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龙年剃龙头更有精神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09:27  生活新报

  

龙年剃龙头更有精神头

  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前后,春回大地,随着气温的回升,盘踞在泥土或洞穴里的虫蚁蛇兽开始渐渐苏醒,悄悄地朝洞口外探出头来。传说中龙就是在这一天苏醒过来的,“兴风作雨”,为大地带来降雨。于是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期盼龙年平平安安,期盼雨水快点降临到龟裂的彩云大地。

  “老字号”理发店备受青睐

  “我平时不怎么理发,但每年的龙抬头我都要去发廊理个发,希望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陈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本命年的邵女士笑称:“都有本命年犯太岁这个说法,理理发,希望能讨个好彩头。”

  百度贴吧里一位网名叫“别人都叫俺虎哥”的网友说:“要赶紧去理发店排队,不然去晚了排不上,小龙抬下头,一年都不愁。”人们或听说,或想起,纷纷携老扶幼地来到理发店,将自己的若干“烦恼丝”留在了二月初二。大街小巷的理发店纷纷爆满,但更多的市民似乎更偏爱一些“老字号”理发店。

  “龙抬头,我们也来剪个头发凑凑热闹。”说到这里的时候,围观在周围等待理发的几位老者笑了。10多年前,居住在董家湾东华小区附近的市民们便已经知晓,在东华公园对面,一座7层楼高的居民老小区角落里,一位姓李的师傅就已经在那里“营业”了。

  昨日上午10点,李师傅将带来的椅子往老地方一放,小镜子往墙上一挂,从旅行包中拿出一块洁白的围布和各种理发工具,他的“露天理发店”便开始营业了。“一年到头就这天来理发的人特别多。”李师傅说。昨日,光顾李师傅“露天理发店”的顾客特别多,短短十几分钟,就已经有七八个人有顺序地排起了队。不到一个小时,在李师傅快剪下被“龙抬过头”的市民就已经超过了10余人,周围有不少李师傅的老顾客在等待理发。家住东华小区的王希平,也是众多等待理发者中的一员,相隔一两个月,头发长了,他就会到李师傅这里理发。

  最让七旬老人李国仁满意的不仅仅是李师傅精湛的手艺,更是李师傅“小店”10年不见涨的收费和干净卫生的剪发用具,在这里理发后不会弄得头上、身上痒得不舒服,而且这里的收费一直保持在10元,周围排队的市民也都纷纷表示深有同感。“要是随便找一个店去理发,花了冤枉钱,还弄得整个人都不舒服,那还怎么抬头?”在一旁等待理发的徐志华说。

  带孩子来“龙抬头” 祈祷健康

  “刚才我还给一个孩子剪了一个寿桃头呢。”韩俊文指着在一边的邹兴科说,已经有一岁半的邹兴科见人就咧开嘴不停地笑。昨日,家住广福路的雷淑芳便早早地带着孙子邹兴科赶了过来。“因为是老店,我们放心。”雷淑芳说,等了整整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韩俊文在给邹兴科理发的时候特意在他的头顶和后脑勺留出了一撮长发,美其名曰“寿桃头”。这让雷淑芳很是满意。“新的一年,无非就是为孩子讨个好彩头,图个吉利。”

  在吴井路上一家名叫“向阳理发店”的老理发店里,所有座位上都坐满了前来理发的人。长长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门外。还没有进门,就已经传来“哇哇”的哭声。8个月大的孙于红在妈妈的劝说下,眼泪还是流个不停。“不哭了,不哭了……”理发师韩俊文一边哄着眼泪汪汪的孩子,一边小心翼翼地按着手中的推剪,生怕一不小心就弄伤了孙于红的小脑袋。知道今天是“龙抬头”,张红特意带着才有8个月大的孙于红来剪头,不图别的,只是希望女儿能够健健康康地长大。

  “龙抬头”,借着这个节气,大街小巷的理发店可谓过足了“手头瘾”,纷纷发出各种优惠信息的同时,也有商家趁此机会将价格一翻再翻,为应节气,市民也只好“认了”。市民张先生说:“今天去理发,平时只收10块钱,今天却收了我20块钱。”说完,他摸着自己刚剃的光头,显得有些愤愤不平。

  龙不抬头天不下雨 云南人很着急

  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讲师姜南介绍,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显赫的地位,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人们自古以来对龙都怀着一颗敬畏、信仰的心,龙是吉祥、丰收的象征,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抬头意味着一年的雨水充沛,而水是世间万物生存的保障,这意味着人和动物一年都不愁水喝,庄稼有了雨水的滋润,来年一定是丰收年,神话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

  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意思就是烛龙经常招来风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中也有对舞龙求雨的描写。姜南说:“二月二的民俗活动中,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二月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这个时候天气回暖,万物复苏,是春耕的好时候,据民间传说蛰伏一年的龙在龙抬头日里苏醒过来,要行动起来,履行它降雨的职责,有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里面包含了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殷切期盼。播种需要湿润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云南从2009年干旱至今已经有三年了,许多庄稼因为没有雨水的灌溉而颗粒无收,如今到了春耕时节,如果没有充足的雨水,那将意味着今年粮食产量的减少,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与损失无法预计。

  何时降雨牵动着每个云南人的心,处在龙年的龙抬头日,意义特殊,有许多网友发帖称通过理发、吃饺子等行为寄托了自己对雨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本报记者 曹琳 实习生 徐沁荷/文

  实习记者 张宪江/图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