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法院引入社会调查制帮民工讨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3日02:10  大河网-大河报

  我省法院首次在民事案中引入该制度为农民工维权

  □记者 韩景玮 通讯员 徐晓艳

  本报讯 民工将村小学围墙建好后,劳动报酬却没拿到手,民工代表遂将包工头和村委会诉至法院。由于双方对劳动报酬结算标准存在分歧,法院为更好维护当事人权利,尝试探索引入社会调查制度。昨日,郑州管城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并当庭宣判民工胜诉。而在民事案中尝试引入社会调查制度在我省尚属首次。

  2010年7月,张军经中间人介绍,与孙伟订立口头协议,双方约定:由张军带领工人为管城区一村小学建围墙。然而当墙将要建好时,双方就工程劳务结算标准产生异议。张军称建墙应按照每平方米38元结算劳务费,孙伟则称应按每米38元结算。后张军多次催促孙伟付清工程款均未果,于是起诉至法院。

  管城法院受理此案后,法官认为,本案中原告张军的经济条件有限,若是申请司法鉴定的话,可能就是一笔不少的费用。法院若是机械办案,原告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于是经综合考虑后,法院决定尝试委托社会调查员对建墙这样的工程,在日常是按何种标准进行结算的情况开展社会调查。

  12月15日至12月19日,由6名经验丰富、资深的人民陪审员组成三组社会调查组,先后到施工工地进行走访、咨询,并详细对承包工人就建围墙的承包方式、施工人员的日平均工资标准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结合社会调查员的调查报告,法院审理后认为,结合二被告签订的协议和日常用工劳务费用支付习惯认为:原告所述每平方米38元更符合事实,被告孙伟应当支付工人的劳务费。法院遂当庭判决被告孙伟支付原告张军劳务费65721元。

  线索提供 时满良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社会 调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