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称近半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差 心理成长缺疏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4日10:16  正义网-检察日报

  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近日,山东省德州市检察院以青少年维权工作为依托,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师生座谈会、走访监护人等方式,以4个区县中的8所初中、8所小学为样本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开展专题调研。调查发现,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加之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应激性的不适,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调查人员呼吁,留守儿童综合征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监护管理中缺乏品行引导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一次的占75%,2年或2年以上回家的占5%,每年回家2次或2次以上的仅占20%;家长与孩子间经常保持电话联系的有333人,占61%,偶尔联系的有156人,占28.6%,极少联系的有57人,占10.4%;父母打工期间,有120名留守儿童从未去过父母工作的地方,占总数的22%;在留守持续的时间上,留守时间超过3年的孩子占总数的32.8%。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以隔代监护为主(祖父母与外祖父母监护的高达86.7%)。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在50岁左右,由于“隔代疼”的原因,祖辈监护人对留守孩子骄纵居多,严管极少,只要孩子不犯大错,大都对其宽缓放任。同时祖辈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有的还体弱多病,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只能停留在“保证温饱”的水平上,至于关心孩子的学习、心理、品行养成则没有能力、没有时间付诸行动,甚至有的老人还因体弱高龄需要留守儿童照顾,这种情况导致临时监护方与被监护方情感的疏离与心理的隔膜,监护教育效果令人担忧。在外受到委屈与挫折时,只有29%的留守儿童选择向临时监护人倾诉,学习上遇到困难只有15%的留守儿童选择向临时监护人请教。调查中,学校普遍反映,学习成绩、道德品行的“双差生”绝大部分产生在留守儿童中,相当一部分留守生自控能力差,交友没有选择,与社会不良青年联系较多,部分留守初中生已开始早恋。

  教育学习上缺乏及时教导

  留守境遇对儿童的学习情况造成较大的影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信心的占9%,信心不足的占27%,对应而言,留守儿童中只有8%的学习成绩优秀。当学习遇到困难时,只有56%的留守儿童经常向老师请教交流(正常儿童中此项数据比例为82%);课余时间经常学习功课的占44%,选择看电视、上网和做游戏的占41%,选择干家务活农活而没有时间学习的占15%。

  儿童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是自制能力较差。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作为人生最重要老师的父母不在身边,隔代监管少约束、多放纵,造成其学习上鼓励、引导不足,压力、动力缺乏,进取心和荣誉感差,自由散漫、不求上进。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较差或很差的有120人,占总调查数的22%,学习成绩优等的44人仅占8%(远低于一般孩子中的13%)。留守儿童中,课堂上经常有违纪行为的占18%,经常撒谎欺骗老师的占22.9%,有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占4.9%。许多任课老师反映,留守儿童一般不爱提问,与老师交流较少,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也少,有的对学习采取放任态度。很少的留守儿童能够担任课代表与班干部。

  心理成长中缺乏有效疏导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奠基时期,特别是初中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期,如果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亲情关怀与情感沟通,缺乏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上正确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极容易使他们产生挫折感、疏离感,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突出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自闭自卑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此类占调研留守儿童总数的29%;二是逆反冲动型,个性暴躁张狂、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此类占调研留守儿童总数的18%。特别是在有的留守儿童中,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如意动辄暴力相向的极端性格已经出现了苗头。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因内心愧疚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容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部分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崇尚金钱引发许多老师的担忧。

  人身安全上缺乏综合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接近37%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不快乐(远高于一般儿童中的13%);19%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受到过歧视;与不想参加集体活动相对应的,有46.2%的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差,不知怎样表达自己,与人沟通、交朋友上有一定障碍;在被问到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时,34%的留守儿童选择生活照顾不到位,42%选择受委屈无人倾诉,24%选择与临时监护者关系不和;84%的留守儿童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父母回家、早点团聚。

  留守儿童人身安全上缺乏综合指导伤害他人与被他人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监护人关怀教导的缺失,学校对留守儿童又缺乏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不畅,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调查显示,2008年以来,德州市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涉及14岁至16岁间的有25人,其中有6人为留守儿童,罪名集中在故意伤害、抢劫、杀人、强奸等几类案件。留守儿童打架斗殴、轻伤害较多,因达不到法定年龄,多作训诫处理。另一方面,调查显示,26%的留守儿童表示受到过同学或校外不良青少年身体上的伤害。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学校管理不到位,部分寄宿学生晚自习后擅自到网吧上网,夜不归宿,存在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推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留守家庭的和睦健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德州的检察官希望此次调查结果能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足够重视,他们表示,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通过法律宣传、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犯罪等多种手段,运用法律武器与人文关爱,努力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注:此次抽样调研的8所小学中小学生共3626人(德州市在校小学生总数40万余人,抽样率0.9%)。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关于 留守儿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