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指出尚不能称我国已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5日10:17  南方日报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第二次交会对接全过程示意图。新华社发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第二次交会对接全过程示意图。新华社发

  南方日报(微博)讯 北京时间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这次交会对接过程共持续约半小时,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昨日19时24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组合体发送指令。

  4分钟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机构顺利解锁,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八号飞船缓缓撤离至天宫一号后方140米停泊点。

  接着,在地面人员控制下,两个航天器重复了11月3日凌晨第一次交会对接的全过程。它们再次逐步接近,经过接触、捕获、缓冲校正、拉回、锁紧等技术动作,于20时实现二次对接,再次形成刚性组合体。

  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组合体分离、飞船撤离功能和交会测量设备在阳照区的工作性能,并使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再次交会对接后,以组合体方式继续飞行。

  试验安排在神舟八号飞船运行第216圈地面连续测控弧段进行。为充分考核光学测量设备在光照条件下的功能性能,组合体分离、飞船撤离和交会试验大部分过程在阳照区进行,对接在阴影区完成。

  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完成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继续对组合体实施精确测控,同时,认真收集空间天气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对神舟八号飞船返回前的轨道参数进行修正计算,为组合体再次分离和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做好准备。

  现在只是“突破” 还不能说“掌握”

  南方日报就“天神”第二次交会对接有关技术细节专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

  昨晚,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完成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后,南方日报记者就有关技术细节,专访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

  南方日报: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曾经成功进行过一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什么现在还要再进行一次?

  麻永平:天宫一号的定位是空间实验室,而不是空间站,但它承担着为我国将来建立空间站探路的使命。无论是空间实验室还是未来的空间站,都需要它有能力与其他飞行器进行多次的对接、分离。

  根据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的安排,刚才的第二次交会对接,目的就是想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尽可能地安排多次试验,这样,综合效益不就高了吗?

  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我们可以进一步考核对接机构的重复使用性能,以及交会测量设备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性能。

  就像大家常说的:成功一次只能说明设计是正确的,还需反复地、充分地试验,才能确保其可靠性。

  南方日报:具体来说,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技术环节上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麻永平:最大的突破就是两个飞行器分开了。

  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有些轻而易举,但事情本身并没有这么简单。第二次交会对接,主要是考验天宫/神八能否“分得开、控得住、对得上”,这也是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的关键。

  让两个飞行器“控得住、对得上”,我们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经验了。但让它们“分得开”,是这次任务中的第一次。

  我甚至可以这么说:能否“分得开”,与能否“对得上”,在整个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分不开,谁敢把航天员送上去?如果分不开,就谈不上未来建设空间站。因为在空间站里,航天员是要经常往返天地之间的。

  南方日报:在第一次交会对接任务完成后,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了,但也有专家对这种说法提出不同意见。你怎样看待这个提法?

  麻永平:在当前这个阶段,恐怕还不能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交会对接技术是个综合性概念,就像一系列的坎儿,我们只能说,我们正在一个个跨过这些坎儿,一步步“突破”空间交会对接的很多技术。这一次次“突破”和最终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你可能注意到我们给这次交会对接任务提出的目标,即“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这些天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进入轨道,11月3日凌晨的第一次交会对接,此后两者的稳定运行,以及刚才的天宫/神八分离再对接,还有将来神舟八号返回舱的撤离返回,都是这次交会对接任务的组成环节。一步步完成这些环节,意味着我们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正在取得一个个的“突破”。

  我觉得,技术的“突破”与技术的“掌握”是两个不同概念,也是两种不同状态。

  神八后天将“回家”

  据新华社电 按照预定计划,“神八”将于11月17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阿木古郎草原着陆。目前,内蒙古气象部门正在按照既定方案开展“神八”着陆气象保障工作。初步预测,11月17日当天“神八”主着陆场区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神八”返回舱顺利着陆。

  ▶现场目击

  “红线”牵引“天神”会

  与11月3日凌晨的第一次相比,在第二次交会对接过程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里少了些激动与兴奋,多了些从容和平静。

  2011年11月14日19时,参试人员已经各就各位,胸有成竹地静待那一刻的来临。

  根据计划,19时24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将实施分离,而后完成第二次对接。

  与第一次交会对接相比,这次多了一个环节,即神舟八号的撤离。

  指挥台前,已奋战了44个昼夜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说,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分离,是一个全新的环节。航天器组合体在高速飞行过程中能否顺利解锁和平稳分离,对交会对接机构的稳定性和航天测控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分离开始。”

  19时24分,准时准点。随着调度口令的发出,工作人员向两个飞行器的组合体发送指令。

  此时,组合体正经过纳米比亚测控区上空。

  4分钟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对接装置顺利解锁,组合体成功分离。

  大屏幕左侧显示着从天宫一号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整个过程,实时捕捉,十分清晰。分离画面的镜头感非常强,好像是透过一扇打开的窗户,看到神舟八号依依不舍地向远处飞去,缓缓撤离至140米停泊点。

  在阳光照射下,神舟八号的身影几乎变成了一个光点。

  在两个分离后的航天器之间,充满了光线,如梦似幻。

  飞控大厅内响起了一阵掌声。

  这一步,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却是一个有标志意义的历史性一步。

  “飞船转140米保持!”

  “南亚飞船双捕完成!”

  “飞船满足30米对接条件”

  随着调度口令声依次在大厅响起,神舟“休息”一阵,做好再次对接的准备后,又缓缓向天宫靠近。红色的飞行轨迹,像月老手中绵长的红线牵引着他们,一步步地靠近。

  天宫一号默默地等待着与亲密爱人的再次相拥……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与11月3日凌晨第一次交会对接时同样的一幕再次出现。

  “飞船30米停泊结束,最后靠拢开始。”

  透过天宫一号上的摄像头看,一个光点缓缓飞来。相距30米时,神舟八号的身形已经非常清晰。距离再近一点,神舟八号前端的对接机构清晰可见。

  20时00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对接机构再次完美结合,天宫/神八,这一对短暂分离的恋人,再次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浩渺的太空,一如既往分外寂静,好似在默默地分享着它们的幸福。

  专题撰文(除署名外): 南方日报记者 王小飞 特约通讯员 李甲林 谢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更多关于 交会对接 天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