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交涉,元宵节劫持者宰羊改善大家伙食
据新华社电 (记者卜多门、郑一晗、周劼人)苏丹、肯尼亚、卡塔尔……辗转上万公里,孙世伟与其他28名在苏丹遭劫持的中国公民一道,在中国政府赴苏丹工作组陪同下,于9日下午平安返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被劫持后住茅草屋吃糊糊
在孙世伟的记忆里,被劫持的前一天他们就得到情报,有人会来袭击。在公司的安排下,员工们有序撤离了营地,在距营地约20公里的一个小镇里躲避。第二天警报解除后,大家就回营了。“突然枪声大作!”孙世伟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再次来袭。正在休整的29名中国员工不幸被冲进营地的袭击者绑架为人质。
遇袭后的几天里,劫持者一直带着29名员工不分昼夜地转移,直到5天后才停留在固定的地方。当时他们被集体安置在一所简陋的茅草屋内。屋外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不大。高粱糊糊是他们的食物之一。
最初的日子是孙世伟和马小龙觉得“最艰难”的,因为不清楚状况,需要不停试探对方的意图,想各种办法打探消息,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在29名被绑架者中,有两名女同志。一路上,所有人对她们都特别照顾。走路的时候让女同志走在中间;女同志不管做什么,都保证身边至少有一名男同志保护。队伍中年长的同志也受到格外关注,他们走不动时,青壮年都会主动上前搀扶,不让一个人掉队。
少说少动避免劫持者误会
作为翻译和领队,孙世伟每天早晨一起来,就要把所有人的身体状况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发烧、腹泻的情况。因为在苏丹那样的环境下,这些疾病是很危险的。此外,他和马小龙还要观察哪些人情绪比较低落,跟他们聊聊天,给他们鼓鼓劲。
“团结是最重要的。”29岁的戴继涛在苏丹已经待了两年时间,这次突如其来的生死经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与这么多同胞在一起也让我的心情相对稳定。我们不会说阿拉伯语的人平时都尽量少说话,节省体力,同时也避免让绑架(劫持)者误会。”他说。
第8天,我国驻肯尼亚大使与马小龙通了电话,说一切进展顺利,大家能很快获救。此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交流沟通力证平民身份
24岁的翻译马小龙是这29人中年纪最小的,来自甘肃天水的他,早年在国内学习阿拉伯语,两年多前去叙利亚半工半读,去年转到苏丹工作,本想躲避叙利亚动荡局势的他,万没想到竟然经历了如此一段危险的旅程。
孙世伟说,作为能和劫持者沟通的人,他和马小龙担负着凝聚人心的任务。其余27人都在时刻关注他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他俩一直努力让自己保持平常的心态,压抑情绪的波动。
在被劫持期间,两个小伙子抓住一切机会和对方沟通,试图让他们相信,这些人只是普通的平民,在苏丹从事的都是修路、架桥等一些民生项目。
孙世伟坦言,当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时,他俩还是非常紧张:“那枪都是子弹上膛的,但我俩是仅有的两名翻译,这时必须站出来和他们交流。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
随着沟通的增加,对方逐渐明白了29人的身份,放松了看管,在食物、饮水以及简单的医药上为中国工人提供了保障。在元宵节那天,经过小伙子努力交涉,对方还为他们宰了一只羊,改善大家的伙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