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裘颖琼9月21日报道:明天是中国城市无车日。如何使“无车日”理念践行更远?如何鼓励市民选择更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上海市人大代表裴蓁认为,无车日的宣传不应只有满天飞的口号,更应“渗入”到市民的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公共交通的便利和实惠。
2007年起,上海每年都会举办“无车日”宣传活动,但城市的交通拥堵与日俱增。对此,裴蓁认为,上海要缓解道路拥堵问题,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就应该给他们实惠,让他们找到替代“私家车”的工具。
近几年来,裴蓁代表就一直在人大的会议中主张“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免费租赁”,在全市铺开浦东新区、闵行区凭身份证就可免费租借自行车的良好举措。“很多人觉得公共交通不方便,是因为最后一公里仍存在。免费租借自行车,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有市民质疑“无车日”变成“禁车日”,相反造成不便的说法,裴蓁认为,无车日,并不是指消灭所有车。“无车日的本意是倡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同时减少机动车对城市的污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