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辛亥志士后人:参加新中国建设是一生最高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8日08:29  南方日报
96岁的黄寿珍在夏威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林亚茗 摄 96岁的黄寿珍在夏威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林亚茗 摄

  她的丈夫叫陈志昆,是孙中山儿子孙科的内弟;她的父亲黄烈则是参加过广州起义的辛亥志士。她就是黄寿珍,他们土生土长于美国夏威夷,却终生牵挂中华故土。

  近日,美国夏威夷州政府举办了百年辛亥图片展。陈志昆、黄寿珍夫妇的女儿——陈燕代表父母参加了剪彩仪式。今年,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出版了由她编写的《宋庆龄致陈志昆夫妇陈燕书信选编》一书。遗憾的是,她的父亲——陈志昆先生已逝世,无法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重温百年传奇。

  本报记者赴夏威夷专访了96岁高龄的黄寿珍老人。从她与丈夫的人生可以折射出华侨不仅是为辛亥革命作出巨大贡献,为新中国及改革开放也功劳卓著。

  年近百岁的她回忆起和丈夫的世纪人生,充满温暖:“在北京参加新中国建设的那11年,是我们一生中最高峰的日子。”

  ●南方日报(微博)记者 林亚茗 曹斯

  通讯员 沈卫红 发自美国夏威夷

  父亲带枪回中国参加广州起义

  南方日报:1894年,当孙中山先生在这里成立的革命组织——兴中会时,不少中山乡亲成为中坚力量。您的父亲与孙中山曾是革命同伴?

  黄寿珍:我和丈夫陈志昆的祖籍是广东中山,但都在夏威夷檀香山生长。我父亲原先叫黄官烈,与孙中山先生是同乡。他在檀香山接受了孙先生的思想,加入了同盟会,孙先生在演讲时说:“不要做官,而要为民服务。”他听了后就改名叫黄烈,去掉那个“官”字。

  南方日报:他还回国参加了武装起义?

  黄寿珍:孙先生发动广州起义,我父亲带上手枪回中国参加。起义失败后,他死里逃生,回到夏威夷。父亲很有抱负,对中国感情很深。老式的中国家庭重男轻女,而他却说“女儿也要读大学,将来能够为中国服务。”这个思想也一直鼓励我多学习,我还专门学了中文。当时的中文老师也很有革命思想,在课堂上介绍“三民主义”和中国的变化。

  丈夫在延安见到了毛泽东

  南方日报:您丈夫陈志昆的经历也非常特别。

  黄寿珍:志昆从小就常听妈妈说,“中国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他从小为中华民族的前途担忧,在夏威夷大学念书时就担任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

  1934年,孙中山的儿子、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到檀香山探亲。他看到陈志昆朝气蓬勃、胸怀大志时,就要他担任英文秘书,带他回到中国。在这期间,孙科对他说:“做人不能忘了根本,你回家乡中山走走。”于是,他首次回到故乡。

  南方日报:1939年,在中国的抗战最紧张的时刻他怎么到延安的?

  黄寿珍:他在美国时刻牵挂着中国的战事,当看到了美国进步记者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及毛泽东的著作《论持久战》后,心灵受到了震撼,就想到延安去参加抗日。

  他们学校的沙志培教授是周恩来在南开大学时的同学,于是写信给周恩来,转达了志昆的抗日决心,周先生很快回信表示欢迎。志昆辗转经过香港、越南、昆明、桂林、到了重庆,见到了邓颖超,是邓颖超带他去了延安。志昆在那里住了9个月,见到了自己敬仰的毛泽东。

  每当志昆后来讲起这件事时,都好像发生在昨天:“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很紧张,但他非常和蔼可亲,幽默风趣。他问我从哪里回来,我说是檀香山,他就拿来一张地图要我指出来。”他们谈孙中山,谈国共合作,谈中国时局和美国形势。毛泽东对战争态势与发展分析得十分透彻,对敌人的兵力与部署了如指掌,令他更增敬意。

  南方日报:毛泽东还为他写了题词。

  黄寿珍:他挥笔为志昆写下:“将一切真正救国的志士团结起来,中国就有出路。这种志士就是不谋私利,牺牲自己,专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人。”他还认识了周恩来、朱德、王震等中共领导人。

  婚后8天远赴中国参加建设

  南方日报:那后来怎么回中国工作的?当时的美国对新中国是敌视的。你们怎么走得了?

  黄寿珍:1949年10月1日,志昆在檀香山从广播中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欣喜地给毛泽东和叶剑英写了电报,祝贺新中国成立。

  1950年10月25日我们结婚了。由于他曾去过延安,就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为了以防这给我们的计划带来麻烦,婚礼是秘密举行的,只有母亲等6人参加,连我姐姐也不知道。婚后8天,我们就启程回了中国。我们乘的船上有50位中国留学生,他们一路上唱了许多革命歌曲,我也学了一些。从香港入境时,港英当局的警察用刺刀对着学生们上火车,令我心里感到非常屈辱。

  南方日报:你们到达北京后一切都与预想的不一样吧?

