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层农户的“水幸福”怎么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5日03:08  现代快报

  

基层农户的“水幸福”怎么来?
王其发向镇水利站夏站长诉说门口农田的悲喜剧,不远处就是政府投资建的大泵站
基层农户的“水幸福”怎么来?
68岁的戴殿习老人站在庆丰六泵联建工程前跟记者说:“再也不涝了,农民都说政策好。”

  一辈子水涝苦今儿给政府治没了

  65岁的王其发,世世代代居住在建湖宝塔镇裴桥村。他指着门前低洼的农田和紧挨着农田的河道,打开了话匣子:“我1978年分田,几乎每年都淹,苦啊。一季稻一季麦,就指望这点收成了,一涝就完了。2002年后好了点,但还是不过关,也漫水。2009年,政府花钱修了大泵站,联圩并圩,终于不涝了。政府做得好呢!受了几十年的害,过去我们怕倒坝,挑河泥,挑了一辈子,肩膀都挑塌了,没治得了水。这下子终于治住了。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泵!”

  王老伯说的“这么大的泵”是指宝塔镇多泵联建工程中的联圩3站。站在王其发屋门口,就能望见白墙青瓦的泵房。据水利局同志介绍,这个工程国家财政投了2500多万。问:“现在家里收成怎样?”王其发指着一旁的老伴说:“我们两口子,种3亩地,好点的话年收成八九千块。”问:“以前涝起来严重吗?”“厉害呢,91年,整个一个汪洋,死猪死羊漂了一片,我们拆门板堵漏都不行,家里全进水了。”63岁的王其发老伴插话:“村里女的也全上坝子了,挑土堵不及啊。一到夏汛的时候,都不敢睡觉。”问:“给政府提过意见吗?”“提过。镇里面没钱,只能搞小泵站,扛不住大汛。现在国家掏钱了,想到我们老百姓的苦,好政策,想都不敢想!”王老伯儿子儿媳在无锡打工。“怎么不去儿子家享福呢?”王其发笑笑:“我们还能干呢。等到干不动了,再说。”

  盼了几十年的干净水终于喝到了

  相比较为涝苦了大半辈子的王其发,建阳镇建东村63岁的祁克凤则为用不了自来水愁了几十年。来到她家的时候,她正开着水龙头洗菜。问:现在自来水充足吗?祁克凤甩甩手中的水,开心地说:“足呢足呢!”“水还有味道吗?”“没呢,以前啊,那点点水一到晚上就没了,经常停水,喝起来还一股子味。今年3月份换了自来水,好了!到现在还没收水费呢。”镇水利站同志说,以前镇里面没有自来水,农民只能挖井喝地下水,后来镇里面投了点资金搞了自备水厂,但设备不行,水压不够,水质也不好。群众骂娘,我们也没办法。今年县里一下子投了几个亿,搞了三级管道,一级到镇,二级到村,三级到户。水厂、取水口都做了大改造,10万吨级水厂也建了,不但农民都喝上了自来水,而且水质改善多了。

  祁克凤的邻居、在镇医院当内科医生的陆立山老医生,为农民行医40年。他告诉我:这自来水工程啊,真是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以前这一带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腹泻病人很多,一天一二十号人常见,现在少多了,有时候一天看不到一个。伤寒、菌痢等严重的肠道病人更少了。”问:“水污染整治与农民的健康关系大吗?”“当然大了,地下水矿物质含量高,容易得胆结石、肾结石,农民受害多年了。政府这样做,做对了!”

  做泥瓦匠的邻居张兆琪,也凑上来感叹道:“政府应该为我们农民多想想法子,现在日子虽然比过去好多了,但水不好,其他都白搭。”

  喝干净的水,麦田不被淹,这几乎是最基本的民生诉求。以往,我们交给农民乡亲的,也许是不合格的答卷。但这不要紧,只要我们各级政府心里装着百姓,把钱省下来往他们最需要的地方投,哪怕投得多了一些,心疼了一些,都是“必须的”。在采访中,县委王副书记和水利局曹局长都有着同样的执政理念:民生投入近年来可谓“超前”,地方财政压力很大,但从农民的幸福出发,投得还是值。

  的确,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包括治水的水利站员工在内,只有一两千元的月工资,而且还自收自支,财政没有一分钱拨款;欣慰于农民药品已实行零差价的老乡镇医生陆立山,自己的收入也只有2000元多一点。他们都盼望,来年政府能给予收入上的实惠政策。看着盂兰河控制闸工程的吊机在隆隆作响,九龙口水源地疏浚工程百废待兴,我想,财政紧张的地方政府,只要有民生至上的这份心,好钢一定会用在刀刃上,这就够了。快报评论员 西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