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大加分生 半数来自广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9日04:14  信息时报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12-19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梁健敏徐珊珊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徐珊珊

  昨日,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迎来了报名截止日期,包括清华、北大、港大、中大、华工等广东学生青睐的名校。记者获悉,去年,在广东5000多名参与中大自主招生单考的学生中,约有700多名学生获得面试资格,其中400余名获得最终加分,多为广、深两地学生。今年各校自主招生政策有微变,报名之后如何复习备考取得双赢,如何在高考前挤上保险通道?如何获得宝贵的加分?昨日,多位全国知名的自主招生政策以及研究专家对自主招生进行全面解读。

  自招有变:中大华工自招有微调

  昨日,包括清华、北大、华工等26所全国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顶尖高校都迎来了报名截止日。虽然具体人数未有官方统计,不过光是参与教育机构的自招揭秘会的应届生就超过了600余人。在广州排名前六的六所中学,每班都有1/3~1/2的学生报名参与自主招生。

  国内考试研究专家、卓越教育高级校长梁锦文,对2012年中大和华工的自主招生进行解读。他告诉记者,中大自主选拔录取多年都分成A、B两类,其中A类是普通学生,B类是偏才怪才。今年中山大学的自主政策有两点微变,一方面是A类的资格略微放宽,从去年的“在文体方面有突出特长,高中阶段曾参加重大表演或竞赛”变为“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地市级以上奖项”。此外是B类资格不可兼报,考虑到中大往年能入选B类的考生凤毛麟角,增加此条旨在提醒考生注意明确定位、不要大包围。

  华工也有变化:校荐考生可直接通过初审,“繁星计划”省内高中均可推荐学生,文科招生范围新增湖北省。

  自掂实力:中大自招席位多被广深学生获得

  明确自招变化之后,不少考生以及家长都在“自掂实力”。自主招生的难度有多大? “难度略高于高考,低于竞赛一试,文理一张卷子,不同省份一张卷子,大家不及格的情况很普遍,关键看相对排名。”北京顶尖大学自主招生阅卷老师闫浩这样定义“华约”的自主招生考试。

  那么自招的成功率有多高,又有多少人能获得加分呢?梁锦文举出一组数据:在广东,自主招生的巨头是中山大学,为此中大甚至在广东举行单考。去年,广东共有5500人获得中大单考的笔试资格,其中700余人获得面试资格,400人获得A类加分资格。获得面试资格的700人中广州占了326人,400名获得加分资格的人中广州获得204人,总通过率超过六成。梁锦文称中大自招席位多被广深学生获得。

  自招备考:中学刷题很难拿高分

  高考中,1分可能就影响几十乃至上百的排名。为此自主招生的5~30的加分显得尤为重要。 既然通过率并不算很低,那么如何才能在自主招生中获得加分呢?

  昨日,自主招生的数学阅卷老师闫浩就举例称,由于中学的教学和大学命题者的思路有很大差异,一般学生没有经过特别培训,很难在自招考试中取胜。他说,现在的中学老师不注重数学思维,没有有意识地培养数学思想,只追求短暂效益、只注重分数、只强化“刷题”,必定不适应对能力要求很高的自主招生。在北京,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几乎都要额外参加培训。

  2011年广州自荐获三大联盟自主招生资格534名学生(部分)

  省实:134人 华附:93人 执信:73人 二中:52人 六中:32人 47中:29人 广雅:27人

  16中:14人 仲元:12人 86中:9人

  面试支招

  教授喜欢听批判的声音

  自主招生包括笔试和面试部分,国内知名学者、自主招生政策及考试专家王旭称,面试一般采取集体无领导面试,考官中一般有两拨人,一拨是海归教授,一拨则是本土教授,他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具备开放性和创新性以及非智力特征。比如:“南方人性格柔弱,北方人性格粗犷,你如何评价?”他举例称,“学生一般都会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回答得比较完满,但是也有一些学生说南方人勤劳,北方人勇敢这样的婴儿化答案,评委直接就打零分了。”

  他还认为,自主招生非常强调批判、求异的思维,对某个观点不能简单地认同,因为教授要听与众不同的声音。

  自招面试别穿校服

  此外,一些基础的素质,如服装打扮、礼貌眼神也十分重要。“有些学生喜欢穿校服,觉得考官可以从校服中知道我是来自名牌学校。但是我建议大家不要穿校服,因为考官还是喜欢穿着青春亮丽,整齐大方的学生。”

  礼貌也非常重要,在回答问题时,最好用眼睛注视着提问的考官,同时环顾着其他评委。当评委问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可以用“您能多说一遍吗?”来争取时间以及缓解尴尬,也有一些学生很聪明,他们会说:“这恰好是我的知识短板,您能不能给我换一个问题呢?”这样的问法,评委老师会觉得很舒心,“这学生不会就不会,一点不矫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