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一路到终点,没有一脚急刹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5:35  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徐建国/文 林云龙/摄

  如果要盘点2011年热词的话,“校车”必将成功入选。

  频频发生的校车事故,牵动并刺痛了全社会的神经——就在上周,杭州萧山的一辆学生接送车就撞破了桥护栏,险些落入河中酿成大祸(详见本报2月14日报道)。如何让校车成为孩子们的“诺亚方舟”?德清的长鼻子校车成了全国争相学习的典范,而今年开学后,杭州滨江闻涛小学的孩子们也惊喜地发现,他们学校也有了“长鼻子”。

  这几天,本报记者就跟着校车司机一起护送孩子们。这一送才知道,一辆长鼻子的背后,操心的人可真不少。

  上路前,校长老师都来“做保安”

  下午3点,滨江闻涛小学到了放学时间。

  5辆长鼻子已经开到了东门口早早候着。这些“长鼻子”都是核载54人的大客车,全身黄色,干净整洁,“长鼻子”异常醒目。车身上印着“school bus”的字样,而驾驶座挡风玻璃处还放有“学生接送车”的牌子,处处都有“身份证”。

  显然开学已经几天的孩子们习惯了这些“长鼻子”的存在,只是乖乖地在学校食堂里耐心等待。第一班校车3点半准时出发,这是老师和司机心中共同的“闹钟”。

  值班的戚老师忙碌地维持着秩序,不断地重复:“请大家按照顺序坐好。”原来每辆校车的路线不一样,所以学校提前给孩子们分了组,比如坐1号校车的孩子们就坐成一排。“这样上车时就不会乱掉,司机也比较好辨认。”

  “自从有接送车开始,学校的值班老师就多了这么一项看管任务。”校长虞文华时常在这个点来“做保安”,他更愿意把“校车”称作“接送车”,“我们要求司机,早上送孩子到学校,不能早于7点,也不能晚于8点。下午放学时,3点半之前必须到位。”

  学校还要求每辆校车无论接还是送,都不得超过两次。理由很简单:安全。“接送次数一旦多了,司机可能会赶,容易出事。”

  不抢时间不抢道,开“长鼻子”的规矩

  邵师傅是一号车的司机,3点20分,他对着后视镜仔细地整了整衣服。“给孩子们一个好印象。”这个平时对衣着并不要求的大男人,自从开上了校车,已经养成了照镜子的习惯。

  他把孩子们带到了车门口。一边喊着“排好队”,一边搀扶着上车的孩子们。

  上车后,我们发现,车内的设置与普通客车也大不相同。一般的客车座位后方都会有塑料把手,但长鼻子校车里却没有,而每个座位上,都配有安全带。“这样的设置,主要就是为了防止车辆晃动时,孩子们因磕碰受伤。”

  邵师傅指指座位,示意我们坐一下。一坐才发现卡得很紧,有挤压感,很不舒服。“这是因为校车是给孩子们量身定做的。”邵师傅说,有了这样的座位,校车就不会被安排去做其他生意——因为它本身就很特别,又不符合成年人的乘坐习惯,所以不会有其他单位愿意租用这样的车辆。

  没说上几句话,邵师傅点清了人数,清了清嗓子:“同学们,请把安全带系好。”

  3点半,第一班校车准时出发了。邵师傅开的一号车要经过通江路、滨胜路、西兴路,终点是七甲闸社区,距离学校六七公里。

  车子开得很慢,我注意到,仪表盘的时速指示针,始终没有超过40公里——而这些道路的限速,基本都在50到60公里。

  车行至一路口,遇到红灯停下。我看到左边车道空无一车,可看看邵师傅却连打方向的意思都没有,只是顺着自己的车道,排起了队伍。不能抢道,虽然邵师傅没有说,我们也明白了这是开“长鼻子”的规矩。

  一路到终点,没有一次急刹急起,全程耗时18分钟。

  “如果开其他车,这么点距离,10分钟不到就能到了。”送完了孩子,邵师傅和我拉起了家常,他们几位校车司机都是老司机了,少则五年,多则十来年。他自己就是开了12年的老师傅。“能被选出来当校车司机,有条杠杠是没有重大的事故记录。但即便如此,开校车,仍必须谨慎再谨慎。”

  不抢时间不抢道,这是规矩。他觉得这是一份责任。“我们这几个被选出来的校车司机,都是滨江本地人,也有亲戚在闻涛小学上学,万一出点什么事,我们哪里对得起人家,对得起自己呀。”

  一盘录像带,让“长鼻子”开进了学校

  车子到站后,我们注意到,停靠站有块很大的遮雨板,据说是社区为了配合校车的使用,配合学生上下车方便而搭建的。

  “感觉怎么样啊?”回到学校,校长虞文华迎上来问。

  见我们一脸笑容,他给我们讲起了故事,其实长鼻子的引进并不是一蹴而就——

  闻涛小学2004年创办,因为有些学生住得比较远,接送不便,于是有的家长就联合起来,自己包车。“可我们发现,这样不行,因为这些车辆时常超载。”以前虞校长在校门口经常能看到,一辆核载5人的车子里竟然下来了八九个孩子。

  于是闻涛小学把这样的情况用摄像机拍下来,拿给领导看。“领导也觉得很震撼,觉得容易出事。”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和一家巴士公司合作,由他们来负责学生接送。

  不过,几年下来巴士有时会被临时征调,也出现过未能准时到岗的情况。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各地校车事故频发,学校就找到现在的合作单位协商,看是否能换上长鼻子专用校车,结果双方一拍即合。

  换车带来安全,可运营费用就高了一截:光买一辆“长鼻子”就超过40万元。

  这个时候,滨江区政府送来了“东风”:坐校车的学生依旧是每人每月出75元,而区财政对每人每月的补贴提高到140元。虞校长说,政府的支持、司机的负责、老师的细心,在连通学校和家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