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辛亥印记第二十五讲:全民读报开启舆论自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9日07:5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万象更新,民主空气浓厚。此时的报刊业,既是传播理念、广开民智的窗口,又是反映民意、影响舆论的利器,遍及社会每个角落的思想解放浪潮也就此风起云涌。以下是接力讲坛《辛亥印记》第二十五讲:《全民读报,开启舆论自由》。

  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矛盾激化,各类革命报刊应运而生,为社会变革大造声势,也为辛亥革命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全民办报,全民读报,报纸这一历史并不悠久的舶来品如何对广大民众进行珍贵的思想启蒙,作为思潮前沿的报业又怎样为更多的人提供言论平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在戊戌变法失败到武昌起义这段时间里面,近代中国报刊就出现了第一次繁荣发展的景象,那有这样一个数据说,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120种报刊,那么在中国国内创办了影响比较大的有《中国日报》《苏报》等等,这些报纸就是立场非常鲜明,向人们宣传反帝爱国的道理,这些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了一种舆论动员和准备的作用。

  辛亥之后,全国民办报刊的出现一时巍为大观,仅不到一年时间就已达500多家,这些报刊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报道民间疾苦,上敢于指责批驳总统,下能够匡正救助时弊,不仅更新着民众的传统观念,还推动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程曼丽:那么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国民党通过立法手段把人们的言论与出版自由列入到国家的根本大法就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中建立起了一种自由新闻体制,这个自由新闻体制是和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这里有一个例子,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了一个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办报有些限制性的规定,遭到了新闻界的一致反对,章太炎就在上海的大共和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社论,各报都在这一天做了转载,两天之后,孙中山下令内务部取消暂行报律,非常理智的平息了这场风波。

  有了新闻言论自由就不难想象,袁世凯复辟闹剧是如何在全国的反对声中草草收场,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怎样深入民心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辛亥革命这场空前广泛的民主洗礼,唤醒了民众,传播了现代机制理念,并为之后的中国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奠定了基础,从此报刊作为国人最好的学校,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期,职业化进程就此开启。

  程曼丽:拿上海来讲,申报、新闻报等等商业性的大报就开始实行企业化经营,朝着现代报业企业的方向发展,新闻报道业务大大改进,就出现了一批以采写报道新闻出名的记者,比如说黄衍生、刘少少、希冰冰、邵飘雄、林白水等等,职业化进程的开始和职业群体的出现这些都是中国近代新闻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当然这个和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最初所建立的新闻自由体制还有它为当时媒体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是有直接关系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