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三畏
按有关方面的说法,中国有67万尘肺病人。这已经是一个沉重的数字了。可是,实际上更多尘肺病人没有得到官方确认。有关人士表示,实际数字应该是600万以上。尘肺病有一定的发病期,陆续还会有一些情况暴露出来。而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工人在可致尘肺的污染环境下工作,意味着尘肺病人还将“前仆后继”。
这是一个非常痛苦、非常弱势的群体。尘肺病人失去劳动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依靠护养延续生命,需要社会的人道关怀。可是,他们偏偏是中国最没有劳动和医疗保护的人们,他们几乎全是农民,他们得了病就回到了家乡,他们的家乡往往是最贫困的地区。他们失去了劳动价值,即坐等命运的终裁。
一个尘肺病人还会“拖垮”一个家庭,上辈的赡养,下辈的抚育,均难以为继。目前,尘肺病人实际影响着一两千万人的生活。假如他们是中国的城市人口,政府不得不面对的话,这会是一个多么严重的情况。但是,中国急迫的事情太多,尘肺病人回到了家乡,即等于远离了“主流社会”的痛觉中枢,他们难以进入主流社会的议事日程。目前,我们大致只能在民间慈善项目里见到他们。
尘肺病是“发展的代价”,是工业生产环境恶劣,工人缺乏劳动保护造成的恶果。长期以来,在发展的“硬道理”面前,某些污染产能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或者应该在严格保护下存在的,却被堂而皇之地硬上了。
发展的成果全社会分享,或者主要是城市人口和主流人群分享,以及个别利益集团独享,但环境问题却更多地留给了山区,留给贫困人口。尘肺只是工业化给农民工带来的后遗症之一。更一般地,农村饮水不达标,由来不是一两天了。在互联网上略为搜索,各种死亡率奇高的“怪病村”多得令人头皮发麻。
如果算上环境和生命的代价,不知道有多少污染的GDP应该计负值。这些“负数”终究是要还的,现在就到了还的时候。但是,债主却不在场。酸雨带来农村饮水污染,农民不可能家家使用净水设备,只能直接饮用,天天受伤害,却找不到人赔偿。“怪病村”跟周边污染企业的官司倒是听说过,但打得多么艰难,首先是法律缺失,即便有法可依,生命的损失终究是无法挽回的。而且环境还是延续的,下一代人还要继续承受。
而尘肺病人的命运,则是当代农民工命运的缩影。根据国家规定,一旦鉴定为尘肺,便属于工伤,资方需负全部法律责任。但是,农民工的工作不稳定,他们往往辗转过多家企业,尘肺病属慢性发作,无法说清是在哪一段劳动中致病,并且无论在哪里劳动,基本没有合同关系,即使有合同关系,该企业属于粉尘污染也可以确定,但责任鉴定也是难上加难。有关规定要求资方是提供鉴定的责任方,农民工自己的鉴定不被认可,但资方才不愿意给自己的工人鉴定为尘肺呢。不了解这些背景,就不能理解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有“开胸验肺”的悲壮,就不能了解为什么无辜的尘肺病人只能坐以待毙。
对待环境污染及其后果的态度,可能是由一个民族的“健康基因”确定的。这种基因可能放过污染,还是有效阻挡污染。《经济参考报》日前报道,中国每年三百多亿吨污水注入长江。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增长中,长江水质越来越差。这事关“主流人群”的健康,令人震动。文章最后提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当流域上游出境断面达到水质控制目标时,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进行生态补偿,而如果出境断面水质达不到控制目标,上游地区要对下游地区进行赔偿。”
这也许是一个办法吧。但目前我们只知道,每一个城市的污水排放口,只是放在自己城市的取水口下游就行了。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幸好长江只是我国的内河,而不是贯穿几个国家,污染可以“内部协调”,否则真不知如何是好。
地界挡不住环境污染。必须依靠全体国民的环境自觉和严格的法律。小污染可以找到祸源,可以追究责任和确定赔偿,但大环境污染,却是难以追究的。不过,大自然在帮我们计算,它会向我们追讨偿还,一代还不清,还要追讨下一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