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赵健)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朝光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网友问到,在历史教科书中,常用“妥协和不彻底”来形容辛亥革命。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妥协性?汪朝光表示,辛亥革命以前确实有这样的说法,它是一个妥协的革命,或者是一个不彻底的革命。现在学界的认识可能比以前更为深入或者更为全面。
汪朝光认为,第一,怎么样理解妥协和不彻底?作为一种革命运动,或者作为一种政治的博弈,可能需要对立双方有一个适当的妥协或者适当的让步,所以这个如果从政治学角度来理解,其实也是具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在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革命党人能够发动武装起义,清政府最初开始镇压,最后当它发现镇压不下去的时候,它也改而采取一个相对妥协的态度。革命党人为了避免革命的延长,尽快解决革命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推倒帝制建立共和,也根据清朝政府的反应,也适当修正了自己的一些做法,这里面确实有历史合理性的一面。我们不要简单地把妥协理解成一个完全负面的词汇,就是在一个政治或者革命的场合,有时候会有一些适当的妥协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应该观察到或者注意到的是,妥协是怎么造成的。比如,从清政府这一面,它从一开始本性是希望能够把这个革命镇压下去,但是后来它发现它动用武力镇压不下去了,所谓星星之火已经燎原了,这个时候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个妥协也是一个被迫的过程,从清政府这一方面来说。从革命党这一方面来说,怎么样理解这个妥协呢?它发动了武装起义,发动了革命,和清军有在战场上的交战,但是在清朝已经做出一定的妥协的情况之下,革命党人根据这样的形势来修正一些自己的政策或者自己的路线,来对自己的武装革命这样的方式进行一个适当的修正,这也是他们根据形势的发展而主动做出的一种回应,或者因应,也还是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所以,从主观和客观这两方面,我们可以对妥协这样的字眼做一个多重的理解。就是它是不是有主动性的一面,也有被动性的一面,妥协的成果是一个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还是一个比较中性的,所以如果从多方面来了解的话,可能我们对妥协会有一个更深入的观察,或者更多样化的观察,而不是一个太过简单的观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