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开大学师生关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0日10:15  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10月9日电(朱虹、陈鑫、张轶帆)今天,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南开大学师生纷纷围坐在电视机、电脑前,收看大会实况,认真学习讲话精神。

  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魏宏运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规模盛大,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反映了辛亥革命重要的历史地位。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对辛亥革命作了全面的评价。其中有三点让我印象很深,即爱国主义、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讲话科学总结、全面阐释了100多年来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许多革命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现实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继承发扬。”

  中国近代史专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和研究生们一起观看了大会直播。他说:“这次大会不仅使我们重温了以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所发动的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程,而且站在历史的高度,认识到这场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侯杰表示,近一年来自己参与了中宣部主持的大型文献电视片《辛亥革命》的撰稿工作,并在海内外一系列学术讨论会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的关系,认定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念,而且将《建国方略》中所体现的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夙愿,一步步变成现实,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教授林绪武说,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地位增添了新的认识,并感到对辛亥革命未竟的事业和民族的前途肩负着新的使命,因此,一定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不断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健表示,胡锦涛总书记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辛亥革命和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先驱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实现和发展了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要将这一讲话精神融入到正在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以科学的历史观正确看待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学习和弘扬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历史学院研究生花少辉、赵天鹭观看大会直播后受到鼓舞。“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这与辛亥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辛亥革命的历史遗产中,也包含着‘和平统一,利国福民’的重要内容,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两位研究生说。

  历史学院研究生郑月阳认为,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表明了百年辛亥对于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自己坚决拥护胡锦涛总书记呼吁“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对辛亥革命的纪念、研究应该成为海峡两岸和平交往、最终实现统一的一个有益平台。他说:“以民族之同根,以辛亥之同源,我相信在辛亥后的百年,两岸能以革命义士之气魄,弃前嫌于民族大义,在和平统一的进程中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2008级本科生郭玮观看纪念大会后倍感振奋。他说,1911-2011,百年历史、百年奋斗、百年追求汇聚成一句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为了实现这一全体中华儿女的梦想,历史上已有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现实中则有待我们这一辈人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把握时代的脉搏,奋斗终生。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明确自身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同龄人先进代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坚实力量的历史地位和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人民、民族的命运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不息。

  联系本文记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