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1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韩国的示威者14日又在中国使馆外示威,并喊出“如果中国渔民再暴力对抗就把中国使馆变成焦土,并发起抵制中国货运动”这类极端而偏激的口号。多家国际媒体过去两天集中报道了这些来自首尔的火爆场面,他们中大多数在标题中突出“韩国人的愤怒”。
“一个人的死亡引发黄海冲突”,德国《南德意志报》14日以此为题的文章惊讶于一个事实: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但一名韩国海警之死一下子就能升级为中韩外交交锋。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斯文森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也吃惊于“东亚国家的火气竟如此一点就着”。这种情况因何出现?斯文森认为,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因历史原因总担心外交落败会使国威受辱,这种想赢怕输的民意让政府时常在对外交往时承受巨大压力。
法国《费加罗报》说,此次发生在黄海的血案没有多么复杂的背景,中国渔民不过是被这片浑浊海水下丰富的蓝蟹吸引,为卖好价钱铤而走险,到争议海域或韩国专属经济区捕捞。尽管韩国政府已尽量摆出强硬姿态,但韩国民间仍不满足。如果韩国真搞出“抵制中国货”或更激烈行为,中国一怒之下更巩固北京——平壤轴心,韩国的利益恐会受更大伤害。
(本报驻韩、日、英、加、德特约记者 杜世中 李大明 孙秀萍 李珍 纪双城 陶短房 青木●本报记者 卢长银 ●柳直 汪析)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