面就那样的一种状态。然后赛义夫也是就是在鼓舞士气,就在城墙上,然后他就开进阿齐齐亚兵营,很短,过程可能不到5分钟时间吧。然后后来我们就坐车回去。

  当时我们能做下的判断就是反对派进来了,但是至少阿齐齐亚兵营这一块,还是在政治军控制之下,赛义夫在阿齐齐亚兵营里面。当时我们能做得判断,既然在阿齐齐亚兵营里面,说明阿齐齐亚兵营里面肯定有重兵把守。

  解说14:从21日到24日早上,包括冯韵娴、史可为在内的三十多名记者已经被困70多个小时。而此时,反对派已经占领了的黎波里大部分城区,距里克索斯酒店仅五分钟路程的阿齐齐亚兵营也被攻陷,记者在酒店里可以清晰地听到双方激战的声音。

  00:39:36

  记者:在这几天被围困的时候,最紧张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冯韵娴:就是可能,也就是最后一天,最后一天就我们,就黎明前的黑暗可以说是,当时有两个美国记者冲进酒店,进来了,当时都很惊讶。进来之后就气喘吁吁的,就是一直不停在喘。

  记者:不是有兵在把手吗?

  冯韵娴:对,那女的一直在哭,因为我们也想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那女一直不停地在哭,在哭,因为那个时候,前一天其实,就是前一天阿齐齐亚兵营已经说,反对派已经解放了嘛。

  00:41:03

  然后第二天早上说有消息说反对派要来,然后没有等待反对派,等来两个美国记者跑进来说,那个看守,就是上面狙击手把他的一个利比亚司机给杀了。当时这么一个,正是有人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死了,其实后来那个人也没有死,但是当时我们听到的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他把他就是劫持了。

  01:16:00

  史可为:(现场出镜报道 2011年8月24日)

  刚才我们听到已经有军人来到了酒店的范围,虽然我们现在不了解到底是政府军还是反对派,原来在地库的媒体,大家也觉得地库也不太安全,大家都已经跑到二层的地方做好准备。

  冯韵娴:

  现在酒店的门口已经很清晰的听到有枪战的声音,那么现在所有的媒体都撤到了酒店二层的大堂里头。

  解说15:面对困境,3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群策群力,各尽所能与持枪看守进行交涉。

  冯韵娴:那个时候就有人开始试图跟,就是金玛纳那个时候和我们就一块下去试图跟黑塞沟通,黑塞就是那个,看我们那个最大的,所谓的头。沟通以后,黑塞说,不是说,想要杀记者,只不过是因为那个他们觉得司机有危险,司机是利比亚人,他认为他是反对派,所以才会枪杀他或者怎么样。但是他后来也没有死。然后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谈,那个时候我们再给你红十字打电话,然后就说暂时没有来的计划,因为他们知道这房顶上有阻击手,安全没有得到保障。里面就只能跟黑塞聊,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已经完了。就无法理解的黎波里都已经解放了,为什么我们是这些人还出不去。因为他们还是按之前的命令,可能他们跟他们的头已经失去联络了,他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他只是一直在坚持着以前的那个下的命令。然后我们也出不去,然后就跟他们沟通,说这个事情已经完了,让他们看清楚情况。然后包括你可以给家人打电话问问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在酒店里住了那么长时间,他们所获信息,就是可能他们头给他们打个电话,那肯定就是说我们很快就会打败什么反对派等等这些信息,他们是一直很有希望的,他们真的是一直很坚信这一点。

  然后后来慢慢看清楚情况,形势的时候就,黑塞当时我坐在他旁边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崩溃了,你可以看到,就是他的心灵就瞬间被现实所击溃的这种感觉,就两眼睛不停地在哭,然后就是这种惊讶的神情,他没办法去解释,他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去怎么办。后来他们就,那些人把手里的那些子弹就一颗一颗卸下来了。因为我说回家吧,保护你的安全,就是说你是跟我们,陪记者一块的工作人员,然后反对派也不会伤害你,然后就跟着我们出去,然后就回家,就OK了。

