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0年前,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辛亥革命在新疆的意义也是巨大的,革命推翻了清朝在新疆的统治,粉碎了清廷偏安西北的企图,唤醒了新疆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热情。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编发辛亥革命在新疆的专版,重温这段历史,以此挖掘辛亥百年之魂,继承烈士的精神,为祖国民主、富强而继续努力!
辛亥革命中的迪化起义
亚心网讯(作者 刘俊佑)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震动了全国,清廷倾其全力攻打,但已无力扑灭革命的烈火。武昌首义胜利,各省的起义像火山一样爆发。10月间,继湖北之后,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五省相继宣告独立;11月上旬,重镇上海及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福建、广东七省先后宣告独立;下旬,四川宣告独立。前后仅50多天时间,内地10多个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朝。与此同时,在清朝势力控制较为严密的河北、河南、山东及革命力量较为薄弱的东北、西北地区,也发生了革命党人领导的反清起义。大江南北接踵频传的起义、反正与独立,宣告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武昌起义79天之后,12月28日,革命党人刘先俊领导了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起义,打响了新疆响应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刘先俊(1882—1911年),湖南宁乡人。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湖南、南京、镇江等处军营任教官。此时的新疆巡抚袁大化正为改编新军,到处招募军官,就求助于刘先俊的舅舅陶森甲。陶森甲在左宗棠指挥西征时,曾为刘锦棠的幕僚到过新疆,后历任内阁中书、江苏候补道、寿春镇总兵等职,与袁大化为旧友,他鼓励刘先俊等到新疆施展抱负,便向袁大化推荐了刘先俊。宣统三年(1911)九月一日,刘先俊偕堂兄弟刘先任、刘先造、刘先挨等人一路辗转来到了迪化。
袁大化见刘先俊是留日学生,又是湖南人,怀疑与革命党人有联系,仅委派其为新疆督练公所教练官,不给军事实权。刘先俊拒绝任职,袁大化又以金钱收买,也遭拒绝。刘先俊请袁大化拨派驿马东归,袁大化怕他沿途煽动革命,就找借口说各地“兵事方棘,秦陇道梗”,致使刘先俊等人滞留迪化。
当内地各省起义的消息纷纷传到迪化时,刘先俊开始规劝袁大化脱离清朝政府宣布新疆拥护共和。袁大化却认为新疆地处边陲,紧接强邻,兵单财少,无一可言自立。于是找借口“保土安民,以观静变”,并叫嚷敢有暴动者就是乱民,杀无赦。与此同时,袁大化还和伊犁将军志锐、陕甘总督长庚、皇室亲贵载澜等密谋,迎接宣统帝西迁,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或阿勒泰建都,外借沙俄的保护,内联甘新等各族封建王公,割据西北,与革命军对抗。
被迫隐居在迪化城观音阁内的刘先俊与原在迪化的革命党人万长风(出关后改为万象春)等人听说袁大化的阴谋后,开始联络各界革命志士,筹划起义。他们先与伊犁东来的革命党人张英杰、贾鸿钧等取得联系,又分头取得迪化哥老会首领刘海江和忠义堂头目黄大发、陈守堂、唐晓云、俞少良等人的支持,经过刘先俊等革命党人的宣传,各界群众、社会名流纷纷表示对革命的理解并提供帮助,军政商学各界和哥老会都开始倾向接受革命主张,流放迪化的商会文书彭诒孙、候补道高尔嘉和天津绅士温世霖也倾向革命。于是大家分头行动。黄大发联络炮营士兵,刘海江说服新军,周炳耀发动军械局,马队书记长万长风说服骑兵教练苏国良,刘先俊策动袁大化的卫队长王学斌做内应,郭龙章发动学界,郭鹏发动商界,温世霖发动津帮商人,黄义生联系城外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迪化起义在暗中紧张地进行。为加速起义,刘先俊等人组织了起义领导机关,兵分九路进攻,刘先俊任元帅,刘海江、俞少良等分任各路统领。
