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大工程”给力:文化的春天到了

  6大工程

  实施核心价值建设工程,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范区,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建设优秀文化作品高产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精神文化产品

  实施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切实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实施文化产业跨越工程,建设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建设文化改革开放先行区,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实施文化人才开发工程,建设文化人才聚集区,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意见摘录:实施核心价值建设工程,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范区,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杨吉成(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是一个民族之魂,也是立国立人的基础,一座城市要崛起、要发展、要兴旺,必须由核心价值体系来支撑。实施核心价值建设工程需要全市群众共同努力,简单来说,就是在自己实际工作中,把爱岗敬业与遵纪守法、创新实践结合起来,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城市的建设,切实体现城市主人翁的责任和义务。

  程显煜(成都市社科院院长):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典范区,这个概念提得很切合成都的实际情况。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凝聚的精神财富,以及灾后重建中积累的思想成果和精神资源,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和最切实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这些精神财富进行有效传播,在全市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意见摘录: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建设优秀文化作品高产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精神文化产品。

  朱树喜(市文化局局长):成都市提出“建设优秀文化作品高产区”,这还是第一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都是少见的。要实现这个目标,项目、人才、内容等方面都非常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市将拿出一些实在而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各门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艺项目给予扶持。对于公益性的项目,将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给予扶持;对于市场化的项目,将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给予倾斜扶持。在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中,将更多突出成都特色。我们将用好成都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鼓励文艺界立足“成都表达”和“表达成都”,推出一批反映时代风貌、贴近群众需求的文化精品力作。

  我们正在以成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及其作品为内容,筹划反映成都特色的大型实景演出,并力求长演不衰。此外,成都还将设立成都文化政府奖,这是成都本土文艺界的最高奖项,用于表彰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和创作团队、个人。预计该奖项将于明年启动。

  周思源(锦江区委书记):生态环境对知名艺术家具有巨大吸引力。经过几年时间,三圣花乡艺术创意聚集之势正逐步形成。例如由周春芽、何多苓、郭伟、赵能智、杨冕等国内15位顶尖艺术家出资1100万元修建的蓝顶艺术中心,已经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外,中国最大的艺术群体。很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争相入住其中。我们规划在蓝顶艺术中心附近打造一个艺术小镇,吸引更多海内外艺术品中介机构、艺术基金会、收藏家、投资商和艺术家,在艺术原创产业的同时,配套培育艺术品原创与交易产业链条。

  意见摘录:实施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切实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贾磊(市文化馆馆长):听了《意见》,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意见》高瞻远瞩,生动展现了未来成都市文化发展前景,内容具体实在,涉及具体措施和政策,非常切合成都文化现状。市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场所,下一步,将与区(市)县文化单位一道,努力完成《意见》中提出的工作要求。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的免费开放和公共文化服务,准备从两方面具体工作来做:一是推出市民公益文化讲座,取名为“成都故事百家谈”,另一个是市民公益艺术培训,叫“约会艺术大家来”,打造好这两个品牌。

  市文化馆将与区(市)县文化单位一起,在全市建立300个市民艺术培训学校和分校等。在全市范围内,建立300个“成都故事百家谈”讲座场所。近期,市文化馆里3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场地和所有设施设备,将全部免费向公共文化单位、机构、群众开放。另外还将在目前全市大约3000多个群众文艺团体中,组织专家展开免费辅导。

  田蓉(温江区委书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提升城市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方面。温江地处成都二圈层,文化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现在已经做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10分钟文化圈,从规划角度,在社区建设时预留了文化发展空间,并且有一套文化功能配置指标。下一步要根据《意见》提出的新要求,和老百姓的期待,在过去基础上完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张樵(市规划局局长):对公共文化设施布局问题,市规划局在2008年时已经做过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的规划,今天来看,有的已经过时了。根据《意见》要求,还要进一步完善。建议一头重点强化市级重点文化标志性设施建设,另一头抓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把两头抓好。特别是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可以结合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布局,重点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意见摘录:实施文化产业跨越工程,建设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朱树喜(市文化局局长):市委有战略眼光,《意见》体现出制定目标的科学性、工作部署的系统性、任务的可操作性和政策的突破性。目前成都文化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6%,200多亿元。《意见》提出文化产业要变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必须占比5%以上。根据目标,明年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十二五”期间达到6%以上,“十三五”期间超过8%。按照这个目标去抓,明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将超过全市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何冰(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意见》体现了市委更加坚定的战略转型思考,要让文化产业成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无疑需要实施跨越工程。成都传媒集团一直牢牢把握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以正确舆论导向为前提,这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的首要职责。然后才是依托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按照楼宇化、园区化发展,比如东区音乐公园、博瑞创意大厦、大宗交易平台、梦工厂等,基本形成了创意产业集聚。

  意见摘录: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建设文化改革开放先行区,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李勇(青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体制创新在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体制的保障,文化建设就失去了前提和动力。《意见》理清了文化发展的思路,文化事业由政府提供;文化产业交给市场。

  文化体制创新工程中谈到要“推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围绕城市定位,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不断提升成都的国际影响力。”在这一方面,成都曾有很好的案例,比如借助熊猫文化及灾后重建,使得成都在国际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文化魅力。

  何冰(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文化体制创新中提出要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5年来,成都传媒集团坚决推进以重塑市场主体为目标的体制改革,摒弃事业体制弊端,推行市场化用人。从领导层开始打破行政事业级别,万名新老人员一律实行岗位管理;推行市场化分配,实行严格的绩效管理,按绩考核,以岗定酬。新近拓展的数字音乐、地铁媒体等新媒体业务和面向全国发行的《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全部注册为公司,使事业单位比例从传媒集团成立初期的40%下降到14%。这样的体制改革,为传媒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市委在《意见》中明确表示支持和培育传媒集团做强做优。今年,集团非时政类报刊的改革已出台了时间表,传媒集团要进一步通过改革降低事业单位在集团的比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企业的市场主体。

  高永虹(蒲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出台这个《意见》,给我的感觉是“文化的春天到了”。这几年文化事业发展都非常快。用文化推进经济的发展,蒲江可谓尝到了甜头。我有三个体会:一是创新机制乘势而上。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会,乘势而上,弥补文化发展上品质不高,人才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使经济、文化都上一个台阶;二是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文化也要讲均衡,不能县城整得红红火火,乡村没有声音;第三,加强领导,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发展文化上,政府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甩手不管。

  意见摘录:实施文化人才开发工程,建设文化人才聚集区,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吕长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麦家定居杭州、杨红樱长期居住在北京……如何让高端文化人才在成都留得住?如何营造一个名家云集的文化氛围?这是摆在成都文化发展上的一个人才难题。事实上,成都文化发展硬件条件并不缺,缺少的正是文化人才,特别是文化名家。对于高端文化人才的流失关键是一些优惠政策的缺乏。而此次《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制定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办法”;“对高端文化人才创办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扶持”,这些都是“对症下药”的措施,并且非常具体。

  陈育新(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如何打造高层次的文艺领军人物?成都给出了方法和路径:一方面为本土文化人才成长提供了土壤,即“每年评选一批文化领域杰出人才”、“实施文化艺术大师包装计划,培育汇聚全国一流艺术家群体”。另一方面,又为艺术大家的引进提供了平台,即“对高端文化人才创办文化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依托文化龙头骨干企业、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立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平台”。

  本组稿件由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李娅 郑锐 刘寒松 马天帅 张强 唐小涛 余文龙 汪玲 采写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