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报道称部分火车票票贩因实名制改行开黑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4日13:00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郭宇 报道

  春节回家过年,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就因为一张票,给这份开心增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恰逢元旦三天假期,上海无数的外来人员都在为自己的回家之旅筹划着。三天间,记者与众多游子一起,感受回家的脚步。

  去买车票前,记者在心中盘算着,今年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和结果。如果排队,是否应该多穿衣服防冻;如果夜里排队,是不是需要找个人帮忙?如果买不到票,又该怎么办……

  1月1日

  急!

  “凌晨三四点就有人来排队”

  1日12时左右,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售票大卖场,不时有风吹来,寒意尽起。大棚内,前来购票的人,对着售票窗口,排了黑压压一片。

  “天气预报说,放假第一天,天气回暖,可也没暖和多少啊。 ”吴飞,20岁出头,1米7的个头,站在人群中,稍显矮小。吴飞没穿棉衣,有些单薄。

  “来这里买票,首先得保暖。 ”吴飞的一句牢骚话,在有些沉默的人群中,引起共鸣,站在他前面的一位30多岁的男子搭话。

  “我‘老婆’让我多穿点,我没同意。 ”吴飞的回答更让周围的人有些吃惊,“这么小,就结婚啦?! ”不知谁的一句反问,惹得大家一阵大笑。这也让33和34号售票窗口前的队伍尾部,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吴飞与记者几乎同时排队。他站在33号窗口队伍的尾部,与记者肩并肩,记者站在34号队伍尾部。这里所说的队伍尾部,只是相对而言,过了中午,队伍“长”得很快,一会儿功夫已越过大棚,向外延伸。

  “3点开始售票,估计轮到我们买票的时候,要到5点多了。 ”吴飞一副经验老到的样子。在他前面已有约60人排队。人挤人,几无缝隙。 “平均下来,每人两分钟买一张票,就得两个小时。这样我们就得站五六个小时! ”吴飞的经验来自于往年春运买票经历,春运前来排队买票,对他来说,已很熟悉。不过,事后证明,售票的速度比吴飞预计的快了一倍。

  “你这算什么,排在最前面的,有的早上三四点就来排了,那要排多长时间。 ”30多岁的男子接过吴飞的话。他是趁着假期来买票的,到现场已是上午10时左右,但队伍已快排到大棚边了。 “现在是中午,原先一些排队的人出去吃饭了,不然队伍会更长。 ”

  大棚内,与其他窗口前长长的队伍相比,1号到10号窗口前几乎无人,记者注意到,上面贴着“网络购票与电话订票取票专窗”的条幅。

  难!

  “网络购票得靠‘秒杀’”

  “只要能买到票,站多长时间都值得。 ”尽管年龄不大,但吴飞很灵敏,反应不慢,他说,“老婆”正在家等着。

  吴飞老家在安徽宿松县,大专毕业后,在奉贤一家企业上班。每年回家,要换乘多种交通工具。以前,吴飞会乘火车到安庆,然后换汽车回家。今年吴飞不得不换另外一个途径——乘火车到江西鹰潭,然后转车回家。

  “‘老婆’是鹰潭的,要先送她回家。 ”吴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与吴飞一同前来的还有一名小伙子,年纪略小,是其“老婆”的弟弟。在大家的催促下,吴飞才大致“交代”了其个人感情经历。他说,说是老婆,其实尚未领证,“今年回去见她父母,准备春节后领证。 ”“老婆”现在另外一家企业做市场方面的工作,之前,两个人在同一家企业上班时相识相爱。那天他带着女友的弟弟来购票。

  “本来想网上购票,但没成功。 ”当天一大早,吴飞早早起床,尝试上网购票。之前,他曾帮助一位朋友网购成功。

  按照规定,网络购票与电话订票可以预售(订)最迟12天的火车票。

  “结果显示无票,我就赶紧往这里赶。 ”没有网购成功,吴飞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大卖场内。

  周围有人与吴飞有着同样的经历。记者也是这样。当天上午,记者登录www.12306.cn网站,根据页面提示,下载根证书、注册等操作后,进入购票页面。点击红色的“车票预订”按钮,进入车票预定页面。但填下出发地、目的地与出发日期等,却被告知无票。

  之后,记者拨打95105105。电话订票成功后,订票人需在24小时内到售票处或各售票点取票。根据语音提示,记者一步步操作,但结果仍被告知:无票。无奈,只好赶赴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售票大卖场。从当日15时开始,这里将预售10天内的列车票。

  “网上买票的人太多了,要想网购成功,要靠‘秒杀’。 ”吴飞说,网上购票时间都有要求,如果能迅速购票,就有成功可能。

  苦!

