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现场照片动画还原撞车瞬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2:55  北京日报

  

现场照片动画还原撞车瞬间
市交管局事故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处置与事故重建系统”一改此前处置事故民警只能通过皮尺丈量现场的“笨方法”,只需拍摄一组照片,输入到“现场快速处置”系统中,电脑上就立即能自行生成现场图和各种测量数据。图为民警现场演示。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现场照片动画还原撞车瞬间
5车8次撞击事故现场照片。
现场照片动画还原撞车瞬间
5车8次撞击事故示意图。

  在陈家肇事案中,精准测算出英菲尼迪的车速;在西二环洒油事故中,让逃逸肇事车显露原形……支持这些经典案例的,是本市交管部门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与事故重建系统。

  上周,交管部门研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与事故重建系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系统包括事故现场快速处置系统和事故重建系统。

  昨天,市交管局交通事故鉴定中心向记者揭秘这一系统的神奇之处。

  取代手工绘图现场拍照省时

  事故现场快速处置系统:

  取代手工绘图现场拍照省时

  以前,事故发生后,往往要封锁现场,封闭多条车道;交警在现场掏出卷尺、纸笔和相机,记录、测量现场情况,绘制现场图。虽然动作娴熟,但后面还是会响起催促的喇叭声。

  现在,交警不用尺子、不用画笔,只需拍摄几张现场照片,就可以收工,恢复道路通行了。这是民警采用了事故现场快速处置系统,对于现场大量数据无需手工一一测量,只需摆放一个固定的现场标尺,拍摄一组照片,导入电脑,系统即可比对着照片里的标尺,自动测算、绘图,生成勘察笔录。

  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公安机关沿用了近百年的人工勘测现场方式。对于造成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需要按照一般程序处置的交通事故,平均处置时间减少约50分钟。

  原理:摄影测量技术

  事故现场快速处置系统利用了摄影测量技术。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发现油田时,为了保密,仅对外发布了一张照片。日本人就是依据这一张照片,通过上面的一根标准限高杆,利用摄影测量技术,推算出了储油罐的大小,进而推断出油田的规模。交管部门将摄影测量技术利用到了事故现场快速处置系统中。在现场拍摄一组照片,通过电脑系统,自动按比例比对出各种数据。

  还原重大复杂事故真相上百起

  事故重建系统:

  还原重大复杂事故真相上百起

  在现场勘察完毕之后,需要立即进行事故调查。事故重建系统,简单讲,就是利用电脑推演事故经过,还原事故真相。

  事故重建系统包括交通事故综合鉴定、事故再现平台、分析演示和模糊视频信息还原四个子系统。

  其中事故再现平台子系统有一涵盖9000余种各类型车辆基本参数信息、124种实际道路条件信息的事故再现参数数据库。技术人员将现场采集到的各种数据,如车辆速度、地面痕迹、各种散落物位置等数据输入系统。系统则自动计算各种参数,帮助民警推演事故发生过程。

  市交管局交通事故鉴定中心主任王连民打开电脑,支上电子白板,为记者现场演示了这套系统。民警用手触摸白板,从系统中选出一个丁字路口路段图形,触摸拖移到白板中间,随后又从系统中选出两辆小轿车的图形,拖移到“路上”。“比如这两辆车发生了事故,我们事故处的民警就在这里模拟分析讨论事故经过。”记者看到,在这里,“道路”全部能任意位移,就连“井盖”、“刹车痕迹”都可以在上面展现,模拟的小汽车可以随意旋转。民警各抒己见,模拟事故发生时的情形,经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计算结果和鉴定结论出来后,如何让事故双方当事人和家属看得懂,交通事故分析演示子系统则实现了各类交通事故模拟重建。办案民警可以像播放动画片一样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展现,让当事人或家属心服口服。

  对于夜间肇事逃逸案件,系统还可通过科技手段还原视频信息中的车号、车型、车辆特征等信息。

  利用这一技术,本市上百起重大复杂事故的真相得以还原。

  原理:事故再现技术

  事故再现是近年来交通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利用再现技术重建事故发生的碰撞瞬间及人体运动过程,对于确定事故责任以及分析交通伤致伤方式、损伤特点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经典案例

  西二环洒油案——模糊查询技术揪出逃逸司机

  虽然和车队定了攻守同盟,但“二环洒油事件”的肇事司机高淑宝还是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之所以能将其找到并定罪,交管系统的模糊视频信息还原技术和图片比对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件发生在凌晨4时多。高淑宝开着油罐车到工地上给施工车辆统一加油。由于心里着急,高淑宝忘了关闭油罐车油管开关,致使二环主路上3.9公里路面洒满柴油,先后发生7起交通事故,13辆机动车受损,5人受伤,交通瘫痪约3个小时,经济损失400余万元。

