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锋”来形容一位经济学者的话语风格并不多见。
我们是同时代人。
但凡那个时代发自内心的追随,以及目不暇接的盲目、狂热、愚昧、无知、迷茫、痛悔、醒悟、反思、沉淀、否定之否定,等等,我们都经历过。
时过境迁,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和归宿,仍有人选择超脱或游离于体制之外,并拿起了批判的武器。许小年用“刀锋”尝试去敲开传统观念和旧体制、旧思维的硬壳。这一点,与秦晓、胡德平们何其相似。
他并不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他依然鼓吹温和、渐进、改良。诚然,读书人的独立人格、士子的家国思想和某种红色正统教育烙下的情感,是这一代人明显的纠结印记。
他和他的很多同时代人,都存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绝望,何以绝望,答案呼之欲出,不言而喻。
杨锦麟(资深媒体人,香港卫视执行台长)
《刀锋许小年》
许小年是有理论偏好的人,投行未必是最合适他的,也不是他最终的志趣。和胡祖六他们这些标准的金融系统技术经济学家不同,他还是有传统士大夫情结的,身上知识分子气很重。
——CN股民是贬义词(网易山东青岛市网友)
中国大部分封建王朝,最后都是经济拖垮的,专制不变,规律不变。重税,高CPl,经济衰退,官僚阶级腐败,社会分化,投机盛行,国企盲目做大。新的社会动荡,即将到来,历史看起来复杂,其实都是在走最简洁的出路,在问题复杂得难以解决时,就推翻一切,如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大陆封建国家,不外如是。
——耀龙老土(新浪网友)
《同妻》
在听玉蓉分享时,眼泪一次次不受控制地涌上来。旁边的女孩儿安慰地拍我,她以为我一定也是同妻,因此才感同身受。我不是,但在婚姻里,那种完全被漠视、情感完全得不到回应的伤痛,对一个女人身心的摧残,我懂得。她淡淡地或生动地说着,40年前的一切仍历历在目。她还爱他惦记他。纵然他说:没爱过。
——Rosaalily(新浪网友)
靠谎言维持的婚姻害人害己,如果有孩子更是错上加错,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活在谎言中,大人有决定生育与否的权利,孩子却没有选择出生与否的机会。但如果社会能尊重同志试问又有谁会这样做?一千万不是小数目,看着同志、同妻、同夫遭遇的悲剧,世人是否应该开始反思,到底是人类本体的幸福重要还是世俗观念重要?
——梁小叮(新浪网友)
难别刑讯逼供
本刊记者 赵佳月
深秋10月的北海依然如火如荼,北海律师团为了争取排除刑讯逼供的非法证据,在法庭上与公检法人员斗智斗勇,来回的拉锯使得庭审绵延了一月之久。律师再度受辱被打,律师团一度提出暂停履行辩护职责,及至10月24日,十余位律师集体对北海案中参与刑讯逼供的警察提起控告程序。
在上海,蟹家所战的“风车”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疲劳审讯、诱供等非法证据的排除。
“你有权保持沉默”这句西方电影中耳熟能详的台词,在这个国度的法制中却成了无法企及的奢侈。刑诉法修正案沸沸扬扬,对公民的沉默权却只字不提。“中国特色”就是在刚刚告别“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今天,“你无权保持沉默”,你若沉默,刑讯伺候。
在“中国刑辩律师”的QQ群里,大部分律师表示,包括恐吓、诱供、疲劳审讯在内的刑讯逼供在他们所办的案件中不低于90%。在厚厚一沓“洗冤录”里,众多冤假错案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词:刑讯逼供。
高悬的办案指标让“无罪推定”的法律原则形同虚设,而指标则深切关系着相关人员的升迁。指标指导下的刑讯逼供,当然“重口供轻证据”。一旦错案成铁案,该升的也升了,该拿的也拿了,要想再翻案,除非“王者归来”,或者“凶手归来”。
与刑讯逼供的斗争远比“北海案”或“蟹妈案”来得残酷而漫长,它不仅是聂树斌、赵作海们的血泪史,也是刑辩律师的血泪史。那些刑讯逼供的公检法工作人员也难免成为制度的牺牲品。
今年7月,首例非法证据排除的案件在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成功获得认定;10月18日,曾经刑讯逼供赵作海的警察被公诉。路漫漫其修远兮,但依然有人在上下求索中。
特价楼盘历险记
本刊记者 李珊珊
因为要买房,我和老公决定去看看传说中一次性降价6000块的某楼盘。
在GPS上输入楼盘名,找不到,只能靠印象走下去。兜兜转转后,终于看见了几辆车,其中一辆疑似警车,后座上,两个人戴了手铐——降价、闹事儿,大概都是真的了。
走进去,楼还在盖,最光鲜的那栋玻璃房子是售楼处,里面满地碎玻璃渣,沙盘和播放短片的液晶电视都给砸了。几个男销售严肃地站成一排,一个圆脸的售楼小姐负责登记电话,有兴趣看房的得在她那儿登记,等着叫号。
“现在没有样板房可看……”
“价钱,当然不变。你有兴趣要加入会员,就能享受会员折扣了。”——加入会员要交两万块钱。
我们走出售楼处,看到一对小夫妻正往小区里面走,要去看看房子是什么样,我们就跟着。在卖的房子在小区最里面,先得绕过几个路障,蹦过堆放的钢筋,穿过正在施工的工地……几块水泥板从头顶飞过之后,我们决定放弃。
回家去看看他们的业主论坛,正吵成一团。有人认为:这是没有契约精神,楼价涨了你们怎么不给开发商补钱。有人分析:这种地段的房子,肯买的只有两种人,一是投资客,贪便宜;一种是真正的刚需,别处买不起。
有人替自己算账,借了几十万,贷了一百多万,买了个200万的房,缩水成160万。在本以为奔向中产的路上,活活变成了负资产。
还有人找到了法规条例上的证据:楼盘的价格都要报批、备案的,而且只能在备案价格的上下20%浮动,而那个某某岸楼盘已经降了备案价的30%,有违法规,至少该退给他们10%。不过,跟前者同一阵营里的一个战友却说:该坚决反对行政调控房产市场,还商品以本色,让市场去决定价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