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待从“双速复苏”到“双速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9日03:01  瞭望

  期待从“双速复苏”到“双速增长”

  本次会议向全球传递了三个重要信息:第一,科学增长是硬道理;第二,高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大旗;第三,务实合作,积极推进

  文/《瞭望》新闻周刊驻华盛顿记者

  蒋旭峰白洁驻纽约记者牛海荣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落下帷幕。会议发表了《檀香山宣言——迈向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及四个附件。这些文件分别涉及创新政策、中小企业、环境产品和服务、规制合作等。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突出、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亚太地区也面临新时期的风险与挑战的大背景下,这次“重新定义未来”的会议所传递出的信息有着现实意义。

  三个重要信息

  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的经济合作论坛,本次会议向全球传递了三个重要信息:第一,科学增长是硬道理;第二,高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大旗;第三,务实合作,积极推进。

  眼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在这种形势下,各国必须坚定不移保增长、促稳定,尤其是要努力实现强劲增长,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科学增长,是绿色增长、创新增长、可持续增长。《檀香山宣言》表示,“坚决支持地区和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实现科学增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正如胡锦涛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言时所强调的,各经济体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是APEC向全球发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檀香山宣言》重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敦促即将于12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与会成员在APEC成员承诺的基础上,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一致。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亚太经合组织的一贯传统。各方要高度警惕,以实际行动抵制和取消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少用、慎用、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防止经贸问题政治化。

  本次APEC会议给世界传递的第三个信息是,充分考虑各经济体的差异性,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务实合作,确保所制定的发展目标符合实际。例如,本次会议文件中有关降低能源强度的表述,兼顾了各经济体存在的差异,列出的是意向性的总体目标。

  由“双速复苏”到“双速增长”

  会议期间,众多专家对全球经济的现状展开激辩,他们认为,当前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出现新变化,准确把握这些新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开拓未来世界经济和区域合作发展之路,解决工商学等各界的主要关切,并创造全球迫切需要的新增长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间隙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近年来,全球经济一直维持着“南高北低”的格局,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引擎,目前全球经济已经从应对危机阶段过渡到后危机的增长阶段,以往是“双速复苏”,而在接下来的多年里,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将呈现“双速增长”格局。

  朱民认为,由于欧美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居民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进程缓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将出现多年的疲弱增长;在各国经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当今世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挑战将使得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也承受较大压力,因而凸显各国政策合作与探索新增长点的重要性。

  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首席执行官道格·奥伯黑尔曼则用“两个半球”来概括当前全球的特征:“第一个半球”是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亚太地区,该地区的很多经济体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全球企业家对未来保持信心的重要源泉;“第二个半球”则是传统发达经济体聚集的欧洲地区,这一地区仍在经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经济复苏乏力。

  这家跨国企业的掌门人认为,“两个半球”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内的巨大需求给企业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在以传统发达国家数倍的速度增长,全球经济图谱正在改变,这也给现存的各国间关系带来挑战,当然这并不妨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精诚合作来克服困难,找到未来的发展良机。

  困难期凸显合作宝贵

  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期间的一个论坛上,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预计,未来半年至1年内,欧债危机将继续成为全球焦点话题,欧债危机将使得全球经济承压,全球经济将面临艰难的一段时期。

  朱民也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重严峻挑战,包括控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溢出效应,增强市场信心,以及提高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指出,为了应对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多重挑战,所有经济体都应当为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作出贡献。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教授李文韬表示,现在亚太地区各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其实就是经济增长持续性的问题,“如何走出衰退、进入新的经济循环,是所有成员都极为关心的”。

  拉加德强调,亚太经合组织代表着共同承担责任和协调行动的精神,所有经济体都应当采取措施来提振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有利于各方的包容性增长;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发达经济体需要采取中期内的财政整顿计划,从而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岗位来营造空间;亚太经合组织中的新兴经济体则需要采取措施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在基础设施、医疗保健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并推动金融体系改革。

  携手创造共赢

  亚太经合组织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成立的,其宗旨是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以使这个地区的成员能够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如今,这个拥有21个成员的多边机制合作组织,已成为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

