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中国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7:43  深圳特区报

  据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国防预算、国际护航合作、联合国维和行动和中美军事关系等问题答记者问。

  中国海军赴西太平洋海域训练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

  针对有媒体提出的中国海军赴西太平洋海域训练问题,耿雁生说,我们多次重申,中国海军赴西太平洋海域训练是计划内的正常安排,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

  中国发展军力不会超出国家安全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的国防预算到2015年将翻一番。对此,耿雁生说,最近媒体报道比较多的是《简氏防务周刊》关于中国军费的报道,我不知道报道中的一些数字是怎么得来的。中国始终坚持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预算规模。中国不会超出国家安全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来发展军力,也不与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

  中国、印度、日本将开展护航合作

  耿雁生表示,经与各方协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月23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国际护航研讨会,目的是通过与有关国家分享护航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促进国际护航力量之间的信任与协调,不断深化国际护航合作。

  在回答中国如何加强国际护航合作时,耿雁生说,中国对国际护航合作一直持积极态度,与有关国家和组织开展了情报交流、指挥官互访、联合护航、联合演练等活动。经协商一致,从2012年1月起,中国、印度、日本等独立护航国家加强了行动协调,以季度为周期整合各自护航班期。

  针对有媒体提出的有关中国大型船坞登陆舰建造问题,耿雁生表示,各国对武器装备进行必要的更新换代非常正常,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发展武器装备主要是为了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希望日本不要动不动对他人说三道四

  有媒体问:日本防卫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已经超越第一岛链而逐渐向第二岛链扩大,请问有何评价?

  耿雁生表示,日本防卫研究所报告对中国军力发展妄加猜测,渲染“中国军事威胁”,不利于中日两国军事关系发展,也不利于本地区和平稳定。需要指出的是,日本近年来大力加强军备,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邻国高度关注。我们希望日方以史为鉴,恪守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承诺,提高军力发展透明度,多反省自身军事发展政策,而不要动不动对他人说三道四。

  各国防务安全合作应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

  针对有媒体提出一些国家在中国周边举行联合军演这一问题,耿雁生说,中方一贯主张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符合这一地区各方的共同利益。各国之间的防务安全合作应有利本地区的和平稳定,而不应针对第三方。有记者所说的“金色眼镜蛇”演习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2002年以来,应泰国军方邀请,中国军队已连续多年派员观摩,今年派出4人小组赴泰观摩了司令部演练阶段的演习。

  愿意与美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美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有媒体问,习近平副主席这次访问美国,对中美军事关系将有何影响?

  耿雁生说,前不久,习近平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期间,习近平与美国国家和军队领导人就两国两军关系等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对于指导两国两军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耿雁生表示,近年来,中美两军在高层交往、机制性对话、军事档案、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等领域开展了良好交流与合作。同时,两军关系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我们愿意与美方共同努力,本着“尊重、互信、对等、互惠”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培育和增进战略互信,推动中美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中国海军护航3年

  为近4500艘船实施护航

  据新华社南京2月23日电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国海军发起和举办的国际护航研讨会23日在南京举行。

  研讨会为期2天。来自欧盟、北约、多国海上力量、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等4个国际组织,以及美、英、法、德、中等20个国家的84名代表,围绕海盗形势和情报信息工作、武力解救经验、海上兵力行动组织、护航法律和护航保障等问题,通过情况介绍、大会交流和专业研讨等形式,分享海上护航经验,探讨深化合作的内容和方式。

  中国海军执行护航任务3年多来,已连续派出10批舰艇编队、近万名官兵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为近4500艘中外船舶实施了安全护航,与各国海军共同努力,使海盗抢劫活动受到遏制。目前,第11批护航编队已准备完毕,即将起航。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