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0日16:04  京华时报
毛泽东(右二)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右)。 毛泽东(右二)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右)。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尼克松和夫人帕特·尼克松离开中国时挥手告别。 尼克松和夫人帕特·尼克松离开中国时挥手告别。

  基辛格访华打“前战”

  20世纪60年代末,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敌对的中美双方都开始考虑改善两国关系。1969年初,尼克松入主美国白宫,他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

  与此同时,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1971年7月9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访问有两个任务:一是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二是为尼克松进行预备性会谈。周恩来与基辛格商议起草了公告稿。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下榻于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2月28日,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双方郑重声明: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

  关于台湾问题,中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幕后故事 四大元帅:中美苏可参考“三国”

  究竟如何判断国际形势?如何调整外交战略?这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问题,必须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毛泽东委托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元帅研究国际形势和战略问题。

  1969年6月上旬至9月中旬,四位元帅进行了十几次讨论,先后写出两份书面报告,还向中央提出了重要的口头建议。7月11日呈送的第一份报告指出:美国把中国看做是“潜在对手”,而不是现实威胁。中美之间隔着太平洋,美国有侵朝、侵越两次战争失败的教训,而它的战略重点又在西方。由于这些原因,美国不至轻易发动或参与反华大战。苏联把中国当成主要敌人,它对我国安全的威胁比美国大。但是,苏联要与中国大打也有很大的顾虑和困难,主要是担心形成东、西两线作战,难以速决以及战略重点也在欧洲等。

  根据国际形势新的变化,四位元帅深深地感到,在中、美、苏三方斗争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美要利用中苏矛盾,苏要利用中美矛盾,我应有意识地利用美苏矛盾”。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东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按照这一思路,四位元帅经紧急讨论,写出第二份报告,于9月17日呈送中央。

  画龙点睛 结束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外交方针

  70年代,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受到严重打击,苏联咄咄逼人的姿态也让美国感到必须要找一个可靠的帮手,同时我国与苏联的摩擦也在不断升级甚至出现武力摩擦。虽然如此,中美领导人的会晤仍震撼了当时的世界。

  尼克松将自己访华的一周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来之不易。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启发了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体系的更新,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中美关系的改善对我国的意义重大。这使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联系加强,关系得到改善,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时使我国不再处于两个拳头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实际上结束了以往的以意识形态决定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八十年代末苏联、东欧剧变对我国的影响。

  1978年,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北京社科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尤国珍本报记者王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