  专家认为,尽管亚太地区各个经济体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尽相同,但并不妨碍各方宽容相处并分享成功经验,以精诚合作的精神来探寻增长新路径。

  奥伯黑尔曼表示,亚太地区的每个经济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只有携手合作和良性竞争才能让世界经济整体增速加快,世界经济的“蛋糕”才能越做越大,各经济体之间的差异并不会妨碍共同规划未来发展蓝图。

  李文韬认为,目前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都面临各自的经济发展困难。亚太经合组织所有成员现在都最需要一个稳定、和平、安定、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这个外部环境也正是亚太经合组织极力推崇的,这是亚太经合组织能够实现的,也是只有亚太经合组织能够带给我们的。

  中国主张受关注

  今年恰逢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周年。中国在檀香山会议上对推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挥的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展示了负责任形象。

  胡锦涛主席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讲话中,就亚太经合组织如何支持各成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提出了重要主张,展现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亚太区域合作的真诚意愿和建设性态度。

  “建设一个和平、发展、繁荣、和谐的亚太,是区域合作的长远目标。”胡锦涛主席为亚太地区未来合作与发展,确立了明确方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时,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承诺共同促进贸易和投资增长,保证了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亚太地区经济体及时推出经济刺激政策,有力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这个亚太大家庭里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经济体,始终重视并积极倡导和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各领域合作:

  2003年在泰国曼谷会议上,提出科技创新倡议,希望就促进亚太地区科技创新制定指导原则;

  2004年在智利圣地亚哥,宣布中国将成立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

  2006年在越南河内,提议成立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

  2007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提出“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倡议;

  2010年在日本横滨,提出建立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进中心。

  ……

  这些积极倡议,体现了各方意愿,凝聚了广泛共识。在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中方的这些倡议得到落实,不断丰富着亚太区域合作的内容,成为区域合作的一个又一个有效平台,对亚太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心总裁莫妮卡惠利说,当前世界各国正努力提振经济增长和重塑信心,亚太经合组织作用显著,而这一务实合作平台将为全球增长提供新路径。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会员、墨西哥能源企业副总裁毛里西奥科斯塔比莱认为,胡主席的讲话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当携手合作,创造未来发展的新机遇,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开放姿态。□

  东亚一体化稳步前行

  “10+3”合作已成为东亚最具活力的合作机制之一,在这一机制下的13个国家,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已相互深度依存与融合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许钺乃余谦梁刘晨

  驻华盛顿记者冉维

  驻莫斯科记者刘恺

  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11月17日在巴厘岛开幕。这一系列会议包括第十九届东盟峰会、第14次东盟-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第14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以及第六届东亚峰会。会议定于19日闭幕。

  东盟的2015

  在此次系列会议中,第十九届东盟峰会无疑是重头戏之一。观察家指出,加速东盟一体化建设是这一峰会的主要议题。

  东盟是东亚地区最早着手一体化进程的次区域组织,也是东亚一体化的积极倡导者,东盟一体化实践对推进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目前世界经济整体增速放慢,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东盟组织的发展以及一体化进程遇到众多挑战。

  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教授钱德拉·穆扎法尔认为,迄今为止,建设东盟共同体的努力局限于政府、精英阶层、机构、团体等层面,普通民众的参与以及东盟各国民众间的交流与互动不够。

  越南社会科学院教授杜进森谈到,东盟共同体建设面临世界经济波动、非传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挑战。东盟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积极应对挑战,落实《东盟宪章》中的各项决议,并与周边大国加强合作,以保证东盟共同体如期建成。

  自2003年10月在巴厘岛举行的第九届东盟峰会首次提出建设东盟共同体目标,东盟一体化进程已历经8个年头。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历次峰会上都重申,到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是东盟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体现了东盟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愿。

  本次巴厘岛东盟峰会的举行,对东盟共同体建设将无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

  “10+1”是最大亮点

  第14次东盟-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也必将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可以预计,本次会议将强调继续共同致力于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推进互联互通,扩大双方投资合作,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拓展人文交流,使中国和东盟关系登上新台阶。

  目前,东盟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建立的合作机制,即“10+1”合作机制是东亚区域合作的三大支柱,而东盟同中国的合作在三个“10+1”机制中最具活力,也是最大的亮点。