  担心车票被“抢”多头排队

  站了一个半小时后,记者膝部隐隐酸痛。 “累了,就蹲一会。 ”站在记者前面的赵老板见记者弯腰捏打膝部,就劝了一句,他也忍不住蹲了下来,休息一下。 “排队是个累活,还好没雨雪,2008年大雪那年,又冷又累的。 ”

  赵老板,贵州人,是一名包工头,聊天时,大家喊他老板。赵老板大约40岁,一脸精明样,穿着呢子大衣,打起电话嗓门很大。几年前,赵老板与其他务工人员一样,在上海工地做工,由于脑子活络,很快与其他包工头熟悉,并懂得河道疏通、下水道铺设等方面的行情,慢慢自己开始承包工程,带队施工,渐渐发财,现住在南汇。

  “如果光靠房产工程,就完了。 ”赵老板很亢奋,2011年春节后,他接了一个活:合肥建新机场,需要铺设下水道。这一年,他带着自己的队伍,在合肥忙活,前几天刚赶回上海。

  “我不能回去,工程要赶进度;我这是来替老婆买票。 ”赵老板扭头看了看身边的一名女子说,由于老家位于重庆与贵阳之间,坐飞机不如坐火车方便,所以前来买票。

  赵老板蹲下来休息时,一位女子也累得不时用手敲敲腰部,缓解不适,“你们能轮流站站,还能休息下,我们两个人都要站着。 ”该女子排在吴飞前面,其丈夫与记者同在一只队伍。因担心买不到票,两个人分别排队,先轮到的先买票,这是他们往年购票的经验。 “有的是几个人排队。 ”

  13:45左右,站在记者身后的李女士实在难以坚持,像赵老板一样蹲在地上,因过于劳累,竟然打起瞌睡,险些摔倒。在附近,其同伴不时看着窗口上面的电子显示屏,一脸焦虑,担心开售后,票会被一“抢”而空。

  李女士等是受朋友所托来购票的,朋友的父母现在美国底特律,春节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准备回老家湖南邵阳过年,根据计划,1月6日,老人飞抵上海,休息一天,转乘火车回湖南邵阳。

  乐!

  “买到票,准备回家了”

  队伍还在延伸,记者目测了一下,每列队伍将近百米,前来购票的人络绎不绝。

  14:15,队伍前方突然传来喧哗声,赵老板立即来了精神,抬头往前看。只见一名武警穿梭其间,维持秩序。声音很快清晰传来,一名售票工作人员正手持扩音器,边走边喊,“排好队,一个对一个。 ”

  喊声之后,队伍整齐很多。

  天气变得愈加阴沉,天空中,雾气渐显,远远望去,像一层纱,并愈来愈浓。

  但没人关心天气,悬挂着的显示屏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显示屏上,原本显示的1月2日剩余票情况,现已经滚动到1月5日了。“到重庆还有1000多张。 ”有人悄悄说了一句。

  15时,售票窗口准时开启。 “开始售票了。 ”吴飞最早发现,并提醒大家注意。

  两分钟后,一名手持车票的小伙子从队伍中间走出,手里正拿着几张火车票、几张找回的零钱。 “有票吗? ”“哪一天的? ”“都用身份证吗? ”……一路走过,不时有人询问。

  记者赶上前看到,小伙子满脸疲惫,但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现在开始,他要着手准备回家的路程,“可以回家了。 ”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从嘉定赶来,早上7点就开始排队了。买了4张车票,车票内容显示,10日上午11时许,上海南站出发,目的地是贵阳。之后,这名小伙子向远处的几个人挥挥手,向出口走去。

