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500公里之外浩瀚太空飞着一颗南航造的小卫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02:37  现代快报

  

500公里之外浩瀚太空飞着一颗南航造的小卫星
真实的卫星大概是这个模型的3倍大 本版摄影 实习生 马晶晶
500公里之外浩瀚太空飞着一颗南航造的小卫星
“天巡一号”副总设计师康国华在介绍卫星的情况

  “测控正常!”“成像正常!”“电源正常!”昨天上午10:0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卫星地面站测控大厅内一片繁忙,当“天巡一号”卫星从距离地球表面500公里之外的浩瀚太空传回数据时,所有工作人员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11月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制的微小卫星“天巡一号”成功升空,截至昨天上午11点,这颗卫星已经在轨稳定运行108圈,完成对地成像21幅。记者了解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全国高校中第四个成功研制并入轨运行小卫星的高校。

  □通讯员 王宇宁 快报记者 谢静娴

  南航造卫星成功升空

  11月9日11时21分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三、二、一,点火!”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直冲云霄。811秒后,卫星分离成功,搭载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小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遥测数据传来,卫星一切正常。

  据了解,“天巡一号”的发射成功,意味着南航大成为继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之后,全国高校中第四个成功研制并入轨运行小卫星的高校,说明学校已经具有研制小卫星的能力。

  “从2005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自筹资金研制卫星。”“天巡一号”总师陈卫东介绍,学校共投入了数千万资金研制出了“天巡一号”,这颗卫星主要以完成空间科学实验为目标,将首次在国内实现卫星在轨特性测试,并验证短焦距面阵CCD相机成像技术等。

  而更难得的是,“天巡一号”是一群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人研制,其中大多数都是80后。

  卫星啥样?像铅笔头

  在科普图片上,大家最常见到的卫星多半是圆柱体,还展开着宽大的太阳翼。南航大此次研制的卫星长啥样呢?昨天,记者在测控大厅内见到了“天巡一号”的缩小版模型,远远看去就像是铅笔头。“天巡一号”是六棱边形,顶上尖尖,模型高度不到300毫米。

  “真实的卫星大概是这个模型的3倍大,高876毫米,宽694毫米,是个60公斤级卫星。”指着模型,卫星副总设计师康国华介绍,尽管这颗卫星有数十公斤重,但只能称为“微小卫星”。一般来说,10公斤以下的卫星是纳卫星,也叫皮星,浙江大学研制的卫星就是纳卫星。10公斤~100公斤的卫星是微小卫星,100公斤到1000公斤的是小卫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个头虽小,结构系统却样样齐全。总师陈卫东教授告诉记者,和风云卫星、海洋卫星等相比,“天巡一号”的个头确实小了很多,但它的结构完整,还有若干个分系统,如电源系统、结构系统、热控系统、通信系统等。首先是电源系统,它虽然没有太阳能帆板,但表面却整齐地贴着太阳能电池片,内部还安装了蓄电池,为卫星的运作提供能源支持。

  卫星遨游在太空中,外界温差非常大,有时正负有100摄氏度,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要让卫星正常工作,要有调节温度的系统。“所以卫星上的热控系统,能将卫星维持在0~2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陈卫东介绍。同时,要保持卫星在飞行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姿态,拍出清晰的图像,这就得有控制系统。卫星的顶部尖尖的,这其实是个天线罩,GPS天线等都在里面。

  每天经过南京上空三四次

  “天巡一号”距离地面约500公里,每隔94分钟绕地球一圈,每天绕地球旋转十几圈,其中经过南京上空三至四次。

  昨天上午10:07,“天巡一号”进入南航地面测控实验室的监控视野。在南航的卫星地面测控大厅内,电子大屏幕上,卫星的移动轨迹一目了然,它正顺着东北部的朝鲜方位,从中国东北入境,缓慢向南移动。

  “电源正常!”“卫星跟踪正常!”……工作人员挨个儿报着监测到的卫星状况。“在学校综合楼的顶上安装了一个4米多高的天线,一旦卫星过境,就可以接收到相关数据。”康国华介绍,每天他们都要对卫星进行三四次的跟踪监测。

  据了解,截至昨天上午11时,“天巡一号”已在轨运行108圈,完成对地成像21幅,数传图像4幅,图像清晰完整。“我们之前拍的主要是海岸线和山脉,后面主要拍摄城市、农田和地貌。”

  希望能用互联网操控卫星

  据介绍,这颗卫星的在轨寿命为6个月,今后不会进行回收,也就是说,这颗卫星将一直遨游太空。

  南航大是国内第四个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成功的高校,“在操作系统上我们取得了突破。”康国华介绍,其他高校对卫星只能遥测、遥感,而南航大却建立了专门的地面测控实验室,可以对卫星进行测控,必要的时候可以控制卫星的姿态。

  他还透露,他们还建立了星务调度系统,这也是国内首家高校采用这种系统。“我们的设想是:卫星好比天上的一台电脑,将来一旦和地面联线,地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卫星进行操作,实现真正的互动。”“天巡一号”团队副研究员刘海颖展望了未来卫星的发展趋势,“越做越小是以后卫星的一个趋势,甚至可以像手机那么小。事实上,因为手机有拍摄功能,也有芯片,因此手机放在天上也相当于一颗卫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