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析北京雾霾天增多:因汽车和工业排放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6日22:46  CCTV《今日观察》

  最近,我们大家十分关注身边的空气质量。从12月4号开始,包括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在内的多个地区,先后出现了雾霾天气。其中河北的部分地区,雾霾已经连续了一周的时间。这当然和气候的变化有关系,但是雾锁连城的现象,仅仅只是一个天气问题吗?最近一段时间,呼吸道疾病频发、市民抢购口罩和空气净化器,大家担心的又会是什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CCTV2《今日观察》播出《雾锁连城:如何为健康设防?》。以下为内容实录:

  公路受阻,航班延误;连日大雾影响交通出行,担心空气质量,口罩、空气净化器受追捧;雾锁连城,究竟是谁惹的祸?

  连日来,我国华北平原、黄淮江南等多地频发大雾天气,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影响人们交通出行和日常生活。12月4日,雾气扩展至京城,北京市气象台于当天下午发布大雾黄色预警,北京大部分地区有大雾,平原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久而不散的雾霾也使空气质量随之变糟。

  北京市民:(空气质量)挺差的。每次下雪天都阴啦,灰蒙蒙的,看不到太阳,除了一天太阳又没了(雾霾)又来了。

  受北方大雾影响,5号上海前往北京太原等地的航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少旅客赶投高铁。在虹桥火车站一些旅客由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带着前来买票。

  海航工作人员:旅客大多数对这边环境不熟悉,所以我们就把旅客带过来。

  马学款(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目前华北大范围的低能见度状况,从现在检测来看主要是雾,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最近几天华北平原这一带地区近地面相对湿度非常大,这相对湿度大跟前一次就是2号前后降雪有关系,使得高湿的空气很容易就达到饱和形成大雾,白天时段由于天空云量比较多,气温也升不上来,所以白天时段雾也很难消散。

  王跃思:汽车排放和工业排放是城市水汽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两年雾霾天气比以前更多了,这是毫无疑问的。比如我们水汽在什么情况下才凝结呢?是90%甚至100%的时候才凝结,这是指大气中没有很多的晶核,没有很多的细粒子存在,一旦这些细粒子多了,晶核多了,那水汽的浓度在70%、80%就凝结了。晶核就是把雾凝结起来的那个最原始小的粒子,有了粒子,水汽都附着在它上面了,原来大气中没有这种粒子的时候,很难形成这种雾。

  现在由于汽车排放、工业排放,尤其是冬季,我们燃煤取暖,这些粒子就多了,所以也就容易形成雾。另外,跟人为排放也有关系,大家只关注汽车烟筒在排放污染物,实际上同时它也排放水汽,这是城市水汽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我们的观测计算,每平方公里每天能放出来的水汽大约是800吨,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汽车的排放,烟筒的排放,冬天烧的都是化石燃料碳氢化合物,都会排放水。

  宋菀(记者):我现在在北京一家医院的门诊部,目前来这边挂号看病的病人非常多,据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从昨天开始,由于呼吸道疾病来这边挂号看病的病人比前一段时间增多了很多。

  来看呼吸道的疾病的患者多为中老年,而且多数患者已经患病一段时间,症状以感冒、发烧、咳嗽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患者:天气污染也很厉害,我现在是得了支气管炎,然后就是大夫说要吃一些药,可能现在得这种疾病的人可能很多吧。

  方秋红(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尽量少出去,出去戴个口罩好一些,这时候也要避免一些晨练,我觉得也不太合适。如果这些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在近期咳嗽喘加重了,你要及早去医院,就别等的太厉害了你再去。

  医生分析最近几天连续大雾无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增高,致敏源浓度增加,导致呼吸道疾病高发,医生建议这种天气哮喘患者、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也要格外注意。

  钟南山:5以上的话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以下,特别是1到3微米的话就会进到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噬以后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的,对其它的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

  王跃思:在北京的城八区  肺癌已经变成了第一大杀手

  (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都会告诉市民,明天有大雾、大霾的时候,老人、孩子和敏感人群尽量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可以戴上口罩,这就是提示作用。空气净化器有一定的作用,口罩也有作用,但不至于去疯抢它,这没有必要。根据我们和北京大学合作研究的资料发现,在北京的城八区,肺癌在癌症中是第一位的,占所有癌症的20%几,原来才占百分之几,现在却变成了第一大杀手。

