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路易港12月13日电 题:海外华文学校百年兴衰见证时代
中新社记者 应妮
刚刚接任毛里求斯“新华学校”校长一职的林努宏,现在最大感受就是“忙,忙,忙”。一面是日渐增多的学生与越来越不够的教师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一面是这所历史悠久的华文学校即将于2012年迎来的百年庆典需要筹备。
这位54岁的客家男人是毛里求斯第三代华人,“我们这一代绝大多数都不会华文”,他在接受由中国文化部组织的“我的非洲故事——中国记者非洲行”记者团采访时说,自己在小学六年级就离开华文学校开始学外语,直到五年前他才进入毛里求斯的中国文化中心继续学习中文,“现在我只会说不会写”,他的普通话还带着浓浓的客家味道。
现在的新华学校位于路易港唐人街的中心地带,在一条巷子里,门脸很小,经过时不注意很容易被忽略,漆成黄底的铁皮上书四个红色繁体字“新华学校”,斑驳的落漆显示学校的悠久。
成立于1912年的新华学校起初是全日制学校,在1947年鼎盛时期,当时教员有39人,学生超过一千人,校舍发展到四个相连的大院。林校长骄傲地说,这里是拥护新中国的基地,毛里求斯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在这里升起的。
他介绍,6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这座曾被誉为印度洋和非洲地区最高华文学府面临关闭危机。斯时,毛里求斯政府也正进行教育改革,向成绩优异学生提供奖学金负笈国外深造。而随着时局变迁,海外华人由“叶落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为了生存和生活,纷纷将孩子送入西文学校。因此,当时毛岛上的华文学校全部关闭,新华学院也由全日制学校沦为幼儿班和周末班。
而有所改观的趋势始于近十多年,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掀起了全球汉语热,当地人产生了学习汉语的自觉。“从老一代来说,他们认为有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就好像我们的校董们一样;从新一代来说,他们认为学习中文有利于跟中国做生意,有用所以学。”
2011年学校的学生近300人,教员13人,设有学前班、小一至小六、中学ABCD班。上课时间为每周六上午9点到12点半。下午1点半到3点还有两个成人班。
现在新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都是半志愿者性质,每周只有周六半天上课,但是随着学生日渐增多,不论教师还是教室已经不敷应用。“老师很难找”,他坦言,因为从中国过来的新移民很少,本地会说中文的更少。
中国驻毛大使边燕花曾高度赞扬新华学校为毛里求斯华文教育所作的重大贡献。她表示,新华学校在毛培养了许多汉语人才,没有新华学校,就没有毛里求斯的华文教育,新华学校以及在毛各地传播中国文化的汉语教师们功不可没。
值得高兴的是,2006年底,毛国政府向“华人社团联合会”赠送了2.5亩土地,位于华人聚居的工业园区附近。“华人社团联合会”计划在此地皮上兴建一座名为“中华文化宫”的综合性建筑。该联合会现任会长邓旭升兼任新华学校董事会董事长,学校董事会计划把“新华学校”主校设在新建的中华文化宫内,早日恢复全日制学校,把现有校舍改为分校,以迎接“新华学校”即将到来的100周年大庆。
林努宏表示,他希望尽快结束他的“过渡校长”身份,“全日制学校需要一个全职校长。”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