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警匪片编剧称南京枪案嫌犯逃脱与社会氛围有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2日11:2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陈文

  闹市区独行持枪杀人劫财,在天罗地网之下却逃之夭夭……这样的桥段是影视剧百演不厌的剧情,在真实生活中却并不常见。“南京‘1·6’持枪杀人抢劫案”震动全国,犯罪嫌疑人至今未被抓获,嫌犯究竟是什么样性格?究竟有哪些反侦察手段逃脱警方追踪?曾从事公安工作25年,接触大量一线案件并在之后创作过众多涉案题材的著名编剧张成功昨天从一名编剧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

  “由正转邪”上演影视桥段

  一名编剧在塑造人物时,必然会为人物设定一定的背景、特殊的习惯和必要的情节冲突来发展和烘托人物的个性。目前,网络上流传出一份对于这起劫案的犯罪嫌疑人的个性描写,比如喜欢将一只手插裤兜里;站立时有背手、右腿抖动的习惯;买早饭时只用手指,从不说话……张成功告诉记者,且不论网友总结的真假,单就这些细节都是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内向,很会保护自己,而且心思相当缜密的性格特点,“这说明他是有收有放的,作案时完全放开,完毕后是紧紧收起,可能还是一个很和善、老实巴交的人,一眼看过去和普通人一样,这种犯罪分子性格特点是很特殊和典型的。”

  如果说是要以此为蓝本创作一部涉案剧,那张成功会把他塑造成为怎样的人物?张成功说,有人说这个犯罪嫌疑人曾有当兵的经历,现在却成了独行劫匪,这便是影视剧中常见的“由正转邪”的桥段,其中可以有很多故事可以铺垫。“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不是其人生中遇到挫折,从而造成他反社会的心理?这不仅是创作时可以考虑的东西,也是这个真实人物身上也许背负的故事。”

  逃脱反映目击公众的冷漠

  在闹市区作案却仍然逍遥法外,这让很多人对“南京‘1·6’劫案”犯罪嫌疑人如何逃脱产生了兴趣,而这名犯罪嫌疑人真的是“反侦察能力很强”?在张成功看来也未必如此:“其实在我们创作剧本时,也会有一些反侦察手段的描写,但影视作品中把犯罪分子写成智商很高,能力很强,是为了烘托公安干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在这个现实的案例中,我认为媒体所谓的反侦察手段,最多是简单的化妆术,他能真正逃脱,我认为还是跟社会氛围有关。”

  张成功表示,在闹市区众目睽睽下作案却能安然逃脱,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周围目击的公众是冷漠的,而犯罪嫌疑人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交通、住宿、吃饭都没有露出马脚,也反映了可能看到他的人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如果要他由此创作一个故事的话,他会着重描写这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东西,而不是强调劫匪的反侦察能力有多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 南京发生抢劫案

更多关于 编剧 南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