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兴长孙黄伟民:祖父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9日13:1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长沙10月9日电 题:黄兴长孙黄伟民:祖父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邓霞

  “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这是黄兴逝世后,章太炎送的挽联。在黄兴长孙黄伟民看来,这也是对祖父最公允的评价。

  辛亥百年,历史重新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昂扬的年代。居住在长沙、74岁的黄伟民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祖父。

  “笃实”“无我”写照一生

  黄伟民并没有见过祖父,但从父亲黄一鸥那里听到的点滴事迹已让他对黄兴丝毫不感到陌生。“父亲说,‘笃实’‘无我’是祖父一生的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

  “祖父家境优越,如果不参加革命,完全可以过另外一种安逸的生活。”黄伟民说,祖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中过秀才,“文似东坡,书工北魏”,弃文从戎绝不是为名利,只因他心怀国家和人民。1916年,戎马半身的黄兴在上海去世,留给后代的除了精神财富,还有厚厚的账单。

  位于长沙县黄兴镇的黄兴故居已成为现代人追忆先烈的去处,但这份殷实的家产在革命时期被黄兴变卖,换来的钱用作支持华兴会、同盟会的革命经费。后来黄家搬到长沙城里买的房子,也被黄兴变卖捐给革命党人作为经费,家人却过上了居无定所的日子。

  在黄伟民看来,“笃实”是做人要实在踏实,不追逐名利;“无我”则代表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舍小我为国家和民族。这种精神不仅在黄兴的革命生涯尽显无疑,也成为了后代恪守谨记的家训。

  不惧失败只为换来民众觉醒

  黄兴直接领导的大部分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有人由此对黄兴冠以“常败将军”。黄伟民直言:“这种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价值的。”

  黄花岗起义战斗打响后,黄兴率领百余人的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跑了,许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黄兴也不幸负伤。

  黄伟民告诉记者,本来计划是十路同时起事、进攻。但战斗打响后,有些因为经费不足、缺少弹药武器未参与,有些人是思想未统一临阵脱逃。只有祖父率领的一路敢死队打响了战斗。在这次战役中,黄兴的右手食指和中指被打断。

  “祖父明知不可行而为之,只为向踊跃捐款的国人、海外华人交代。”黄伟民说,黄兴就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唤醒广大民众,他并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失败了还可以站起来再战斗。

  黄透露,事后黄兴用左手写了长达17页的起义报告书,总结了在偏僻地区多次小起义不成功的原因。后孙中山采纳其建议决定转战大城市。

  祖父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教过书、曾任第七至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黄伟民如今过着平淡的生活,更多的时间花在联络和帮助湘籍辛亥后裔上。

  “我们应正确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功过。”针对一些人的辛亥革命“失败论”,黄伟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应该把后人的看法强加到辛亥革命者身上。不管采取了何种方式,辛亥革命最终达到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之目的,从这点看辛亥革命无疑是成功的。

  黄伟民认为,辛亥革命不是某个人的功绩,而是一个群体、一代人的奉献。纪念辛亥革命,就要宣传和颂扬整个革命群体。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最重要的领袖人物之一,黄兴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不管外界或史学家如何评价黄兴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黄伟民记住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不要去写你的祖父,也不要写我,墓碑上不要刻任何字,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