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改委价格司:物价拐点已出现将高位趋稳回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4日22:0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4日电 题:高位趋稳 压力犹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谈物价形势

  记者 江国成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为6.1%。怎样看待当前的物价形势?如何应对物价压力、保障民生?为什么统计数据和老百姓对物价形势的感受有较大落差?记者14日就此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

  年内物价走势拐点已经确认 已发放200亿元价格补贴

  记者:今年以来,国家在调控物价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今天公布的CPI数据来看,您觉得这些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周望军:物价走势拐点已经出现了,后期将高位趋稳、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出现物价向下的走势有两大因素:一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二是翘尾因素快速消退。

  自去年11月17日国务院出台稳定物价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对物价调控非常重视,力度前所未有。

  目前,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政府按机制临时发放价格补贴。尚未建立的黑龙江和西藏也将于年底前建立类似机制。这个机制覆盖9000多万城乡低保户、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已经发放了200亿元价格补贴。

  各地还探索发展平价商店。目前,广东已建了1128家,老百姓在平价商店买米面油盐,一个月可以省300元左右。这些商店必须有每斤1元钱以下的菜和2元钱以下的米。

  这些措施,对于控制物价,缓解通胀预期,保障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7月份以来,翘尾因素快速消退:平均每个月下降0.6个百分点,将带动月度价格环比指数逐步回落。

  物价走势稳中有降压力不小

  记者:环比指数回落,是否意味着控制通胀的压力在逐步减轻?

  周望军;猪肉价格将稳中有降,但现在还有不少新涨价因素。首先,长期积累的价格矛盾要适时梳理,包括资源性产品价格要理顺。受成本上升和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明年蔬菜和粳稻价格可能还会小幅上涨。

  第二个是工业消费品涨价问题。过去,受劳动力供应充裕、工资相对较低以及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企业消化成本上升的能力较强。但去年以来,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最少提高了20%。最近饮料、酒类、衣服、方便面、鞋袜等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就是劳动力成本推动的结果。

  工业品价格涨幅由负转正,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在许多工业品实际涨价了,但在统计上很难反映出来。为什么?统计口径是同质可比,比的是同一型号。但工业品更新换代非常快,汽车性能改变了、价格上去了,没有可比性,统计上体现不出来。类似的还有手机、家电、厨具等新产品。它们只要加了点新功能,价格就涨上去了,但统计局比较的是旧款产品,而旧款产品价格肯定是在下降,这些产品还会逐步淡出市场。

  现在企业的资金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商品影响很大。鞋袜、玩具等面临资金、劳动力、水电油气价格上涨压力。这些小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建立按收入阶层划分的物价指数

  记者:很多人都希望,CPI数据能确实反映老百姓的感受,我们可不可以做些调整,让CPI数据变动与百姓的感受更接近?

  周望军:不能13亿人用一个指数,要建立按收入阶层划分的物价指数,反映食品价格对最富有、中等收入、低收入阶层的影响。

  要建立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不包括汽车、电脑、空调、冰箱等工业品和耐用品,把食品、公交、房租、水、电、气等每天必须发生的费用单独统计出来。如果这么算,就能更好地反映价格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了。政府发补贴,应当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依据。

  现在CPI里考虑的因素太多了,CPI是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标杆性指标,比如经济过热过冷等的通胀指标,它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收入支出。如果分收入阶层CPI指数和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指数都建立起来,它们反映的价格变化就能和老百姓的感受接近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更多关于 发改委 物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