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舆论给力助推全民公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8日09:01  南方日报

  

  回首即将远去的2011,对于中国公益界来说真可谓多事之秋。“郭美美”、“卢美美”、河南宋基会等接二连三的负面事件,不断拷问着中国公益的透明度,也持续冲击着中国慈善的信任度,让中国公益一次次地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是在南方致敬公益盛典暨2011全民公益高峰论坛上,仔细盘点2011年的中国公益热点事件,我们会发现,舆论对公益不仅“解构”有道,而且“建构”有功。

  借助于深入广泛的舆论动员,媒体不仅履行了舆论监督之责,揭开了慈善界的黑幕,斩断了伸向慈善的黑手,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进一步普及了公益慈善的正确理念,并且广泛动员起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动,给困难群众播撒了阳光和温暖。

  网络时代人人是公益主体

  在南方致敬公益盛典进行之时,南方公益人物获奖者——被雷州人民亲切地称为“保伯”的湛江市原政协主席陈光保,坐着轮椅参加盛典的照片以及他的誓言被网友们热烈地在微博上“低调”转发。“我如果给子女留下一分钱,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耻辱。”这不仅是“保伯”在表达自己热心公益的决心,更是身先士卒地在倡导一种共产党人的公益理念。

  当然,在公益事业中,“行动比任何言语都重要”。2011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网络公益在崛起。从“免费午餐”到“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从“大爱清尘”到“老兵回家”,2011年获奖的多个公益行动,均发端于网络,并依赖网友的热心转发和积极捐助而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力。这表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平台不仅让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获得了传播和关注,而且把关注这些问题的个体都凝聚起来,聚沙成塔,使得全民公益的趋势日益明显。

  网友无论穷富,都开始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公益主体,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他人携起手来,共同面对贫穷、灾难等等那些生命中的黑暗。

  传统媒体让公益更有保障

  网络公益的崛起,反映出网络舆论动员的优点。它减少了组织行动的成本和风险,方式便捷,影响广泛,一条微博就能引发众多关注。而且通过充分的互动,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度,提升参与热情,从而大大改善公益效果。当然其不足则是缺乏制度和组织保障,无法关注长期问题的解决。而在这方面,传统媒体则更加显示其优势。如南方日报以南方公益联盟为平台,相继策划并执行了影动南方GAPPER计划、幸福厨房、绿苗行动和户外音乐节等多项公益行动,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而在南方致敬公益盛典上,南方公益联盟的规模更是扩大到19家,公益道路越走越宽广。

  如此深入广泛的舆论动员,收获的不仅仅是公众的热心参与。细看今年南方公益盛典,其中释放的积极信号是,新的形势下,不仅公民意识在觉醒,地方政府也在努力跟进。这种积极信号的出现无疑与广东省近年来发力社会管理创新紧密相关。

  在全民公益事业上,新旧媒体通过广泛的舆论动员,促成的这种公众与政府有效协作的机制,对其它社会领域推进管理创新,无疑也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特约评论员 汤景泰(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 博士)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