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机构预测诺贝尔奖 屠呦呦落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2日16:44  法制晚报

  本报专访汤森路透获悉屠呦呦拿下拉斯克奖但论文被引用次数少 未来夺奖有戏

  2011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3日起陆续揭晓,而美国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昨日一如往年率先预测,公布了年度“引文桂冠”得主名单。24位上榜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成为各项诺贝尔奖的有力争夺者。

  每年诺贝尔奖公布前,汤森路透都会公布自己的引文桂冠奖。通过学者文章被引用的频次来预测诺贝尔奖。自2002年起,共有21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赢得诺贝尔奖。

  不过,之前因夺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而被称为诺贝尔医学奖热门的我国药理学家屠呦呦,却没有出现在榜单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报记者今晨专访 “引文桂冠奖”首席分析师大卫·彭德尔伯里,看看在专业人士眼里,中国人的诺奖之路还有多远。

  机构预测

  物理学经济学或花落日美教授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大野英男成功研制出具有较强磁性的半导体,有望获得物理学奖。此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翰和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艾利也被认为是物理学奖有力竞逐者。

  经济学奖方面,芝加哥大学商学研究院教授戴蒙德因分析金融中介及监控而被选入名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克鲁格及乔治梅森大学的塔洛克则因对“竞租行为”的描述而被选中。

  斩获医学奖国人只差“一步”

  9月12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被授予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成为获此奖的中国第一人。

  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据此有舆论称,中国科学家终于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

  不过,汤森路透并未将引文桂冠奖颁给她。今年被视为医学奖大热的,是美国科学家德鲁克尔、莱登及索耶斯,他们成功研发出划时代的CML标靶药物“伊马替尼”及“达沙替尼”,让这种不治之症变得可以控制。

  本报专访

  问鼎诺奖屠呦呦还有戏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但为何汤森路透不认为她是诺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大卫:我承认拉斯克奖确实非常重要,但我们认为同其他提名者相比,她的科研成就相比之下没有那么高。

  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研究成果没有那么被外界所熟悉。如我之前所说,获得引文桂冠奖的科学家们,他们的一篇或者一系列文章通常会被引用2000次以上。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大大改变,屠呦呦获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所以,尽管这次可能无法问鼎诺奖,但未来她仍有希望获奖。

  夺奖热门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

  FW:您曾在去年预测,中国的首个诺贝尔奖将会在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中产生,今年仍持这一看法吗?

  大卫:是的,我仍然这么认为,因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步非常之大。我们最近做了一个全球材料科学的报告,近5年来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居全球之首,达到5500篇之多。

  FW:但中国学者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还比较少。我们与真正的诺奖赢家相比,到底有什么差距?

  大卫:目前是这样,但我认为中国学者的论文影响力正在提升,未来几年他们能够获得汤森路透的引文桂冠奖。

  但是,诺奖不是“平均分配”于科学家们中间的。要能站上诺奖的领奖台,学者们都需要特殊的支持,包括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初显成效。

  赢得首个诺奖 中国还要积淀十年

  FW:中国人一直盼望能够获得诺奖,而诺奖能给一个国家带来什么?

  大卫:诺奖体现一国拥有庞大且发展良好的研究基础。这是一种积累,而不是近期某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这个国家的学者就能获得诺贝尔奖,这段积累的时间约要20年。

  FW:您认为中国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在国际领域开始拥有越来越多影响力的?

  大卫:2000年开始,所以我的观点是中国人会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汤森路透预测

  诺奖竞争者

  生理学或医学

  布莱恩·J·德鲁克尔: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教授

  尼古拉斯B·莱登:美国麻州剑桥蓝印医药共同创办人兼总监

  查尔斯·L·索耶思:纽约癌症中心人类肿瘤学及病因教授

  约瑟夫·P·沃堪迪:哈佛医学院外科教授

  杰奎尔·F·A·米勒:澳洲墨尔本大学教授

  化学

  艾伦J·巴德: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教授

  马丁·卡普鲁斯:法国史特拉斯堡路易巴斯德大学教授

  杰恩M·J·弗莱切特: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沙特阿布都拉国王科技大学副校长

  弗瑞兹·沃格特:德国波昂大学教授

  经济学

  吉瑞·A·豪斯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海格特·L·怀特·Jr: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

  物理学

  阿兰·艾斯派克特:法国国家研究院杰出科学家

  约翰·F·克劳兹:美国加州核桃溪研究物理学家

  安顿·则灵歌:维也纳大学实验物理学全职教授

  注:文中提及的上榜者这里不再提及

  中国专家

  屠呦呦今年夺奖有希望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丁雪佳教授上午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几年材料领域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在内对世界取得了很大成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我认为怎么说也还得20年。”丁雪佳说。

  他认为,屠呦呦今年获取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她的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救了几百万人,从诺贝尔奖的初衷来看,得奖可能性很大。”

  本版文/记者林晨音尹晓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诺贝尔奖 屠呦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