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微博)讯 近日,关于地沟油事件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今年9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被证实。9月18日晚,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微博)在微博发表言论称,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8月份曾提出观点,否认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地沟油的传闻。叶檀称,孙宝国认为如果地沟油要处理到没有异味,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上是不可能的”,孙宝国还认为“一些引起热议的食品安全话题都有杜撰成分”。这条微博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网友们对“专家”的质疑。
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被证实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
柳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在山东平阴以生产销售生物柴油为名,向浙江、四川、贵州、江苏等地收购地沟油,秘密生产食用油,产量达每天数十吨,并出售给粮油经销商。袁某等犯罪嫌疑人明知是地沟油,却伪称“米糠油”等,甚至假冒某些品牌,散装销售给市场。这则消息刊发后,也引起了网友们的质疑,在微博上,有网友表示:“一边是院士说的话,一边是被考证的事实,现在的专家啊,真不敢恭维。”
网友质疑“专家”权威性
通过这起事件可以发现,现在但凡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总是有一些“专家”来对事件进行总结,近而提出一些让人“费解”的观点。而群众又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专家”的“专业看法”,在秉承专业知识的同时,必将抗衡住民声的质疑,否则仅是对专业本身权威性的挑战。通过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网民们对“专家”权威性的讨论,很多网友纷纷指出对各种“专家”的不满。
(记者 杨兴/报道)
网友评论>>
陈永渊 : 惊讶有些专家爱说越来越脱离现实,脱离广大群众,让大家普遍厌恶的言论。不但解决不了群众关注的问题,反而引起群众更大不满。
@yzh6271:不知孙院士有没有到实地去暗访或者考察过呢?否则,仅从理论上推测判断,难免有失院士身份而令人齿寒。
飘萍: 是的,你算的是技术成本,可是形成产业,规模生产,就会是利润加倍,有利可图,您是书看多了。
张梦云 : 孙院士的科学素养还不如地沟油作坊主呢,通过添加吸附剂等方式,可以去除异味和色素沉着,使地沟油“符合”现行国标。
谢作诗:叶老师,警方日前在浙江宁海查获了大量“地沟油”并送检,按照现行的国标检验,送检的10个样品中,有两个样品不合格。到底信谁的?
梁云龙:那些没有吃过路边小店食品的大人们是不知道什么地方有地沟油。我们不能这么就被专家和谐了。
相关新闻>>
1公斤 “地沟油”
大学生变出100块肥皂
去年上半年,地沟油上餐桌问题警醒整个社会。在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名大二女生王君竹和刘美辰也酝酿出一个环保创意:用地沟油做肥皂,“变废为宝”。一年多来,她们的制皂活动已有了稳定模式:在校宣传或进社区。
两名女生的想法起初很简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地沟油的热点结合,做一次与公益环保有关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她们的创意得到了学校社团“绿手指”的支持,十多名社团成员加入。2010年4月,她们用这个项目参加“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并从此获得媒体关注。
被媒体推到前台后,王君竹常被问及地沟油做肥皂的盈利结构。“你们的做法不能解决地沟油问题。”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吴冲还给出了数据:“地沟油变肥皂,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可以说是零。全国一年有2600万吨地沟油,1公斤地沟油能够做100块肥皂,用肥皂问题来解决地沟油上餐桌问题,意味着全中国13亿人每人一年要用掉2000块这样的肥皂,每人一天要用掉6块,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君竹在回应这种说法时显得有点委屈。她说,“绿手指”的初衷只是想搞社会实践,并不是想当成创业点子来做,“我们就想通过这种形式向人们宣传环保的概念。”
“绿手指”立足于学校和社区做肥皂,一学期要办3-5次活动。“1斤油可以做50块肥皂,这种肥皂体积大约是市面上肥皂的1/3至1/2。”王君竹说,他们每次进社区,大约会做200-300块肥皂,居民从家中取来烧菜剩下的油,他们就制成肥皂送给居民,“这样一次活动的成本也不过几十块钱,很便宜。”
如今,王君竹已经大四了,准备继续读研。“现在这个事主要传给大三的学弟学妹们做,我们只是指导。”王君竹说,“想让这个项目作为‘绿手指’的经典传承下去,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据《新闻晨报(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