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出台未来五年规划 城区教育医疗资源外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02:08  北京晨报

  人口疏解、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垃圾处理、节能减排……市发改委昨天发布《“十二五”绿色北京规划》,从绿色布局、绿色出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方面勾勒出未来五年的生活图景。值得一提的是,报废汽车与家电、废纸、工业建材等,以后都不是当垃圾看待的,而是要作为“城市矿产”重视起来。此外,阶梯水价、菜篮子无公害处理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都被白纸黑字写进了规划里。  疏解中心城

  中心城教育医疗资源外迁

  规划:

  严格控制城市核心区新建住宅开发项目和大型公建项目,严格限制医疗、行政办公、商业等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稳步推进居住、教育和医疗等功能向外转移,从源头解决中心城交通拥堵、资源过度集中等问题,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老城区人口和功能外迁的同时,市区版图上将呈现出几大“区域版块”,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商务中心区(CBD)、奥林匹克中心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高端产业功能区,配置完善商务办公、购物娱乐、会议展览等服务设施。

  解读:

  东城居民外迁 好学校跟着走

  作为中心城区的东城一直面临着人口压力的难题。很多居民虽然居住条件差、但不愿离开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搬远了好的教育资源没了、孩子上好学校难了。记者从东城区了解到,东城区为老百姓准备的对接安置房几乎都引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今年,东城将改造、新建、恢复6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000个。位于弘善家园的汇文中学朝阳学区、汇文实验小学、光明小学朝阳分园都将在今年9月正式开学,定福庄的定向安置房也将引入二中的教育资源,府学小学的观湖国际配套小学也将在9月份迎来新生。此外,东城与位于通州的定向安置地块也达成了意向,将陆续建设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晨报记者 王萍

  西城儿研所要搬走 时代广场将置换

  据西城区介绍,金融街拓展今年会迈出更大的步伐,金融核心区将从原来规划的1.18平方公里拓展为2.59平方公里。月坛南街和35中新址拆迁工作今年将加快实施,预计年内完成拆迁。未来,这里将新建高档写字楼,吸引金融机构入驻。

  月坛南街项目是金融街拓展重点项目之一,涉及4个产权单位和37户居民。目前,4家单位中除首都儿研所月坛部外,已全部完成搬家腾房。首都儿研所表态愿意搬走,只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落脚和周转的地方。

  除新建项目外,西城区还通过置换存量资源的方式获取金融产业发展的“新楼盘”,同时把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迁出。今年,西城区重点对包括西单路口的时代广场在内的3栋不适应产业发展的楼盘进行置换,部分商业品牌店和非金融类小公司将被迁出,明年起引入国字头金融企业总部或北京地区总部。西城区政府还将出资购置一栋11万平方米的写字楼,用于引入金融总部企业。

  晨报首席记者 崔红

  绿色食品

  北京菜篮子5年实现无公害

  规划

  着力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生产、供应体系,健全监管组织网络和责任追溯机制,切实保障居民饮食健康。

  解读:

  奶粉畜禽水产品全程可追溯

  “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将从市场向两端扩展至整个全过程。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要建立“统一追溯信息平台”,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无论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原料奶粉,还是畜禽、水产品等食品,都要从养殖、收购、加工、储运到销售全程追溯;诸如酒类、桶装水等预包装食品,则通过标签、条码和电子台账进行流通和溯源管理。以后市民在大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都能通过刷码、触摸屏等自助查询验证食品信息。

  水资源

  2014年“喝”上南水北调水

  规划: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大力发展民生水务,不断深化水务改革,高标准建设节水型社会,打造中国特色的水务发展模式,夯实首都绿色发展的基石。

  解读:

  海水纳入水源供应名单

  “水资源极端紧缺”,市发改委负责人坦承这是京城的基本水情。“人多水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缺水将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这位负责人表示,本市提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海水淡化”离首都百姓也不遥远了,因为它已正式纳入首都水源供应战略。规划提出要积极做好海水淡化前期准备工作,尽早具备启动建设条件。

  “十二五”京城将能“喝”上南水北调水。南水北调的市内配套工程建好后,可确保2014年具备10亿立方米/年的调水能力。此外,河北继续实施河北省水源应急调水支援首都。

  城市矿产

  报废汽车家电变废为宝

  规划:

  着力打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废纸、废聚酯、废塑料包装物、废橡胶、废旧家电、报废汽车为重点,扶持一批技术适用、模式先进的资源再利用龙头企业和项目。

  解读:

  5年内挖出“城市矿产”50亿元

  市发改委负责人说,本市准备积极探索“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模式,缓解固体垃圾给京城带来的负担。

  具体来说,本市将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围绕废弃塑料、报废汽车、废旧电子产品和废旧钢铁等重点“垃圾”,以再生资源利用龙头企业为主体,成立“北京市再生资源绿色产业联盟”,调动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参与。预计到2015年,示范基地将实现回收利用再生资源90万吨(比2010年增加50万吨),产值达50亿元(比2010年增加44亿元)。

