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协委员回应天气预报不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4日14:27  法制晚报
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 摄/记者林晖 市政协委员、市气象局副局长王迎春 摄/记者林晖

  市政协委员王迎春的另一重身份是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并兼任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因从事城市气象研究,她更为关注的是北京大城市的防灾减灾问题,近几年的市政协会议上,都会提出相关的建议。由她主笔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城市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提案”获2011年度专委会优秀提案。

  在会议召开间隙,王迎春接受了法晚记者专访,对于有说法称天气预报不准确的问题,王迎春做了回应。

  她称,天气预报准确度在2008年奥运会后已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气象科学是一门预测科学,既然是预测,那么天气预报就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谈预报

  质疑 天气预报不太准

  提高北京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市气象局始终努力的方向。通过加强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无缝隙天气预报技术体系的建设(从天气监测到临近预报、短时预报、短期预报和中期预报)和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滚动快速发布,以及预报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北京的天气预报服务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升。

  王迎春告诉记者,天气预报准确度,特别是气象预警能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已大大提升了,这是市民的普遍反映。

  但是,也有市民仍感到天气预报不太准确。

  记者向王迎春反映了2011年冬天初雪的预报,北京市气象局聘请的15位“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对2011年冬初雪的天气预报满意度比较低,为68%,而在以往,这个满意度是在96%至100%之间。

  观点

  人为污染物 加剧雾霾形成

  王迎春说,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本身是好事,但也带给城市一些污染,比如城市的大烟囱、汽车尾气、人类活动等,这些都会影响城市上空大气的变化。

  城市人口增多,使得供暖制冷设备能耗的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和餐饮服务业能耗的排放增多,这些都会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量和污染物。

  从气象学的角度讲,这些人为热量的排放,会影响北京近地面大气层结的稳定性,使得北京空气流动变小,造成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增加,进而加剧雾霾天气。

  释疑

  天气预报准确度 市民要求提高了

  对于这个问题,王迎春表示,天气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天气过程,预报员对其的把握也不一样。

  每年初雪的预报就比较难。既有科学技术上的问题,也有人们对初雪关注度高的问题。

  如果影响的天气系统信号强,预报把握性就高些,如果系统弱,预报常常就会有偏差。

  天气变化的很多规律在科学认识上还没有完全解决,特别是现在城市化、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相对频繁之时。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市民对天气预报准确度的要求高了,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满意度期望也高了。

  气象科技的进步速度与市民的要求和需求还不相适应,这都会给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出新的挑战。

  “气象预报质量监督员”对天气预报及时性、准确率等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反馈意见,但其代表性仍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不同人群、不同需求、不同区域、人的个体主观感知、心理预知等存在差异,对天气预报的感受可能也会不一样。

  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依靠科技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气象探测手段的提高。

  谈灾害天

  极端异常天 近几年增多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王迎春关注北京城市发展的许多问题,包括环境、交通、人口等,而她作为一名气象科技工作者,更为关注天气问题、北京城市防灾减灾问题。

  作为城市气象研究专家,她告诉记者,近几年极端异常的天气增多了,不论是气象研究人员还是市民都能感受到北京天气气候的变化,2010年夏天的持续高温,2011年又出现多次突发的局地强暴雨,乃至前段时间持续不断的雾霾天气,这都是较为异常的天气现象。

  王迎春从北京的复杂地形环境、天气情况方面做了解释。

  她说,北京的西北部是山区,东南部是平原,一直向东是海洋,从海上吹来的风是暖湿的偏东南风,山区吹来的风是干冷的偏西北风,它们常常会在城市平原地区汇合,形成交汇带,在大的天气背景合适的情况下,这个冷暖空气相遇的交汇带上常常会产生强降水。

  另外,由海上吹过来的暖湿东南气流遇到北京西北山区的阻挡会爬坡抬升,也常会在山前造成局地强降水,当然,由于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建筑物的增多和人类活动等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也会加剧这一现象的频发。受城市影响,如果北京静风或小风,在秋冬季极易出现雾霾天气。

  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近些年也在增多,未来仍有增多的趋势。王迎春坦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北京受其影响,极端天气气候现象总体上也会趋多和频发。

  措施

  合理调控人口 减少城市扩张

  因从事城市气象研究,她更为关注的是北京市防灾减灾的问题,近几年的政协会议上,都会提出相关的建议。

  她说,北京在这个城市防灾减灾方面已做得非常好。

  她也给出具体的建议:注重战略,同时也注重战术。

  比如,2011年6月23日的区域性大暴雨,应对这样突发灾害的时候,除了有规划和应急预案等,还要注重具体的应对流程和操作,政府各个部门出台的许多措施,如何形成更有效的合力,在这方面应下工夫。

  极端天气的出现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气是不可控的,人工降雨、消雾跟大自然相比,还是非常渺小的。

  而在大气不可控的情况下,想减少这种极端天气,就要减少城市不可控地扩张。

  她建议,要合理调控人口,要从法律层面上完善、制定和出台有关政策和办法。在充分考虑首都城市安全稳定运行、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持续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考虑城市的“包容性”。

  她说,人口不控制定会带来交通、环境等问题,每个人排放的热量相当于一个50瓦的电灯泡。

  对于2012年市气象局的具体工作, 王迎春表示,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会加强监测,特别是在预测预报方法上下工夫。同时,也会提升预报员的能力,加强培训和考核。本版文/记者 王永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北京两会 天气预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