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深圳举行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二十周年座谈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1日09:25  南方都市报

  “现在深圳缺乏敢闯的精神,缺乏小平同志当时来深圳肯定的那种精神,缺乏做实事的精神。我们重新看南方谈话,动力就会再回来。”

  ———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

  南都讯 记者王莹 继市领导莲花山为小平塑像献花、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重新刊登小平南巡著名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以及推出系列重温小平南方谈话的评论文章之后,作为纪念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昨日,深圳市委宣传部邀请深圳各界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为加快推进深圳改革开放建言献策。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表示,改革确实存在着动力消失的问题,而此时重温南方谈话,就是为了重新寻找思想的动力,让改革的动力再回来。

  “现在深圳缺乏敢闯的精神”

  昨日的座谈会首先邀请了1992年小平在深圳期间的全程见证者讲述当年的亲历感受。深圳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吴松营回忆,小平南巡正值深圳改革开放遭遇了巨大的质疑之声,“那时候深圳的同志到西北内地出差,有的地方都不敢接待,说你们是从资本主义世界来的。”吴松营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小平主动提出要来深圳,本身就表示了对中国改革开放、对深圳的最大支持。

  他认为,对小平南巡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发扬小平南方讲话的精神。“现在深圳缺乏敢闯的精神,缺乏小平同志当时来深圳肯定的那种精神,缺乏做实事的精神。”而当下的发展,已经到了要真正前进,必须要改革的关口。

  “举行这次座谈会,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也希望通过重温南方谈话、特别是通过理论界专家集思广益和社会各界的响应,在二十年后,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第32个年头的时候,重新寻找思想的动力。王京生说,深圳改革的动力确实存在消失,尤其是安逸的心态的存在。“我们重新看南方谈话,动力就会再回来。”

  改革过渡期不是改革目标

  深圳大学中国特区经济研究中心苏东斌教授认为,改革到现在,社会矛盾积累、社会分配不公引发不满、反腐败道路艰巨,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并非完全确立,另一方面,是因为深层次改革并未实质性推进,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监督的制度。经过三十年改革发展后形成的既得利益阶层,“既不迷恋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那样他们将失去积累的财富,但同时更惧怕改革的深化,因为那样,他们将失去特权。所以他们更希望社会发展保持着双重体制的胶着现状,把这种过渡状态凝固化、定型化,甚至制度化。这样就把转型时期的过渡形式,当作了改革的目标模式。”

  他认为,这种对改革的错误观点必须纠正,同时也必须意识到,面对当下社会发展积累的这些问题,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矛盾、避免剧烈社会动荡。

  过分强调“中国模式”阻碍改革

  “就像刚才苏教授说的,改革现在还在河的中间,这不是目标,改革最终一定要到河流的对岸去。站在河中间,并不意味着改革已经完成。”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副院长武良成研究员对苏东斌的说法表示认同,认为深圳在低成本要素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和国际分工红利均已经消失的情况下,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改革只有继续前行,才能解决当下社会经济领域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

  深圳社会科学院社会所所长、研究员杨立勋认为,在未来的改革中,深圳应当和国际惯例相对接,“改革现在走到河中央了,但是一些领域,已经有国际惯例,河上有桥了,是不是还要自己蹚深水?”他同时认为深圳要继承当年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的敢闯敢试的精神,在未来改革中,应该处理好包括“善政”与“善治”、维权与维稳等问题的关系。

  而苏东斌在谈到改革意识时也提醒,在当下对改革成绩的总结中,若过分强调“中国特色”、“中国模式”,对改革的深化也将有消极作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南方谈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