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称广东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3日08:25  南方日报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经济大省广东近年来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从投融资到项目对接、到交易平台、到消费市场,一个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已具雏形,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聚变”效应明显,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连续8年位居各省、市首位。

  产业链前端:治好“融资难”致命伤

  “喜羊羊”被误认为上海出品一事,一直是广东动漫界心头之痛。“喜羊羊”品牌价值超过10亿元,被称为“中国最挣钱的羊”,是地道的“广东制造”,但初生的“喜羊羊”却因资金“断奶”差点夭折。关键时刻,“喜洋洋”得到上海文广集团的支持而红遍全国。

  为治好“融资难”这个致命伤,广东从财政支持破题改革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2011年广东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达到1.2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4亿元的规模。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斌说,由于文化产品的价值难以量化评估,在起步阶段很难获得市场青睐。政府财政支持实际上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给文化产品权威担保和市场评估,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

  在政府财政对投融资市场的“撬动”下,“抛砖引玉”的效果开始呈现,各金融机构加快了文化投融资体制的研究和开发。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部门在全国率先下发了《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与繁荣工作实施意见》,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金融服务平台逐步建成。2010年以来,广东省文资办等文化单位分别与工商银行广东分行等四家银行签订“广东文化与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广东省文化产业授信总规模已达1340亿元。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争相关注文化,广东还加快探索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的进入渠道。今年3月17日,广东文化产业第一只投资基金组建正式启动,整体规模为50亿元,将重点扶持文化企业兼并重组、股改上市、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等。

  搭建多平台:促文化项目交易对接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机构长期面临的市场渠道窄、交流机制不灵活、交易方式匮乏等痼疾亟待破解。广东省近年来文化产业链条建设的一大着力点在于,让众多文艺机构和文化消费需求之间拥有有效的对接平台。

  ——中介服务平台。为解决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障碍,深圳文交所和广东省南方文交所相继成立,两个文交所倾力打造供各类资本挑选的文化产业“项目池”,为文化产品信息沟通和点对点交易提供了平台。截至目前,两大文交所征集到的项目都超过4000个。

  由于文交所具有较强的市场公信力,它所挑选出来的项目,容易得到资本市场的信任。电视剧《画皮》剧组就通过深圳文交所成功找到“婆家”。华澳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宇说,目前市面上那么多项目,选择这个项目,一方面是基于对剧组团队的信任,另一方面,深圳文交所提出的以版权质押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手段,使华澳以“固定回报”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投资风险降到了最低。

  ——博览交易平台。一直以来,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机制并不畅通,“产销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针对文化体制改革中的这一难题,广东通过打造深圳文博会、广州艺博会、中国(广州)演交会等大型展会平台,畅通文化产品的流通渠道,使很多文化产品在市场流通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2004年以来,深圳文博会已成为我国文化领域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同时也吸引大量资金、项目、技术、人才汇聚深圳,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助力器”。到今年,深圳文博会已累计成交5025亿多元人民币,有力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交易。每届文博会都在“交易”二字上做足文章,“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能拿到订单”成为文博会吸引国内企业参展的内在动力。

  深圳文博会将产业和经营意识带入文化领域,而另一个展会——“中国(广州)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简称“演交会”),则将舞台艺术生产要素推到了市场前沿参与交易。

  培育消费:为文化市场引入“活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斌介绍,在这方面,广东正在大力探索“文化消费补贴计划”和“国民文化消费卡工程”试点,对人民群众看电影、看戏、看有线电视和购买书籍与音像电子产品等基本文化消费进行补贴,拉动文化消费,从而建设文化服务的可循环消费市场。目前,文化消费计划已在广东一些地区开始探索试行。

  2010年起,中山市启动了“爱心电影卡”工程,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购卡”形式,象征性收费1元/张的“爱心电影卡”,企业员工凭卡到指定电影院免费换取电影票观看电影;一些地方尝试对群众的基本文化消费进行直接补贴。从2011年起东莞市桥头镇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只要有当地户籍或居住证,就能享受到每人上限200元的“文化消费补贴”;而作为广东省首个“文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佛山市南海区也于今年开始试行“文化消费补贴计划”,通过对文化产品的供给方给予补贴,引导群众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

  据新华社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1)

 

更多关于 文化产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