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旭
我省首批从阿坝、甘孜、凉山三州32个藏区县选派的101名藏区干部,已于去年底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赴内地挂职锻炼,返回藏区工作。记者2月17日从省委组织部获悉,在去年县乡党委政府换届的过程中,这批干部半数以上得到提拔重用:有20名乡科级干部进入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有5名同志由副处级晋升为正处级,其中4名成为县级政府班子“一把手”;还有28名同志受到重用。
挂职人选门槛高
7成是“70后” 9成上过大学
藏区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关键在干部,支撑靠人才。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干部选拔,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双向互派的方式,从省直机关、高校、大中型企业选派干部到藏区任职;有计划地遴选藏区优秀年轻干部到内地相对发达的县区任职或挂职锻炼;建立省直机关对本系统干部归口培养制度,通过“挂、包、帮”等形式加强藏区干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藏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缺乏、高层次人才短缺等情况仍然比较突出。
2010年10月,我省在启动两年一轮换的“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5个月后,又启动了“百名藏区干部内地挂职锻炼计划”,从阿坝、甘孜、凉山三州32个藏区县选派101名干部到内地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
在人选确定上,省委组织部针对改善藏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的需要,以县级党委、政府副职为主体,同时选派部分州级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部分藏区重点乡镇党委领导。其中,年龄最大的46岁,最小的30岁,70%是“70后”,近90%为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后备干部占50%以上,整体呈现出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特点。
岗位安排有深意
开启新思维 培养多面手
在挂职岗位安排上,省委组织部充分考虑藏区干部此前工作经历和专业知识背景,进行精心设计。
开启新思维——尽量让赴内地挂职的藏区干部参与重大活动、中心工作,最大程度地培养锻炼。对上挂省直部门的,要求安排在相应的、职能较强的综合业务处室;对选派到内地市县的,要求安排在交通便利、发展基础较好的单位。
据了解,大多数藏区干部被安排在省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好的县区党政班子中进行顶岗锻炼,小部分被安排在省、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交通等综合经济部门以及公安、政法委等重要部门挂职学习,重点提升他们驾驭市场经济、抓好应急管理和维护稳定和谐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多面手”——各接收地在安排挂职岗位时,不仅坚持“人岗相宜”,还充分兼顾“个人意愿”,尽量让藏区干部接触一些新的工作,努力成为“多面手”。
炉霍县副县长温生平迫切希望提升“城镇管理”方面的能力,南充市就安排他挂任高坪区副区长,分管城市建设管理和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泸定县委副书记苏久泽古期盼提升“项目运作和管理”方面的能力,遂宁市就安排他挂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色达县委副书记高尔布需要提升“危机管理”方面的能力,成都市就安排他挂任武侯区副区长,分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挂职期间,他积极深入政法机关、街道社区学习应急处突、矛盾排查等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受益匪浅。
交流合作出成果
成都大市场 拥抱甘孜农产品
收获是沉甸甸的。阿坝州的王玉全到省科技厅挂任社会发展处副处长一年,从更高层面了解和熟悉了科技服务民生的相关政策和业务,到各市州检查和学习的宝贵经历,让他搞懂了不少依靠科技改善民生的新思路。凉山州木里县副县长马国发挂任省发展改革委西部办综合处副处长期间,听了许多场宏观经济专题讲座,还参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的西部地区城建和国土专题研修班学习,在土地经营、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到了不少“真经”。挂任成都市交委副主任的石渠县委副书记仁青降错,学到了成都城乡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方面的先进经验。挂任遂宁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的苏久泽古认为,遂宁市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绿色经济和现代产业园区方面的先进理念值得泸定学习借鉴。
更多藏区干部借挂职锻炼之机,积极推动挂职地与派出地展开交流合作。挂任成都市农委副主任的德格县委副书记袁明光注意到,成都农业经营机制全国领先,甘孜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全国少有,“发展绿色农业,成都有市场、藏区有产品,两地优势互补,有非常好的合作双赢基础”。色达县副县长扎西嘎瓦在挂任成都市温江区副区长期间,抓住各种机会宣传色达、推介色达优势产业和特色项目,目前已有多名温江企业界人士与色达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