经过一番准备,刘先俊等人决定于农历八月二十九日起义,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足,起义未能如期举行。后来,又商定计划在农历九月二十日起义,不料,被迪化的知县张华龄给发现了,就促使胡桂三等人写血书告密。此时的袁大化也得到了刘先俊领导革命的有关信息,于是,宣布迪化全城戒严,命令马队管带刘雨沛大肆搜捕,刘雨沛奔走三天,一无所获。眼看着风声越来越紧,为躲避袁大化的追捕,刘先俊又秘密移居到曾任县知事的胡清源家中。迪化城内风声鹤唳,大街小巷挤满了人群。农历十一月初九,萧炳南、陈有余、邹家亮等几名叛徒向袁大化自首,供出起义机密,交出起义者名单。两路统领陈守堂、唐晓云当天午时被捕,两人也都是湖南宁乡人,在严刑拷打之时,始终未牵连任何人,慷慨自认,当晚在巡抚衙署东辕门外殉难。
刘先俊见已泄密,决定当晚9时起义。刘先俊率100余人,模仿武昌起义左臂缠白布,假扮作巡夜兵丁,进入城内巡防营,计划夺取枪支弹药,与巡防营内部的革命分子会合,直攻抚署东营。但刘先俊没有想到,原来答应做内应的袁大化的卫队长王学斌临阵叛变,原定在东营做内应的士兵已遭到逮捕,只有巡防营起兵响应,就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起义军依然英勇出击,攻打陆军炮营,此时的袁大化因叛徒告密,早有严密防备。
几路进攻失利后,刘先俊等人只好退回巡防营固守,商议对策,重新部署。袁大化派重兵包围巡防营。并致书诱降,遭到起义军拒绝。
看到局势已难挽回,刘先俊赶紧让万长风等人趁天未亮突围出城,前往伊犁,他自己带了几个人留下来做掩护。为了革命后继有人,无奈中,万长风等人与刘先俊挥泪告别,悄悄出了迪化城。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在清军轰轰烈烈的炮轰声中,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再后来袁大化亲自上阵的审讯中,刘先俊等革命者及参加起义的哥老会成员近百人视死如归,没有一人屈服,最终全部被袁大化杀害。
三十年后,万象春在《新伊革命史略》中回忆说:
先俊见事败不成,谓余曰:“今日堕人诡计,事已至此,惟有继续担负革命功成之重任者难,死革命者易,君当从难,我得就易,天尚未明,速同刘福田、俞少良两同志出城,潜奔伊犁活动,再图恢复,我当作黄花岗之七十二人也。”
衷情至此,余不禁哭。先俊慰曰:“哭什么!革命本是流血之事。军人以流血为荣,以流泪为耻。只要革命成功,何惜一死!”
余曰:“我之哭非畏死幸生,你我共患难,今日事败,义同死成仁,而谢革命。”
先俊又曰:“杀身成仁,何分先后?今日同我一死,无济于事。只要居之志坚,从难负重,争取革命成功,胜于今日同死。伊犁陆军官兵,多与君同军,易于联络。故劝君从难负重,奔伊革命。不再多言,若待天明,尚难脱逃。”
余与先俊洒泪作别,同刘福田、俞少良三人出城逃伊。而先俊率队复战,天明被捕就义,殉难同志计一百四十三人。
刘先俊等战斗到天明,次日晨退守刘猛将军祠后院(今新疆军区后勤部院内)被捕,严刑拷打后,由袁大化亲自审问起义原由,刘先俊慷慨回答:“武汉举义之日,我劝你反正,不料你奴心太重。今日被抓,速杀而已,夫复何言!”袁问革命党还有何人?刘答:“要杀者,我也。此外并无一人,求杀我,勿株连他人。”袁又问为何不跪?刘怒曰:“我堂堂炎黄子孙,岂能跪尔汉族贼子,虏廷走狗。事成我杀尔,事不成尔杀我!”袁大化恼羞成怒,令速杀之。刘先俊临刑前对监刑者说:“寄语袁抚,毋冤杀同胞,上干天怒。”说罢慷慨就义,年仅29岁。
迪化殉难烈士达143人,革命党人的首级被悬挂在迪化各城门示众,袁大化就是想以血淋淋的头颅来震慑人心,而起义者甘愿为民主而奋斗,为共和而献身,就是想用自己的头颅,唤起更多民众的觉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