  垃圾分类

  垃圾产量零增长

  规划:

  加强垃圾源头减量化管理,2015年基本实现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度零增长。

  解读:

  党政机关率先实行“零废弃”

  随着城市圈越来越大,京城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4.2%左右的速度持续上升,好在从2009年这一数字开始有下降趋势。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十二五”基本可实现垃圾产生量零增长。本市将鼓励倡导企业实行简单包装或可降解材料包装,鼓励净菜上市,引导宾馆饭店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供应等。据悉,党政机关、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会率先实行“零废弃”管理试点。 晨报首席记者 姜葳

  ■规划其他亮点

  开展噪声辐射污染防治:落实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围绕公路、城铁、铁路、航空等领域积极开展交通噪声防治工作。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监管,完善噪声补偿机制。加强工业、商业及室内装修等噪声污染控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标准,规范电磁辐射设施建设。

  增强城乡防洪排水能力:大力推进城乡排水河道、骨干道路积水点、地下空间排水系统、老旧排水管网和泵站等更新改造,提高排涝标准和能力,做好城市地下空间防洪保安工作。统筹考虑城市开发项目与雨洪利用等的相互关系,同步规划雨洪收集储置设施。

  强化法规约束:制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城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推进制定湿地保护条例,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建筑施工扬尘、污水处理厂污泥、垃圾填埋场恶臭、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等系列环保标准,力争2012年实施机动车国V排放标准及相适应的车用燃油标准。

  中心城自行车出行达18%

  五年后的北京,更清澈的河流、更湛蓝的天空、更清新的空气,这些,市民都可以期待,当然,其中也包括更人性化的交通。市发改委昨天发布的《“十二五”绿色北京规划》,对“绿色交通”部分颇为浓墨重彩,手机、车载导航等终端将提供实时路况;自行车正式纳入全市交通规划,重点区域两侧要开自行车道,保证自行车的路权;主要干道再新开辟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鼓励市民出门搭乘公交地铁……按照规划,2015年的北京,“堵”和“挤”应该不再会是百姓出行的第一感受。  规划:以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综合运用“设施网络优化、智能管理强化、绿色行为引导”等手段,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换乘体系完善高效”的立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全面增强城市绿色交通承载能力,降低交通领域的资源能源消耗强度。

  解读:

  最远新城1小时进五环

  人口向新城疏解,凭借立体化的公交网络,进城的脚步并不会沉重阻塞。本市计划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换乘体系完善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

  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50%,比“十一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即使是最远新城到中心城(五环路)的平均出行时间也不会超过1小时。

  四环内千米内可进地铁

  在近期规划的四面八方的地铁线之外,本市还要同步启动中心城地铁线网的加密工程,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660公里,四环内市民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达地铁站点。

  此外,现有的线路还会进一步缩小发车间隔,提高地铁运输能力。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的换乘系统,五环外地铁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

  公交道再增150公里

  为鼓励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在主要干道新增公交专用道上还要再增150公里以上,2015年实现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50%(含地铁)。

  为缓解东西二环的拥堵现状,本市规划建设东西环隧,推进400公里次干路和支路等微循环道路建设,系统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

  车载导航可显示路况

  停车、缴费曾是各大收费路口拥堵的“罪魁”之一,本市在未来五年将全面推行电子收费。此外本市还将建“信息诱导”系统,充分利用媒体和手机、车载导航等终端,为市民出行提供更为实时、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

  鼓励个人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将首先在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上岗,同时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达到4万辆以上。作为配套工程,熊猫环岛充电站要改扩建,还将新建小营、南三环、四惠等充电站。

  重点区域开辟自行车道

  京城市民或将恢复“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习惯,本市的“绿色北京”规划正式提出“积极鼓励市民自行车出行”,将自行车纳入全市交通规划,部分道路和重点区域两侧要开辟自行车道,保证自行车“路权”。继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继续提倡自行车租车服务,力争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力争控制在25%以下。

  晨报首席记者 姜葳

  ■其他亮点

  规划:研究制定重点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方案,鼓励居民公交出行。配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做好环境税相关研究及试点工作,积极推动机动车税费改革。

  解读:不停车电子收费拟上路试验

  不停车电子收费技术是交通拥堵收费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近日,市交通委向中关村寻求“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等涉及智能交通的解决之道。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有关负责人透露,已有二三家企业的电子收费技术比较成熟,可应用到交通拥堵收费系统,目前正协商在中关村西区辟出道路实地试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改进。“要保证在车流量比较大的道路上精确收费,由于车辆之间的距离比较近,而且没有车道分隔,车辆之间的系统不能互相干扰,不能扣错一辆车的钱,也不能该扣钱的没有扣上。”这位负责人解释说。晨报记者 韩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更多关于 北京 规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