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我国1.28亿生活在城镇民众无当地户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30日09:21  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11月30日电(记者 王菲菲) 他们的职业是工人,身份却是农民;他们没有土地,在城市却享受不到市民的待遇;他们徘徊在城市的门口,成为对中国推进城市化构成巨大挑战的半城市化人口。

  “半城市化现象是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日前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特色城镇化论坛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城市化质量却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3亿多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0年的46.59%。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率以每年0.9%的速度在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城市化率将达到51%。

  但专家认为,这样的城市化率却似有“高估”之嫌。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兵弟援引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去年9月公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指出,按城镇非农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城市化率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按全国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数据相比,2006-2009年两者之差分别为11.37、11.97、12.4和12.83个百分点,每年涉及人口在1.60亿左右。

  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是46.59%,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李兵弟说。

  这部分人就是半城市化人口。他们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这些新进入到城镇的农村人口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邹德慈说,由于国家对于这些迁移人口没有整体而周全的规划,不仅给接纳城市在各项设施的供给上造成压力,还使得他们长期不能融入城市。

  李兵弟说,即使是一些已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农村户籍居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难以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与社会保障,成为被边缘化的、被“城市化”的居民。

  在这些居民中,尤以“民二代”问题最为突出。他们对土地没有感情,渴望融入城市,但城市却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主任叶裕民指出,在中国的半城市化人口中,第二代农民工比例持续提高,他们对社会的不满程度远远高于父辈。更重要的是,这些“80后”“90后”农民工即将全面进入婚育期,他们对未来孩子成长的焦虑,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满将大大增加。

  “遍布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民二代’将导致全国城市边缘群体的比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失望以及上升通道受阻,将加剧社会矛盾。”叶裕民说。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户籍制度所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在城市捆绑了养老、医保、教育、就业、住房等利益;在农村捆绑着宅基地、承包地、林权、林业用地等利益。

  叶裕民说,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城市化犹如一个庞大的筛子,把繁荣、绚丽、财富留给了城市,但把贫困、失业、年老留在了农村。

  李兵弟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逐步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应加强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制度建设。统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李兵弟说。

  事实上,一直横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户籍制度已开始松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限制,而大城市的户籍放开也在进行中。

  重庆市自去年8月启动了庞大的户籍制度改革,计划在未来10年实现1000万农民从农村户籍转变为城镇户籍;广东省推行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计划到2012年引导180万农民工变成市民。

  但这绝非一项轻松的工程。邹德慈认为,提高城镇化质量,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关键是改革二元结构制度和各项政策设计。“这是一项比较长远的工作,不能急,急了做不好,要有长期的准备和计划”。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更多关于 城市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