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见习记者王睦广发自香港 昨日香港立法会举行会议,议员刘江华提出了减轻中产阶级经济负担的议案,共有9位议员提出了修正案,几乎得到了立法会全部到场议员的支持,显示了议题的热度之高,其中减税问题最受关注。刘江华表示,中产阶级经常埋怨“交税有份,福利无份”,他们的怨气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
“中产阶级是中惨阶级”
议案提出的第一项措施聚焦于薪俸税方面,对此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按通胀增加个人免税额,子女免税额,供养兄弟姐妹免税额,供养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税额,伤残受养人免税额;宽减薪俸税及个人收入课税一半;提高新生婴儿免税额至10万港元等。
按照香港政府的口径,月收入介于1万-4万港元可归为中产阶层,人数大概占全港市民的55%。“中产人士曾有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时的中产阶级其实是中惨阶级。”昨日立法会议员几乎全部支持刘江华议员提出的减轻中产人士经济负担议案。有议员认为特首的施政报告关注贫富分化却忽视了中产阶层,目前香港的经济和通胀问题都不容乐观,而中产人士在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开支巨大,有必要减轻他们的负担。“中产人士是沉默的大多数,付出多却得到少。”
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香港被认为税种少、税率低,为何中产人士还感觉税负过重?议员李慧琼分析,一方面富裕阶层主要缴纳利得税,收入来源于资产增值、投资、利息等,而中产阶级主要缴纳薪俸税,根据税收政策可扣减额少。另一方面,现时通胀高企,中产阶级供养子女和父母的费用高昂,加上供楼租楼的费用支出,经济压力非常大。此前,特首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指出香港今年的通胀率预计为5.4%,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年度通胀率。
除了薪俸税方面,议案还涉及了住房、教育、医疗和交通等方面,设立每户8万元的住宅税收扣减额;设立以1万元为上限的子女教育开支扣税额;薪俸税个人进修开支扣除额由6万元提高至10万元;设立以1.2万元为上限的私人医疗保险供款扣税额;向每个电住宅用户提供36元的电费补贴;促使港铁推行全线月票计划等。
“政府可以开闸放水”
9个修正案就议案涉及的减税数额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做了内容补充,比如,根据香港《薪俸税免税额税率表》,现在香港纳税人薪俸税全年基本免税额为10.8万元,昨日有议员提出应该将10.8万元提高至11.8万元,预计政府将减少收入18亿元。此外,还有议员提出应该降低薪俸税每个税阶的边际税率1-2个百分点;尽快推行15年免费教育,并制定落实的时间表等。立法会议员进行了长时间的发言与辩论,“我们关注的是大方向,政府必须正视问题。”有议员指出。
“政府可以开闸放水,照顾夹心阶层。”有议员指出,政府的财政状况非常健康,前几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底香港外汇基金的总资产为2 .4万亿港元,今年上半年,外汇基金的投资收入为4 6 3亿港元。2010-2011年度香港政府财政的综合盈余为713亿港元,虽然今年上半财政年度录得54亿赤字,但原因在于薪俸税及利得税等主要收入大多在财政年度的后期收取,因此议员预计今年也将延续去年的态势,有可观的盈余。
港府回应
会考虑议员建议
昨天,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感谢议员就“减轻中产人士经济负担”议案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在制定明年《财政预算案》的过程中会跟有关政策局仔细考虑建议。陈家强表示,中产人士对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对香港多方面发展有很大的承担,行政长官也一再重申政府不会忘记协助中产阶层,今年年初发表的《财政预算案》已提出了多项措施纾缓市民的生活压力,希望多听取议员就议题的意见。
陈家强向议员说明了政府的理财原则,无论经济环境高低顺逆,政府都秉持“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多位议员提出的各式各样的税收宽免措施,政府会在审慎理财及维持低税率的大前提下,力求在市民的负担能力与稳定公共财政之间取得平衡。
陈家强还指出,外围经济近数月来急剧恶化,对香港的经济和就业造成负面影响,市民持续面对高通胀的压力,政府十分明白市民会感到经济负担沉重。
中产减负议案
增加个人免税额,子女免税额,供养兄弟姐妹免税额,供养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免税额,伤残受养人免税额;
宽减薪俸税及个人收入课税一半;
提高新生婴儿免税额至10万港元等。
设立每户8万元的住宅税收扣减额;
设立以1万元为上限的子女教育开支扣税额;
薪俸税个人进修开支扣除额由6万元提至10万元;
设立以1.2万元为上限的私人医疗保险供款扣税额;
向每个电住宅用户提供36元的电费补贴;
促使港铁推行全线月票计划等。
(月收入介于1万-4万港元可归为中产阶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