  解说16:在极其危险困难的情况下,中国记者和来自其它国家的同行们一起坚持工作、共度难关。8月24日,反派的军队攻占了的黎波里的大部分地区,30多名各国记者终于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协助下陆续离开了酒店。在回顾被困酒店情况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记者,在镜头前表达了他对中国记者的敬意。

  马修·钱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的同行们非常棒,他们乐于助人,他们提供了摄像机、麦克风、卫星电话等等,全都是免费的,他们说你们需要什么只管用,这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感觉也非常棒,国际媒体的同仁们这些天都在一起,我们一起拍摄,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解说17:在被围困的四天四夜中,各国记者生死与共,同舟共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脱离险境后他们相互拥抱,重新整理设备并合影留念。当地时间8月24日下午4点,当他们在里克索斯酒店互相告别后,冯韵娴却透过车窗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01:00:08

  记者:坐着车回使馆的路上你们看到的是什么?

  冯韵娴:另一个世界。同样的建筑,关卡,但是插的全都是王旗,就反对派的旗帜。然后口号从原来的真主、卡扎菲还有利比亚,已经换成了真主之大,就是反对派那些口号。就是墙面上所有关于支持利比亚的那些标语和口号全都给刷了,重新换上的是2月17号革命英雄,然后卡扎菲下台等等这些,我们看到一半的时候,楼顶上还砸下来一张卡扎菲的相片。然后就街上,就车上的人就很开心,然后关卡每个人就互相问候之好,然后都道喜。

  记者:对于你们这些记者,那些反对派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冯韵娴:很友好,就是我们从瑞克斯酒店出来,跟那些人,到第一个关卡之前,还是以前瑞克斯酒店的人,就还是政府军队。但是到那个关卡之后,就是反对派的人。就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就是50米左右的距离,但是大家也没有打,就只不过划区,就这一块我现在还是政府军的,然后那一块还是反对派的,但是彼此手里都有枪,但是没有打。

  史可为: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终于再一次离开利比亚,跟第一次离开利比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特别是经过那几天困在酒店,也看到了利比亚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可以说是人生中一次很大很重要的经历。

  解说18:从今年3月份利比亚战争爆发至今,中央电视台先后派出16名记者奔赴战场进行采访,共发回报道报道一千多条,此时此刻包括他们在内,仍有不少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坚守在战地一线。

  记者:现在重新回顾,这4天4夜一个过程的时候,你会怎么看待特别这样的一个日子呢?

  史可为:现在再回想吧,还是觉得是一个很难得的一个经历,对家里来说也是一个很难受,很难过一个经历,只想回到家里,跟家人在一起,更希望珍惜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毕竟你真的有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可能下一分钟发生什么事情,不可能掌握的时候,你更学会要珍惜。

  记者:其实刚才听你谈了这么多,其实在整个这样一个过程里面,对于一个女性记者来讲,经历这样一个,几天被围困的这样的一个经历。确实会让人们内心会有这样的一种思考,因为可能你在去的时候,可能没有恐慌,也不会去想到太多。但是经历了之后,内心里边的思考,还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会很多。

  冯韵娴:对。我觉得这个真的是我这辈子到现在为止最宝贵的一次的人生经历,更多的是,你在这种情况下,你看到人性当中就很多很宝贵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包括你将来要给自己孩子这样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想给自己家人一个好的未来,包括卡扎菲。那是不是可以把这个给自己的美好的未来把它扩的更大一点,给所有人的孩子,或者给这个国家的孩子,给你这个地区的孩子,或者给整个世界的孩子。我觉得就是人类发展的一个,你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点。肯定是会有纷争冲突在里面,不然也不会有战争。但是如果求同存异,如果能找到那个共同点去训练一段,我觉得不论对人类那些,对社会发展都会很好。

  记者:可能是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和平的珍贵。

  冯韵娴:对,和平太宝贵了,真的,和平很宝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相关专题 CCTV《面对面》

更多关于 战火 记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