  这只是开始,很快,记者所在的队伍渐渐缩短,不时有人从窗口处离开,手中大都拿着车票。 15:57,吴飞也买到了车票。

  16时,记者也买到一张10日23时发往阜阳的车票,粗略估算,选票、刷身份证、付钱,1分钟结束。

  记者离开时,售票大棚内,购票的人逐渐减少。

  1月2日

  买票的少了,领票的多了

  这一天,阳光明媚,但记者从上海南站和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临时售票处,并没有看到更多的现场购票旅客,倒遇到不少前来领票的网络订票者。

  16时许,天色渐渐暗下来。上海南站售票大棚内,10个售票窗口几乎无人购票。广播中,工作人员提醒购票者,如需抓紧时间购票,可前往临时售票处购票。 “今年现场购票的人比往年少了很多。像这样的场景,往年只有在春运售票的最后几天才会出现。 ”一名大厅工作人员也放松了很多,“这是好事,网络购票减轻了旅客来回奔波之苦。 ”

  一位阿姨匆匆赶来,跑到售票窗口,拿出一张纸条。 “1月11日,到恩施的火车票,还有没有? ”很快,窗口中传来:“没有了。 ”

  阿姨是安徽合肥人,在上海打工,未过门的儿媳妇老家在湖北恩施,今年打算回家过年。由于儿媳妇离车站远些,阿姨主动承担购票的任务。没想到,却让她空手而回。

  “到网上买吧。 ”工作人员告诉阿姨,现场窗口购票最晚只能购买10天内的车票,网络购票或电话订票则能预购12天以内的车票。

  与临时售票处零星的购票者相比,售票处内,网络取票窗口前,有不少人正在排队。

  小唐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他手里拿着几张学生证,前来换票。 “我来取票,顺便帮我们班的几个哥们来取。 ”小唐山东烟台人,他订了1月12日一张车票,“一直守着网络,才订到的。 ”小唐一脸的兴奋,他介绍,购票开始时总遇到网络问题,“不是网络繁忙,就是不显示。 ”好在大家最终购票成功。

  鸡蛋饼小贩今年的生意差多了

  18:30,夜色笼罩,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临时售票处,不见了往年长长的队伍。

  “能上网买,就上网买,谁还到这挨冻啊? ”普善路沪太路路口,一位小商贩把摊位摆在路边,打开煤炉,煎着鸡蛋饼,卖3元一个。

  “以前春运,这条路边从上午就出现排队,一直到那条路上。 ”商贩指着普善路边的花坛,感叹往日的“盛景”不再,自己的生意也差了不少,“本来打算今年春运再多赚点,现在都没人排队了。 ”商贩称,往年此时,旅客为了买到票,与同伴交替排队,彻夜守候。如今,夜色下的普善路上,只有零零星星几个旅客拉着行李箱,慢悠悠地走着。

  临时售票大棚内,窗口前购票的旅客只有二三十人,原本设置的100个窗口,只有41—49号尚在使用。由于人数减少很多,现场只剩下四名武警,但已不需要维持秩序,变成了服务人员,接受购票旅客的咨询。

  在现场,朱小姐坐在小板凳上,忙着打电话。朱小姐是甘肃天水人,因网络购票未成功,于是,直奔临时售票处,但被告知,无车票。“显示屏上为什么不显示提供的列车数、座位数、无座票数? ”显示屏上,正在滚动1月11日之前最新的每日剩余票数,但仅有剩余票数等简单数字,并没有详细到如朱小姐所言的每日发往某地的列车数、座位数或无座票数等相关信息。朱小姐说,有关部门应该将信息更透明化一些。

  1月3日

  火车票黄牛无奈转“行”

  下午,冷空气来袭。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脚步都因天冷而加快。人流中,总不时遇到喊着“汽车、汽车票”的人。

  老秦是其中一员,他站在一面玻璃墙下,与三四名男子聊着天。旁边正好有一辆城管的车辆经过,老秦和同伴看了一眼后,停止交谈。在他们的头上方贴着一张“严厉打击倒卖火车票”的警示牌。

