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 (记者季苏平) 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程度。
(一)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
通常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是指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可以统筹安排用于民生支出、提供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财政收入。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为8308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9%。
从国际标准看,2001年IMF制定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是当前世界通行的政府财政统计指南。按其定义和口径,政府财政收入是指增加政府权益的交易活动,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杂项收入)。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没有增加政府权益,只是政府资产存在形式的改变,即由一种资产形式(土地)转换为另一种资产形式(如现金),因而不计作政府财政收入。根据IMF的统计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按此口径计算,2010年,我国与国际可比的政府财政收入为105262 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为26.4%。
去年9月社科院发布研究报告认为,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达到32.2%,与我部公布的25.3%差异较大。经过分析比较,主要是社科院公布的收入数据口径与我部存在较大差异。一是社科院的政府收入口径比我部口径多出土地出让收入。二是在社科院的政府收入口径中,未扣除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中来源于公共财政补助的部分。在计算总规模时,需要相应剔除,以避免重复计算。三是社科院的政府收入口径中的土地出让收入是估算数,与实际数有差异。
(二)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税负水平并不高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纷纷采取减税措施,宏观税负平均水平有所下降,特别是发达国家下降较多。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回升,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增长。即便如此,目前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根据即将出版的IMF《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10年)》,我们对有关国家的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和宏观税负进行了测算, 2009年、2010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5.3%、26.4%,而2009年各国平均水平为36.4%,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0.8%,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32.9%。
从人均财力水平看,我国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财力水平更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的财政实力。按照IMF口径计算,2010年我国人均政府财政收入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66美元,而根据IMF预测数,2010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都在14000美元以上,我国人均财力水平仅仅相当于这些国家人均财力水平的8%左右。
(三)从国内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税负并不重
从宏观税负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关系看,如果税负过重,必然会打击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进而制约经济增长。事实上,近年来,在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05年的26.6万户增加到2010年的45万户以上;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2005年增长1.6倍,这说明我国的财政发展与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