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公共危机与治理挑战
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是绕不开的现实命题,各级执政者需要直面这种挑战,更要看到挑战带来的机遇,只有勇于重构社会利益分配体制,对社会发展作出智慧而务实的改变,使社会民众真正做到有序参与,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引导中国步入法治社会。
在网络时代,任何人和机构都有可能被置于聚光灯下,成为焦点。
大连PX事件、故宫“十重门”事件,红十字会与青基会的“美美”困境,起因不大相同,但后果同样严重。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件,引发了不同的公共危机,而各个部门与管理机构的应对之道看起来五花八门,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换言之,无论是经济发展命题的设定,还是公共文化机构的运行,再或者是公益慈善机构的一举一动,都已经不是单一政府部门、某一机构能独自享有话语权、操控权的时代,民众在这些涉及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每一起事件上的集体发声,都在显示社会发展和变革所带来的进步,而把握和理解这一社会心态,调整和改变社会治理的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执政挑战。
这种挑战事实上是多重的。首先是对各级政府执政、治政、理政能力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思维,程序化的处理方式,僵化的语言沟通,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民众的渴求。
如何面对这种挑战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寻求治理之道。“十二五规划”中单独把“社会管理创新”独立成章,显示中央高层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行动。如何把利益协调机制、公平博弈的规则机制、市场法治体系机制综合起来,是每一个想要解决公共危机的政府部门都需要思考的事情。
因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建设的转型必须提上日程。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果经济的发展没有惠及民生,如果改革的成果没有得到共享,如果社会的公平问题没有整体解决,社会各阶层就会因不同的不平而产生共同的怨气,而由此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就会汹涌澎湃,不可阻挡。
更要看到的是,在若干年的沉淀后,业已造就了一批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并具有公共意识的中国新人。他们对于经济发展的命题,对于公共事务的构建,对于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的议题,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有着共同参与的迫切需要。这种来自一个群体的心理变化,需要得到主流社会的正面回应。
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现在需要做的,则是当公民意识出现时,各部门及机构如何做好让民众依法有序参与的准备,使之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是绕不开的现实命题,各级执政者需要直面这种挑战,更要看到挑战带来的机遇,只有勇于重构社会利益分配体制,对社会发展作出智慧而务实的改变,使社会民众真正做到有序参与,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引导中国步入法治社会。
封面故事
新疆维稳新策
新疆很美,治疆很难。这个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其稳定牵系全国人民的心。两年前的“7·5”让新疆像经历过一场大病痛的人一样,变得脆弱而敏感。每年此时就成了敏感日。
而今年的这个日子,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出现在了乌鲁木齐街头,在最热闹的夜市和市民一起聊天,吃羊肉串,喝啤酒,这一幕被各种新闻媒体反复提及。这位新疆的最高领导,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告诉全国人民:新疆很稳定。
“新疆的书记只能踏踏实实俯下身子,既抓发展又抓稳定,两者都不能偏废,偏废任何一点就会出现很大的麻烦”。这是主政新疆一年后,张春贤曾告诉媒体的感受。一年多来,他将大量精力放在了解决民生问题上。而这些,不妨可以看做是让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得民心者,才能得稳定。
在刚刚过去的和田、喀什发生的三起暴力恐怖事件中,新疆警方行动迅速,应对果断。外媒称此次行动“堪称反恐斗争的范例”。在会见香港媒体时,张春贤“对人民要柔情似水,对敌人要坚硬如钢”的说法成了香港媒体的大标题。
刚柔并济的治疆方略和全面细致的维稳新策,会带给新疆和全国人民信心。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新疆效率”和“新疆精神”正成为新疆人的新名片。富民安居和定居兴牧工程解决着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接回全国各地的新疆流浪儿童,赢得了新疆和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尊重;送新疆未就业大学生赴内地培训,为新疆发展聚才……一系列的新疆新政,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也让全国的视线频频聚焦于此。而正在召开的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成了一个绝佳舞台,让之前留给人们遥远、封闭、神秘印象的新疆,以开放、自信、现代的姿态进行着一次全新而持久的亮相。
八月,《小康》杂志记者深入天山南北,就民众和外界最关注的问题,采访了十多位新疆地方大员、众多学者、基层民众,从不同方面勾勒张春贤治疆一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并将世界所关注的中国首届亚欧博览会的筹展情况、新疆反恐与维稳、新疆流浪儿童回家等诸多热点问题背后的努力与变化呈现出来,冀望能反映一个真实的新疆。
新疆有多大,新疆的问题就有多大;新疆有多辽阔,新疆的未来就有多辽阔。对新疆来说,变化刚刚开始,未来值得期待。
张春贤治疆求变
新疆很美,治疆很难。“新疆的书记只能俯下身子,既抓发展又抓稳定,两者都不能偏废”。这是主政新疆一年后,张春贤曾告诉媒体的感受。一年多来,他将大量精力放在了解决民生问题上。而这些,不妨可以看做是让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得民心者,才能得稳定。
文|《小康》记者 陈艳涛 乌鲁木齐报道
这封信,要给张书记看吗?