  事故发生后,高淑宝驾车逃逸。

  警方反复观看监控录像,但喷洒的柴油挡住了部分车牌号码。警方对图像进行了处理,辨认出号牌上的3个数字,又利用模糊系统,在全市油罐车中进行搜寻,终于找到了肇事车。

  但是,因为害怕巨额赔偿,车队内部的几个人结成攻守同盟。车虽然找到了,但没有口供支持。

  事故处民警再次从科技手段上找突破口。民警将嫌疑油罐车放置在与当时被监控探头拍摄时同等的光线条件下,从同样的角度又拍摄了一组照片,把两组照片在电脑中进行比对,结果,车身喷图、车漆闪光点等完全重合,可以证实就是当时的肇事车。

  一起因零口供陷入僵局的案件就这样解决了。肇事司机及涉嫌包庇的车队工作人员都接受了法庭的审判。

  5车8次撞击 电脑推演找出“谁先撞”

  2008年8月,京承高速上发生一起5车事故,1死多伤。5辆车歪七扭八地停在路上,3辆车损毁严重,其中的一辆面包车变成了一堆扭曲的铁皮。

  到底谁撞了谁?司机们的说法彼此矛盾。事故处的民警先从车辆的撞击部位上找突破口。民警在黑色现代车上找到了宝马跑车排气管的撞痕,在宝马车前机器盖上找到了面包车轮胎上的附着物……

  结合路面上的各种痕迹,民警在电脑上演练了几十种碰撞,终于确定了所有车辆的运动轨迹:黑色现代车从后方撞上宝马跑车,后者偏移撞上面包车,面包车偏移先后撞上路边正在换胎的两辆货车及一名装卸工,随后又反弹回来,重新撞上宝马,而宝马车也因此又回撞黑色现代车,现代车随后冲进路中间隔离带。一起5车8次连环撞击的复杂交通事故终于重现在大家面前。

  陈家案——

  摄影测量技术判定英菲尼迪超速

  在陈家案中,陈家被认定有四项极其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酒后驾车、超速、闯红灯、肇事逃逸。其中,交管部门测定,事发时陈家驾驶的车辆车速高达110.6至121.7公里/小时。闯红灯与肇事逃逸显而易见,酒驾通过事后调查得出了结论,那么,超速呢?

  交管部门介绍,认定车速利用上了摄影测量技术。当时,交管部门手上握有交通探头拍摄的画面。在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英菲尼迪轿车侧面的分道线,利用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判断出前一根分道线端部到下一根分道线尾部的距离,这样一来只要有了在这段距离里英菲尼迪车的行驶时间,就可以算出其行驶时速了。

  对交通事故进行鉴定,要求数据必须精确,所以时间绝对不能仅以秒为单位。交管部门对着当时短短的一段监控录像下了功夫。“监控录像有固定的录制格式,每秒钟的画面有25帧,我们逐帧播放,这样就将时间精确到了二十五分之一秒。”王连民说。

  利用这一技术,交管部门出具的车辆时速鉴定,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字。

  法拉利车毁人亡案——

  事故还原推演谁是司机

  一辆红色的法拉利轿车已经撞得面目全非,孤零零地停在京承高速出京方向后沙峪出口附近,地上满是车辆碎片。距离车辆几十米,一男一女远远相隔,窝在路边深沟内。

  事故处的民警到达现场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两条年轻的生命就此消逝,价值上百万元的跑车报废,这起车祸是怎样发生的?驾驶员到底是谁?

  “在交通事故处置过程中,确定驾驶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责任认定和赔偿问题,比如测定驾驶员是否属于酒后驾车,该由谁来赔偿死者、伤者和车辆损失。”事故处的民警说。

  经调查,两名死者来自同一家公司,其中,女性死者是这家公司的老总,男性死者是员工,两人不是情侣关系。根据这些情况,很多人都推测,应该是员工驾车,老总坐车。事实又是怎样呢?

  事故处民警在现场的路边护栏上找到了一些人体组织,确认分别是来自两名死者的,从而知道了他们从车中被甩出的位置。再将车辆刹车痕迹等因素输入电脑中,系统开始模拟车辆运动轨迹、旋转角度,民警按照角度关系反推,判断出了两人被抛出车辆前的位置,终于确认驾驶员是女老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