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把脉大学生爱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6:53  云南网

  把脉大学生为何越跑越慢爱体育不爱上体育

  

把脉大学生爱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

  少数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篮球,锻炼身体龙宇丹 摄

  ?

  现在大学生越跑越慢

  普通大学生的体质令人担忧。

  教育部等部门自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记者昨天对昆明市的几所高校进行了走访。

  不喜欢跑步等体能训练

  在昆明理工大学篮球场上可以看到,十几个篮球架前都有人,也有部分人在足球场踢球。“才开学没几天,平时人多还找不到地方打篮球呢。”昆明理工大学一名大四的学生说。

  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区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及足球场上都有人,但都不是很多。两个刚从羽毛球馆出来的大一女生说,现在运动的人较少,大部分都还在宿舍上网。

  “我喜欢体育锻炼,平时有时间就会约上几个同学打篮球,但一上体育课就不是很想去。”拿着相机在云南师范大学闲逛的小赵说。

  “很担心考不过。一般30人的班级,七八个人挂科是很正常的。”目前就读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小赵说,学校体育课成绩由体能、专业选修课、出勤率及其他特色运动(冬季滑冰、夏季游泳)组成,一旦有一项没达标或请假缺课就挂科。“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就是因为我不喜欢跑步等体能训练。”

  “我们同学中,大多数人还是喜欢球类课程,但学校安排的球类课程容量有限,一部分人选不到喜欢的课程,就会被迫去上诸如健美操、武术等课程,这样大家参加体育课锻炼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云南师范大学的施同学说。

  体育设施不足影响积极性

  的确,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造成大学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缺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体质。

  目前,全国高校体育课普遍实施“三自主”教学。即“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育老师、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走访中,不少同学赞同选课模式。“一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二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云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牛同学说,不同专业不同圈子一起上课,可以增进交流,这点在课堂上是不能做到的。但仅大一、大二有体育课,是很不合理的,大三还应该继续开设体育课。

  “现在很多同学都不喜欢运动,增加体育课课时,提高体育课学分是加强学生锻炼的很好手段。”牛同学认为,虽然是强迫,但有必要。

  对此,昆明理工大学的巩学生就不赞成。“体育锻炼应是靠个人自觉去执行,而不应该由学校来强制规定。毕竟现在大学体育教师普遍缺乏。”该同学表示,与其强迫大家上体育课锻炼身体,还不如多开放一些如健身房、游泳馆等体育场所,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学生有话说

  体育课程设置没有吸引力

  大学生杨武:云大体育课是学校公共必修课,所有学生大学4年要完成4个学期的学时,大一上学期由学校统一安排上课,内容为体质训练;大一下学期后开始由同学自行选课,课程有体质训练、球类课程(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搏击和健美操。课程每周安排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

  体育课学期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中考核项目一直都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核由任课老师自定,占70%;还有就是平时的考勤占10%。

  记得大一刚入校时,学院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出早操(学校没要求),辅导员和各班体育委员回来点名监督,跑多久没要求,但必须到场。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到场的人越来越少。从最初人人都到场,到宿舍统一派一个代表签到,到只有体育委员到场帮全班签到,再到没人。

  因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为技术、技能类型的,大多数同学也有各自的爱好,加上郊区的大学生活相对单调些,所以体育课似乎成为大家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

  不过,由于所设课程有限,很多同学无法选到自己喜欢的课程,迫于学分压力,不得不选一些“冷门课程”。比如,体质训练,课如其名,上课就是跑步之类的素质拓展,这是大学里大家都不太乐意干的“体力活”。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谈体色变”,没有特别的爱好,技术性的课程上不了,“体力活”又不愿意干,遇上严格的老师考试就会被亮红灯,所以对他们而言,体育课的存在无疑是件痛苦的事。

  但不管是有爱好还是没爱好,上体育课时,一家几乎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作为期中考核的1000米和800米,大家都望而生畏。

  大学生王邵涵:体育课开设情况有些混乱,课程设置感觉像“鸡肋”。身边同学大多没有积极的态度,尤其是女生,大多都穿靴子和牛仔裤来上课,感觉大家基本都是为了点名和学分而来。男生一般都会日常打打篮球,不一定要在体育课上来锻炼。