  中国和东盟都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都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国家都表示要致力于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保持各自发展态势的同时,共同维护和推进区内各国经济发展势头。

  今年恰逢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而标志着中国-东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自贸区也已建成近两年。

  20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同舟共济,相互支持,携手推进东亚合作和一体化建设,增进了政治互信,提升了各领域合作水平,双边贸易已由1991年建立对话初期的仅79.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28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已突破2959亿美元,预计全年贸易额有望超过35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跃升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驻越南大使孔铉佑说,中国-东盟关系20年来的发展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作了有益探索,也提供了重要启示:始终以维护地区和平发展为前提;始终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始终以追求人民福祉为至要。

  “10+3”主舞台

  第14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讨论如何进一步推进“10+3”合作,会议将推出哪些相关新举措,令人关注。

  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表示,“10+3”合作在推进东亚一体化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在全球经济依然脆弱的形势下,继续深化“10+3”务实合作、巩固“10+3”主渠道地位,有助于促进东亚乃至全球稳定与发展。

  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启动已14年,经过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加强务实合作,“10+3”合作已成为东亚最具活力的合作机制之一,在这一机制下的13个国家,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已相互深度依存与融合。可以说,经过各种危机的考验,“10+3”合作已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主渠道和主舞台。

  明年是“10+3”合作启动15周年,各方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保持合作发展势头,加强务实合作,加快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推进财金、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协调沟通,增进地区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东亚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循序渐进的合作平台

  第六届东亚峰会将于19日在巴厘岛召开,美国和俄罗斯国家元首将首次与会。东亚峰会由“10+6”正式扩大到“10+8”,今后将如何发展,如何协调本地区业已存在的其他合作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是本届峰会的重点议题。

  自2005年底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首届东亚峰会以来,本地区这一新的合作机制坚持开放、包容、透明的原则,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优势互补,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对话论坛性质,在不少领域开展了实质性合作。现在有关国家就成立东亚共同体达成了共识,为东亚未来的区域整合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并确定在金融、能源、教育、卫生、救灾五大领域不断推进交流合作。

  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符合东亚各国的利益,是各国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也是东亚合作继续发展的必然。但东亚地区各国发展水平不一,区域合作基础较弱,实现成立东亚共同体目标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因而必须循序渐进,通过长时期互信、和谐、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目标。

  东亚目前已形成以东盟10国、“10+1”、“10+3”、中日韩、东亚峰会为主要合作机制的局面。如何协调这些合作机制,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优势互补,是当前东亚合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令人瞩目的是,亚洲经过几十年稳定的经济发展后正经历权力格局的变动,这一点势必清晰地反映在此次东亚峰会中。与历届东亚峰会相比,此次峰会的大国竞争态势更为明显。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兰普顿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美军逐渐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心逐渐转向亚太,而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开始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模式转向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跨太平洋模式。

  他说,现在美国贸易大约有60%至65%集中于太平洋地区,而非大西洋地区。因此“从保护贸易航线和经济利益的角度,加之前苏联解体后欧洲的安全防卫需求降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政治、外交利益显得日益重要”。

  “我认为中国在东盟与中日韩(10+3)平台上推动多边贸易协议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且我们应该继续在这一平台上建立开放自由的地区贸易机制,因为当我们在经济上联系更为紧密时,彼此发生剧烈冲突的诱因也将减少。我希望中美两国能继续推动开放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经济机制。”兰普顿说。

  俄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表示,俄方参与东亚峰会的有关活动,是“俄罗斯积极融入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这一外交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国家现代化和创新发展,推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社会经济崛起。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问题专家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俄罗斯首次作为正式成员国与会,对俄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为俄更顺畅地进入东亚市场,使俄与东亚形成更紧密的联系提供了助力。这也是俄罗斯东向战略的一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完全转向东方,但俄罗斯今后无疑将更为关注自身与东亚的关系。

  谈到东亚地区的未来发展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认为,在东亚地区,有东盟-中国合作机制,还有东盟与中日韩合作机制。不论从可操作性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东盟-中国合作机制都更有成效,更受到欢迎,也会更有前途。□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