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电改“迷宫”
煤从坑口运到电厂,变成电直至输送到用户的插座,无形的电流经过每一个环节,都纠缠着计划内与计划外、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等诸多复杂关系。现在,中国装机总量已经历史性地跨越9亿千瓦大关,但相关制度不畅形成的“迷宫”,吊诡地让发电机组空闲与缺电的现象同时并存。尤其是今年供电缺口还在一步步扩大,不少地区严峻的供电形势使得煤电矛盾再次将电力体制改革的完善问题,摆到了决策者和监管者面前。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件的公布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大幕。随后8年多时间内,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但不能不承认,“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十六字改革目标,并未完成。
这其中,有市场的变化、有企业的因素、有监管的责任然而,归根结底还是改革不够彻底的问题。比如,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顽疾,煤电“打架”看似煤企和电企之间的市场冲突,实际是涉及煤、电、运输和监管四方面的系统性体制矛盾作祟。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梳理好煤电关系,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而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的煤电联动机制,已经远远不能胜任,唯有继续大力推进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
因此,今日之电改,除了要在既有改革目标上坚定推进之外,还要从系统性思路上冲破和化解各个环节的体制障碍或积弊。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摆脱行政审批思维,把改革的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市场规则上来,打破条块分割和垄断利益,健全法律法规,坚守改革方向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统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令人欣慰的是,临近年末,为规范输配电成本和输配电价形成,国家电监会发布了《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以加强输配电成本监管。这说明,电改下半场终于开始了。尽管有些晚,但期望我们不会再经历一个漫长的8年。□(文/唐敏)
相关组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