  考试流于形式助长懒惰

  大学生杜弘禹:我们学校的体育课只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每周一节,一节为一个半小时。课程内容有排球、篮球、游泳、网球、乒乓球等,可选择的课程比较少,课程内容也比较枯燥。大多数同学对体育课比较缺乏兴趣,是为了学分而上体育课,因为它是必修的。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去上体育课都只是去应付点名,并没怎么进行锻炼。

  大学并没有和初中、高中一样开设有短跑、长跑、跳高、跳远等素质锻炼的课程,学校把素质锻炼的部分都交由学生平时自行解决,然后在每学期期末考试会进行体能测试,考试测试内容包括100米、800米、跳远等。考试要求比较低,老师也不严格,所以平时勤于到操场进行锻炼的同学为数不多,到考试基本都能通过,这有点助长学生的懒惰情绪。

  另外从体育课的效果来看,我身边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都觉得学校安排的体育课对增强身体素质效果不明显,基本学不到东西。比如篮球,一方面,平时基本打篮球的同学,为了容易通过考试而选了篮球课,然后经常逃课。另一方面,对不会打篮球的同学,教学效果不明显的课程只会消磨他们的兴趣,导致许多同学上课都在聊天或做别的事,特别是女生。

  上网打游戏逛街等放在最前面

  大学生王悦:一到冬夏两季,体育课便成了一周课程的“奢侈品”。

  众所周知,在沈阳一年近乎只有两季,因为春夏很短,往往是一进入11月,天气便转凉,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程便会受到气候影响,而到了每年的12月及3月,室外体育课程只好宣告暂停,教学内容早早结束。其中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多个项目。

  而到了异常炎热且十分漫长的夏季,如乒乓球、瑜伽、健美操等室内项目也跟着遭殃,学生老师纷纷叫苦,气温持续30度左右,屋外艳阳高照,上课人数寥寥无几。

  天气状况显然影响到体育课在大学校园正常进行。大学生原本缺乏的体育锻炼机会,与稀有的户外运动时间,也被无情的天气左右,甚至扼杀掉了。

  与高中生活里对体育课怀有的无限渴望不同,进入大学后,课堂以外的自主时间变多,面对纷繁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同学更愿意选择坐在寝室里的电脑前,去度过一个个无聊而孤独的周末。在大学生活的关键词里,往往会把上网、打游戏、逛街等放在最前面,而体育锻炼、健身等则很少被提起,甚至直接省略。

  ●数据

  与2005年相比,全国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

  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

  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

  城市女生、乡村女生:

  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

  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据《中国青年报》

  ●高校声音

  某高校体育学院陈副院长:

  学校提供好条件

  体质下滑是学生的问题

  就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从昆明市某高校体育学院陈副院长语焉不详的回答中,让人认为问题出在学生身上。

  陈副院长首先很坦然地说:“我们学校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还是极为重视的,这也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我们分两个方面抓学生的身体素质,首先是把体育成绩纳入综合评测,与学生的奖学金评比挂钩,这样就从硬性方面加强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定期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比如篮球、排球、足球比赛等,从兴趣方面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

  就“是否存在学生所说的体育课课程安排太少,上课和考试都要求不严,形式感强,而实际锻炼不够”的问题。陈副院长说:“我们学校的体育课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首先表现在狠抓考勤方面,从整体上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每年9月到12月进行的学生身体素质测评,更是让体育课在质量上得到确保。”

  “学校所做的这些能否有效遏制大学生体能下滑的趋势?”陈副院长解释:“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提供的平台绝对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体能锻炼,事实证明我们的成果也是显著的。我们学校在评估时,大学生身体健康这一项是满分。”

  然而,当记者询问能否看一下这几年学生体能测试的结果时,陈副院长的回答显得模棱两可:“总体下滑不大,学校给你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平台,你的体能还不行,那就是你的问题了。现在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比较懒惰,课外活动少,特别是互联网的发达,使得一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或网络世界,忽视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记者再次询问时,陈副院长则表示负责成绩统计的老师不在。“他出差了,数据都保存在他的电脑里面,具体的,我不记得了。”

  再三询问下,陈副院长给了两个十分模糊的数据:“下滑不大,很小……总体成绩上,去年的合格率在96%至97%,前年能到98%。”

  (廖治国 杜弘禹 洪雅娟)

  ?<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