  “没火车票啊?那我没办法了。”记者上前询问,老秦无奈摇头,“你如果坐汽车,我现在就给你联系一辆。”老秦边说边向匆忙赶路的旅客搭讪:“汽车,汽车……朋友,到哪里的?坐汽车吧。”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老秦叹了一口气。

  “实话告诉你,我以前专门弄火车票,但今年不行了。 ”老秦50多岁,自称河南人,在上海做黄牛已有10年之久。每年春运,老秦都能借助倒卖火车票“赚”上其他打工者一年的收入,“去年,一张火车票,除了面值,至少另加200元才能卖给你;有些紧俏方向的车票要卖到400元,还得再加上一两百元的车票钱。 ”今年春运前,老秦又打起如意算盘,但结果落空。

  “实名制了,即使买到了,你也不能用。 ”老秦只好转行,做起了汽车票黄牛,帮一些黑车拉客。老秦说,像他这样的黄牛今年大多数都转“行”了。“还有一些人借别人身份证买票再出手的,但如果成交,风险就要由旅客自己承担了。”

  “我们也能帮你弄到火车票,但你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站在旁边的一个年轻男子插嘴说,这其实算是代买,费用是150元,不含车票价。

  为了验证“黄牛转行”的说法,记者在北广场周边转了一圈,没找到一个兜售火车票的黄牛。即使在北广场周边的小马路上,情况亦然。

  黑车趁机疯狂拉客

  在北广场临时售票处大门对面,有一间门面房,房间内,几十名男男女女依着墙,坐在地上。门口,一名中年男子坐在办公桌前,不停地与来乘车的人讨价还价,手中拿着一沓乘车票。

  “到哪儿?驻马店? 240元。 ”桌子前,一名50岁多岁的男子手里拎着大大的包裹,犹豫不决。 “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说白了,我们只赚你二三十块钱的辛苦钱。 ”50多岁男子往屋外看了看,“明天家里有事,要到家。 ”只好咬牙同意乘坐。售票男子在乘车票上写上价格和地点。记者凑上前看到,这张乘车票上用红颜色印着“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的字样,但印刷粗糙。

  门口台阶上,一个小伙子见状摇摇头,“这老板要赚不少呢。 ”小伙子已在此处买“票”,目的地是安徽宿州,花了170元,“比平时贵多了。 ”10分钟后,其中10多人被领到中华新路上。记者紧随其后发现,他们上了一辆福田轿车。

  14:30,在沪太路边,三四十名外来务工人员围在一个小商店门口,焦急地等待。一名旅客说,他是陕西汉中人,与三名同伴每人花了390多元钱,被带到这里乘车。结果,等到现在也不见车子的踪影。记者离开时,他们还在等待。

  记者手记

  但愿回家路年年都顺畅

  和千千万万踏上春运路程的人一样,我也是春运候鸟。每年,都为一张小小的火车票,伤透脑筋。

  春节是必须要回家的,可火车票一般是买不到的。有一次,我转了5趟汽车,方才到家;还有一次,也是坐汽车回家,半夜,依维柯险些迎面撞上一辆卡车,在沟边停了下来,全车人吓出一身冷汗。

  有了坐汽车的辛苦与惊吓,我下定决心乘火车回家,结果,现实也下定决心不让我买到火车票。无奈,我找过黄牛。还记得,那年下着大雪,北广场正在改建。在泥泞的小路上,与黄牛接上了头。

  黄牛要价180元,票面价另算。真心疼。要知道,那时候,票面价值也就60元左右。讨价还价,最终150元成交。那年的回家路,还算顺当。

  春节回家过年,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就因为这一张票,又增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今年去买车票前,我在心中犯嘀咕,担心买不到车票。但现场的场景让我惊讶。三天来,除了首日排队稍长外,其他时间,最长的队伍也没超过大棚。

  更让人惊讶的是,我轻松地买到了车票。跟我一样的,还有很多归心似箭的人。在车站,我看到的是大家开心的表情和悠闲的神情,以及回家的喜悦,同时,我也看到,车站每个拐角不再有黄牛兜售的身影。

  我想,如果网络购票不拥堵,一直顺畅,如果更多的列车信息披露得更透明,那一切会更好。

  真希望以后每年春节回家都这么顺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2012年春运

更多关于 火车票 黄牛 黑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