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西安9月22日消息(记者雷恺 通讯员王渭 石超奇)记者今天(22日)从陕西省华阴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华阴数千名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成功战胜渭河五十年一遇洪峰。9月21 日晚19 时12 分,渭河三号洪峰流经华阴,汇入黄河,华阴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9月3日开始的持续降雨使华阴渭河南山支流水位暴涨,秋田被淹,民房倒塌,渭河洪水高位运行,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华阴市从做好隐患排查、预警监测、主动避险等方面入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市上成立检查组,分五组对全市7个镇办(管区)、华山景区32个的地质灾害点及全市危漏校舍进行拉网式排查;各镇办(管区)政府、各矿山、企业、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防汛值班电话24小时专人值守,认真落实各级领导防汛防灾重要指示,按照"防、抢、撤"应急预案执行,干部迅速走村入户,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对辖区村庄进行逐一摸排,对沿山地带地质灾害易发区134户危、倒房户的487名群众进行妥善安排,在集中安置点妥善解决转移群众的吃、住等生活问题。
9月16日起,渭河流域再现强降雨,渭河上中游形成强大洪峰。华阴市委、市政府,紧急行动,科学决策,在两天内召开了3次防汛工作会议,并根据汛情变化依次启动了Ⅳ级、Ⅲ级应急响应和相应的防汛预案。市委、市政府提出“防汛压倒一切”,要求做到人员、责任、方案“三落实”和巡堤查险、物料准备、撤离安置、纪律督查“四到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水务、民政、公安、交通等全市各部门、各镇(办)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广大干部群众坚守河堤、巡堤查险,全市上下立即进入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临战状态。
9月19日,渭河今年以来最大的3号洪峰即将进入华阴,华阴市防汛指挥部及时发布了1号令,2号令,紧急启动Ⅱ级响应(渭河3号预案)。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和镇办(管区)的干部群众坚守在各自的巡堤查险区段昼夜巡查,同时加大抢险物料储备,加强对渭河防洪围堤险工险段的防守巡查,密切关注汛情变化,确保早发现,早排险。对南山支流、渭河生产围堤、“二华”排水干沟进行不间断巡查,紧急撤离华西镇及北社管区的21个村28000余名群众和渭河移民防洪围堤以北的生产人员,确保不漏一人。撤离群众对口迁安到21个安置点,每个安置点有专人负责,确保被安置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开水喝、有防疫和医疗保障。由于宣传到位、组织得力,工作扎实,撤离中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安置点的群众生活无忧,情绪稳定,对各种保障措施表示满意。
在防汛抢险的关键时刻,国家防总副巡视员刘玉忠、国家黄委副主任苏茂林、陕西省副省长祝列克、渭南市委书记庄长兴、市长徐新荣先、副市长雷超武、郭伯权等中、省、市领导先后亲临华阴防汛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做出确保渭河及南山支流堤防安全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华阴市市委书记卢发兴、市长程军不分昼夜,深入一线,检查巡堤查险、物料准备和对口安置工作,看望慰问巡堤查险人员和安置点群众。市上其他各级领导也都按照职责划分,坚守抗洪一线。在洪水高位演进的紧要关头,卢发兴和程军先后多次深入柳叶河、罗敷河、方山河、长涧河和渭河生产围堤的重点区域检查工作,要求各分指挥部和广大干部群众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准确研判,果断决策,认真巡堤,严密防守,确保堤防安全。
21日凌晨,渭河3号洪峰进入华阴,至上午11时,方山河倒灌2.5公里、罗夫河倒灌2.6公里、柳叶河倒灌2.2公里、长涧河倒灌4.9公里,渭河及南山支流堤防受到严重威胁。巡堤查险的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关注,仔细摸排,精诚团结,严阵以待,全力保障安澜。
据统计,截止9月21 日,华阴受灾人口共计26214户、101571 人,计倒塌房屋509户、1381间,造成危房1344户、3540间,农作物受灾145745.2亩,成灾118124.2亩,其中内涝88259.2亩,绝收9871亩,先后转移安置人口31558人,直接经济损失1.06亿元。
截止9月21日晚8时,华阴市方山河、柳叶河、长涧河、罗敷河等南山支流及渭河生产围堤抗洪工作共上劳20000 多人(次)、动用和准备抢险车辆2840多台(次)、大型机械100台(次)、抢险石方300余立方米、编织袋60000余条,铺设彩条布68000平方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