  另外,心血管病人和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也是呈两位数的增长,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现在北京并没有一个机构、一个定量的研究表明,空气污染跟癌症发病率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但肯定有危害,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空气污染不是好事,而且空气污染严重肯定会引起人体各方面的疾病,但是要下定量的结论,还得需要科学研究。

  刘戈:PM2.5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有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和一些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的病,互相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除了呼吸道的疾病以外,甚至和心血管病有关联。北京大学有一个机构做了一个测试,在北医三院做了一个调查,同时在他们学校里也有一个PM2.5的测试点,最后检测到,PM2.5的数值和北医三院就诊的患者数量互相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而且过去肝癌是中国癌症里面第一大杀手,现在从肺癌的发病率来看,已经变成了肺癌,有统计显示,2008年比70年代上涨了46.5%。

  空气质量检测要有新标准,PM2.5受关注;数据何日公开发布?数字又能说明什么?

  说到最近的雾霾天气,就不能不说制造它的祸首PM2.5,它指的是空气中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到底有多少。5日,环保部空气质量新标准面向公众征求意见截止,目前已有44家单位回函,其中来自媒体和网络不同建议286条,作为核心内容,PM2.5倍受关注。

  武雪芳(环保部环境标准研究所):通过对网络媒体的这些收集,我们感觉到这些意见在我们制定标准过程当中,是前所未有的引起了社会公众这么大的关注。在这次修订过程中,我们在考虑PM2.5的项目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把它放在标准的附录里边,然后由地方来选择来采纳,吸收各方面意见以后,我们把它放在标准的正文里边,作为一个基本项目在正文里边要在全国普遍要实施,那么这个就是对标准一个非常好的促进。

  王跃思:公布PM2.5标准能促进透明度 增加公众的参与感

  (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能公布PM2.5标准,肯定是个好事,它可以大大的促进事情的透明度,还可以增加公众的参与感,还很有可能使我国对PM2.5的防控步伐更加快速的向前推进。

  现在大家为什么都关注PM2.5?这正说明市政府有些举措已经把PM2.5到PM10的这些粗粒子已经解决掉了,那么这些是怎么解决的?首先是封闭工地、硬化路面、绿化,不让黄包车进入五环,柴油车禁止进入四环,取消燃煤等等,这些就是治理粗粒子。我们现在治疗不了的是,比如汽车排放的尾气这种气态的,或者更小的粒子,而这部分气体和小的粒子,不仅我们自己本身排放,周边也有排放,大的粒子传不过来,小的粒子是可以向外排放,也可以周边聚拢过来的,所以PM2.5的解决方案不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单位能解决的事。

  刘戈: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降低能源的消耗是核心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于PM2.5,我理解为,它是另外一种温度计,最关键的是测量之后,怎么样能让体温降下来?对于PM值,以北京为例,它的整治就比较成功。打一个比方,我们把一碗八宝粥里的枣、花生和莲子都捞起来了,但是里面的小米还是那么多,还是很稠的一碗粥。要解决PM的问题比捞花生和大枣复杂的多,因为每一个燃烧都会造成PM2.5,每一辆车上街,最后都会产生PM2.5,而且每一个PM2.5后面都是GDP,那么我们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降低能源的消耗是一个核心问题。

  朱彤:判断污染严重不严重主要在于我们空气质量的标准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主要判断污染严重不严重,还在于我们空气质量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的制定就非常重要。我们制定标准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指导值,还是说它的指导值有不同的严格参照的标准的程度不一样?这些实际上是会影响到我们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颗粒物的污染,在目前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很多城市,包括发达国家,也是长期很难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它的来源非常复杂,有工业的来源,有能源发电的来源,还有很大部分是在城市里机动车尾气生成的来源,所以对它的控制可能需要一个全面的,对各种来源进行系统的控制,对城市来说,要花很大力气来减少机动车出行和减少机动车每辆车的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的贡献,那么还有怎样尽量采用清洁能源的问题。

  刘戈:要有更精确的测量 尽快完善PM2.5的检测

  (《今日观察》评论员)

  要有更精确的测量,还应该尽快的让它完善。比如上海从2005年开始有了PM2.5的检测,那么上海有了这样一个检测,有了这样一个对照,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慢慢的就在下降。虽然把温度降下来比体温计更重要,但是首先得有体温计,那么让大家知道到底发烧到38度了,还是41度了?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决心,决定到底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治理程度。

  王跃思:要让大家明白清楚空气污染的程度

  (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现在明白、清楚我们的污染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才会想办法去调控,让它降下来,这是很重要的,信息对于我们公众来说也很重要。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更多关于 大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