李新全是广东省援疆干部,在新疆任喀什地区地委委员、疏附县委书记。2010年9月7日,在一个安居富民房建设现场,李新全第一次近距离面对自治区党委书记,而他想要跟书记说的,却是一个建议,或是一种忧虑,他把建议和忧虑写在了一封信里。
李新全老家在湖南,他听闻过张春贤在湖南的务实和开明,所以最终选择了把信交给了张春贤书记。一周后,他接到了电话回复。
之后,李新全在多种场合,听到过各级领导都谈到他信中所提的安居富民工程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讲求实际。
一年多来,张春贤每个月要收到多达2000封的来信,谈到各种不同话题。也正是在这一年里,新疆,这片充满魅力和希望的土地上,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
2010年7月,《小康》杂志曾以“下一站,新疆”为题,对新疆即将发生的改变做了翔实的报道。在亚欧博览会召开之际,在新疆敞开怀抱,欢迎来自30多个国家和全国各地的宾朋时,本刊记者再度奔赴新疆,采访了十多位新疆地方大员和学者,以及各阶层民众,试图还原、描摹一个行走在六分之一中国广袤大地上的人——张春贤。
馕有什么好研究的?
8月13日乌鲁木齐各大报纸的头条,都以“馕”来做文章。就在前一天,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的发展情况,还特别对“馕”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这在新疆历史上是第一次。
一个看报纸的市民笑着问:“馕有什么好研究的?”
早在确定新疆2011年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在常委会讨论时,张春贤就认为要在原来的类别之上,再增加促进新疆餐饮业发展和新疆妇女的靓丽工程,足见他对发展新疆特色餐饮的重视程度。
新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闫勤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特色餐饮对新疆来说,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还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符号,也是推动就业的一种品牌,是新疆旅游的一个抓手。“张书记在湖南的时候,把湘菜在全国推广得非常好。到了新疆,他觉得这里的饮食很有特色,内地来的人都喜欢吃,但是因为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没有形成产业,没有形成规范和标准,离开了这个地方就没有办法发展。比如馕,人人都喜欢吃,但馕坑要烧煤,要烧柴,烟雾缭绕,污染环境,要产业化,要让它走出去,就必须要标准化,馕坑要改革,所以提出要走产业化之路,这样才能把品牌、把文化牌打出去。所以在七届九次会议上,张书记要求有关部门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闫勤认为,除了要在创新消化吸收上做文章,改造传统的模式,让馕的味道不变,但有利于推广之外,还要制订一系列的关于特色饮食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说水电给予优惠,财政给予补贴,税收上给予支持。“这是一个就业面非常大的产业。新疆的未就业人口目前大多数文化较低,通过发展地方特色餐饮业,开饭店,通过标准化改良,这些人就可以走出去,扩大就业,这是一个就业非常好的平台。”
重塑新疆人形象
一位熟悉张春贤的官员认为,他很善于在具体的小事上做大文章,看似小事,实则蕴含很深的含义。比如推特色餐饮,比如高调宣传阿里木。
新疆人阿里木在贵州10年如一日,将卖30多万串烤羊肉串的利润中的大部分捐助给贵州毕节的贫困孩子,“每张钱都带着一股烤羊肉串的味道”。年初,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中,张春贤力挺阿里木,在他的带动下,阿里木获得了20多万张选票。张春贤不仅亲切接见过他,还和他以兄弟相称。
“你心胸开阔、善于包容别人,开放和包容是一种态度,新疆也需要这种态度。”张春贤如此评价阿里木。
和田行署专员巨艾提·依明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认为,张春贤书记并不是简单地给阿里木投一票,而是向全新疆和全国展示新疆各民族知恩、感恩、回报社会、善良的一面、纯朴的一面,真挚的一面。“它宣传的是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一种要遵纪守法,要向社会献爱心,要热爱祖国大家庭的理念和文化,弘扬的是一种勤劳致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意义很重大。”
一直以来,因为部分新疆人的作为,在内地不少人心目当中,新疆人的形象不佳,“新疆人被认为是野蛮的,是不讲道理的,是不遵纪守法的。”巨艾提·依明认为,阿里木的故事由媒体大量宣传以后,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形象和榜样,尤其是到内地务工人员的学习榜样,“那些不遵纪守法、乱来的、野蛮的新疆人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像阿里木一样的人,这也是一种新疆人的形象塑造。”
在重塑新疆人形象方面,除了推广阿里木事迹之外,“接回所有新疆籍流浪儿童”也是今年新疆一大举措。一位新疆官员告诉《小康》记者,他在网上查询“新疆”,搜索出的结果让他心情复杂。因为新疆的标签曾是葡萄干、羊肉串和小偷。
作家龙应台在散文《金黄》里说:“新疆人,隐身在广州那样的老城区拐弯抹角昏暗的巷弄里,伺机而出。”——在女作家笔下,“伺机而出”的新疆人,似乎阴森而可怕。
天涯网上一位新疆网友写给张春贤的一封信里这样说:“请把那些沦落到内地靠偷靠抢过日子的孩子都接回来,我们有全国最丰富的资源,有最美丽的风景,有全国对口支援,请让他们学有上,衣有穿,生活有改善。”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宣布接回在内地的新疆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专项行动”随即展开。目前已有545名在全国各地的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被接回。解救的过程困难而漫长,更困难漫长的,还有对已解救孩子的教育和安置。这些被拐被骗,甚至被亲生父母卖掉,被打骂被强奸,身心伤痕累累的孩子,要疗伤,要学文化技能,要树立正常健康的人生观,道路漫长而艰难。
7月18日,张春贤和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看望被解救接回的新疆籍流浪未成年人时,对这些过往经历复杂的孩子们说:“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是新疆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
无论过程如何艰难,这件造福新疆孩子、新疆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事情,赢得了新疆人和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