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两会特别报道 让农民从里到外都变成城里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0日05:03  东方今报

  加快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支撑能力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依托。这两个体系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支撑作用明显。

  □东方今报记者 王秋欣 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记者 沈翔/图

  【体系一】 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内容直击】

  ◎中原城市群挥动“组合拳”

  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高水平规划建设郑汴新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内陆开方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

  ◎城市新区形成“虹吸”集聚力

  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强化产业复合和经济、生态、人居功能复合,成为具有强大集聚力带动力和发展活力的区域。

  ◎县城、城镇逐渐打磨成“珍珠项链”

  把有条件的县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

  ◎让农民从里到外都变成城里人

  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切实解决农民进城的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转化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积极推动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城市近郊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解读】

  从我省实际看,“三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中最突出的聚焦点,这一状况要求我们创新城镇化发展思路和路径,走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引领“三化”协调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规划,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体系二】 构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

  【内容直击】

  ◎让主导产业成为“明星行业”

  重点发展轿车、轻型商用车、中高端客车和中重卡车等四大系列优势产品,建设郑州汽车制造基地。提升输变电装备、大型成套设备、现代农机、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进南阳国家生物质能示范区建设。

  ◎建设一批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建设郑州内陆无水港,成为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推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增加期货品种,建成全国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价格中心和信息中心。

  ◎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科学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充分发挥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承载作用。

  ◎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依托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在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解读】

  我省已成为新兴工业大省,但产业产品结构矛盾突出,必须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走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说明一点,产业集聚区正在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开放招商的承载平台、带动就业增加的主渠道。进一步强调集中生产要素向产业集聚区配置,培育产业集群,有利于深入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一键分享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