  黄寿珍:说实话,我们回去心里并没有底,新中国政府会不会接受呢?当时,朝鲜战争已经开始,我们会否被送上前线?我们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只带了几件随身的衣服上路。但一到广州,我们都受到热情的欢迎。

  南方日报:你们怎么适应这里的生活,还有语言环境?

  黄寿珍:我抵达后的两个月,我被聘为国际新闻局特稿组改稿员。我过去学的中文根本不够用,到在北京后加紧学习。一年后,我当上记者。

  南方日报:您还是新闻界前辈。您写过的哪些稿印象最深?

  黄寿珍:我记得写过一个报道,关于政府如何改造妓女,为她们治病,培训其参加工作。这些女子有的当上纺织工人或者手工艺工人,不少人结了婚。我认为,这是全世界哪个国家的政府都做不到的事,只有新中国政府做到了。还有,有关乒乓球运动、血吸虫防治的报道也很有意思。由于当时中美关系恶劣,我们与家人的通信都要经香港转,重新套一个信封。家人看信后要马上销毁,我写稿都是用笔名。

  当时美国实施政治清查的“麦卡锡主义”,有人到我姐姐工作的学校盘问姐姐我的动向。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回到美国后,还有情报人员来找我亲友打探消息。但我妈妈不怕这一切。她三次绕道欧洲和香港来北京探望我们。我的单位特批我到香港接她,并一路给予照顾。新中国政府对我们华侨十分好。

  两个孩子均在北京出生

  南方日报: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经济条件较差,你们有什么特殊待遇吗?

  黄寿珍:在食物等方面的待遇,我们和当地群众一样。刚到北京时,组织上问我对住房有什么要求,我说一房一厅就够了,后来发现别人都是一家人住一间房,根本没有厅,我为自己感到羞耻。

  南方日报: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

  黄寿珍:我们两个孩子都在北京出生。保姆是一位小脚老奶奶,对孩子们非常好。

  在美国时,喝牛奶像喝水一样,可在中国,奶和奶粉都是节约给小孩和老人喝的。我上班后,每天中午骑单车回家为孩子喂奶,冬天还蛮难受的。大冷天的,我每天晚上要起床给孩子换尿布。夜里太冷,披上毯子肩膀也仍然受凉,所以患上关节炎,至今还常常痛。

  不过,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我生孩子时同事送来婴儿车、床和衣服。我儿子生病时,每月收入70元的科长,就送给我50元。因此,我们交了许多真心朋友,直到现在还打电话越洋来聊天。

  南方日报:您在这期间经历了许多大事?

  黄寿珍:政府一个什么号召,全民都会动起来。毛主席号召“除四害”时,有一个下大雪的星期天我们还在睡觉,就听到有人扫地。打开门一看,是一群红领巾。他们说:“你们别出来,我们干。不清理干净的话,整个地区会被挂卫生黑旗。”当时还有灭蚊、灭鼠,我们半夜起来敲盆敲锅,把下水道的老鼠吓出来。

  南方日报:新中国成立的头十年变化很大吧?

  黄寿珍:从1950-1961年那11年,我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变化。刚去北京时,马路都是坑坑洼洼的,胡同口都堆有垃圾,北海的水是臭的。后来这一切都面貌一新。

  虽然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我们一直很怀念这段日子,因为那时人的精神是充实的,思想更是纯洁的。在北京的11年——参加新中国建设的日子,是我们一生的最高峰。

  后来,因为我儿子的病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我们才离开北京。但我们仍然舍不得走远,而是在香港的中资银行工作,志昆被委派到香港华侨商业银行担任副总经理,这是在中资银行中任职高位的唯一美国公民。

  陈志昆成启动中美贸易先锋

  南方日报:据说檀香山市议会也有史料记载,“在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后,陈志昆便开始通过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中美贸易往来,并协助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多家企业引向了中国。他是启动中美贸易的先锋,是中美关系的建设者。”

  黄寿珍:他促成了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州瓦湖岛成为友好岛,广东省与夏威夷州缔结为友好省州。志昆与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结为了好朋友,在宋庆龄1981年去世后,志昆发起成立了美国宋庆龄基金会。如今,我们的女儿陈燕也担任了基金会理事,继续我们的事业。

  南方日报:1979年,美国发生了一起空难,机上273名乘客全部遇难,包括了您在北京出生的儿子陈平。后来,你们将儿子的赔偿金也投入了与中国有关的公益事业。

  黄寿珍:是的,当时他才26岁。当时,宋庆龄写信来说:“听到你们失去了一个多么宝贵和优秀的儿子,我感到十分哀切!”我们与美国相关的两家公司打官司,终审结果就在他失事后十年的同一天出来我们完全胜诉。我们全家决定,将这笔钱除了将赔偿金三分之一付给律师之外,其余的大部分捐给了儿子的母校美国芝加哥理工大学等四个组织,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中国留学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辛亥革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