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支持者称内陆核电项目应更严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1日06:41  东方早报

  “内陆核电应更严格”

  核电并不必然和沿海联系。

  实际上,世界上60%的核电站是在内陆,法国的比例更高。郁祖盛透露,在福岛事件之后,美国批准新建的两个核电机组都是内陆核电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是内陆核电项目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从安全和环保要求看,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没有本质的差别,目前成熟的核电站设计和建造技术完全可用到内陆核电站。

  在叶奇蓁看来,我国首先在东南沿海发展核电,一是由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南沿海发展得比较快。第二,东南沿海电网比较大,一旦核电机组跳开的话,电网不受影响。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微博)院长李宁认为,中国的煤炭资源集中于北方,东南沿海地区是最需要能源的地方,却缺乏能源的自然禀赋,而且中国的铁路交通还存在瓶颈,“这些地方最需要能源,却又得不到能源,只能率先发展核能了”。

  “当然,在沿海建核电站,水来得比较容易一些。中国沿海地区,往往常年多风,而且多向海洋上吹,有利于放射性污染物的稀释。”李宁认为,“即使万一遇到了福岛核泄漏危机这样的事件,海水的稀释能力比内陆大得多,而且也不经过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对民众健康的影响也会小很多。”

  李宁表示,相比水电、火电,核电在能源安全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中国地方经济还是存在竞争的,一个地方的能源供给不可能老是受制于其他地区,“碰到能源紧缺的时候,总是先想到自己,再想到别人”。

  核电项目邻近县市地方政府并非唯一的反对者,水利部门的反对是另外一个阻力来源。

  郁祖盛说,对于内陆核电项目,有些水利部门不理解,不支持,“他们怕污染水系,实际上即使在事故条件下也不会污染水系”。

  郁祖盛认为,与沿海相比,内陆人口更稠密一些,河网更多一些,“内陆还可以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

  江西、湖南、湖北、安徽、重庆、四川等长江流域诸多省份所规划的内陆核电项目均依托长江水系,即使不直接利用长江水源,其水源最终流向也会是长江。

  “30年迈不过那道坎?”

  对江西、湖北、湖南这些热衷核电的省份而言,若从最初的构想算起,已等待了近三十年。

  2月14日,彭泽核电争议近一周后,《中国环境报》也首次打破沉默,以《江西彭泽建核电站 安徽望江提出异议》为题介绍了此次核电之争并配发了评论。

  《中国环境报》的评论直接对江西方面提出质疑:“为什么一个早在1982年就启动选址的核电项目,直到今天才听闻各种质疑?而历经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项目配套,直到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30年间,为什么始终无法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该评论还直接批评了彭泽方面回避的态度。

  “公开和透明是打消公众恐慌情绪的惟一途径。安徽省望江县政府以政府公文的形式,向上级部门递交报告,表达反对意见。而涉事另一方的彭泽县却选择了消极回避的态度,迄今未作明确回应。这实非明智之举。”该评论认为,长久的沉默,不仅把自己陷入舆论的漩涡,更会加剧公众的恐慌甚至抵触情绪,公众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索性会对可能对他们生活产生潜在威胁的项目一概表示反对。

  该评论还对彭泽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于彭泽而言,此次质疑是一个与公众交流沟通、宣传核电能源的难得机会,惟有坦诚回应,才是对本地居民以及邻近地区的负责任态度。

  “彭泽有关方面有必要尽快扫除公众疑虑,并承诺对核电项目建成后的周边环境数据进行长期公开,自觉接受两地监督。”该评论说。

  也有媒体发表评论赞扬了望江县政府的做法:“值得肯定的是,在关涉一方安危的重大环境议题上,望江县政府选择采用政府公文的方式进行正式交涉,代言辖下民众的声音与利益,通过制度内渠道予以表达和争取,如此积极作为在过往的个案中并不多见。”

  建立利益争端协调机制

  一方受益,另一方却承担着巨大环境风险。这也就不难理解,对于同一个项目,长江两岸的评价怎么会如此迥然不同。

  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均位于沿海地区,但在过去几年,尤其是2008年冰雪灾害之后,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成为国内最积极的挺核力量。

  除了能源方面的诱惑之外,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投资规模更是地方政府根本无法抵挡的诱惑。

  2月14日的《中国环境报》的评论还直接挑明了赣皖核电争议背后的利益之争:“此次彭泽核电站之争,表面只是环保争端,实则赣皖利益之争。随着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区域流域之间的利益冲突一触即发。”

  该评论认为,联想到近年来的多宗流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事件,发生事故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但遭受其害的却可能波及多省、多地。围绕类似事件所建立的利益分配制度,需要以信息共享机制为基础,从民间奔走的层面更多地上升为地方政府间的交涉,由政府出面予以详尽表达与顺畅沟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彭泽核电争议初起之时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即指出,此次争议因“沟通不足引发”。

  李宁也认为,核安全争议背后还是利益之争,“作为利益诉求方来说,承担了核电的风险,却没得到核电的好处,当然不愿意了,两地应该将核电带来的好处分配一下”。

  李宁举例说,在香港还没有回归的时候,内地和香港就能在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更何况现在还处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体制下,肯定是有解决方案的”。

  李宁说,“我并不是说这个争议不费力气就能解决,但只要坐下来谈,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做一些区域利益、国家利益的协调,问题肯定能解决。两个省可以直接谈,即使谈不拢的话, 还可以由中央政府来协调。”

  “每一个重大工程项目都会有争议,开发商都能坐下来谈,开发核电为什么不可以谈?关键还是双方都要有谈判的心态。”李宁说,“当然,有一些底线是不能突破的,比如核安全以及对于周边环境的保护。”

  针对彭泽核电项目邻近安徽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问题,李宁建议,由于核电开发周期较长,地方政府要提前保护好这些核电厂址资源,做好核电厂址资源储备工作,以免这些厂址被另行规划。

  内陆发展的能源刚需

  尽管争取成为“内陆首核”的口号仍不时见诸内陆核电项目所在地报刊,但内陆核电重启显然仍在路上。

  郁祖盛开始忧虑内陆核电项目前期投资的问题。郁祖盛说,据他了解,江西、湖南、湖北这三个第一批内陆核电项目已经投资了120亿元,“迟迟不开工是一个重大损失”。

  李宁并不认为内陆非要大力发展核电不可,但一定要有替代方案,“如果内陆地区不发展核电,能源替代方案从哪去找?”

  “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一个取舍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能源替代方案,有多方面的益处,那就不用发展核电了,可以停止建设内陆核电项目。”李宁说,“目前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是一个刚性增长,不解决肯定不行。”

  李宁认为,内陆发展水电有枯水期的问题,发展火电有运输瓶颈、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因为过分依赖煤炭导致的环境、气候问题也广受批评,“几乎没有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案,发展核能或许是内陆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主要路径”。

  李宁提醒,还要看到核电站建设周期的问题,核电站建设平均要4年半至5年的时间,中国目前的人均耗电量、耗能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未来还会不断增长,“暂缓核电当然会影响到几年后人们日益增长的刚性能源需求”。

  “一方面是内陆核电争议不断,一方面越来越强烈的能源刚性需求,中国应该如何选择呢?”李宁反问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关于 核电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