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差头座椅能不能“穿回”白外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13:22  新闻晚报

  施平

  上海出租车座椅易套不是新闻,然而《解放日报》这两天连续报道出租车座椅“白变灰”半年多来,市民多数感到不喜欢,觉得还是白座套干净,司机中也有近半怀念白座套,这个话题又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报载评论指出,“说到底是一部分企业借垄断之力对消费者权益的又一次剥夺”。话说到这里,接下来怎么办?那些灰色座椅能不能重新再换上白座套?在笔者看来,在现行条件下,很难。

  具体到灰色PVC和白座套孰优孰劣,应该说并没有标准答案。表面上看白座套是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但坐过出租的都知道,并不是每个白座套都那么光鲜,有的出租车上白座套斑痕狼藉,几乎成了“黄座套”也不及时清洗。另一方面,灰座椅虽然不必拆洗,但实际上按照管理要求也得定时清洁,不然藏污纳垢有害乘客健康。但是从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司机其实并不认真擦洗,“反正乘客也看不出”。

  所以白座套或者灰座套并非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到底愿不愿意提供优质服务。上海出租车的质量曾在全国有口皆碑,不仅仅是硬件好,的哥的整体素质也常常被大家称道。然而随着这几年形势变化,上海出租车跟外地有些城市相比,感觉有点落后了。一个是价格上没有优势,如果按照平均生活成本排列,上海不是全国最高的,但是打车成本却远远领先。其次是车厢环境没能完全体现文明都市的水平,比如说车内禁烟一直执行得不太好,车内整洁程度不但跟国外城市没法比,跟国内一些城市相比也略有逊色。更关键的是服务质量也在滑坡,欺客宰客挑客等现象在世博会后又有抬头,套牌车、克隆车等更是屡禁不绝。交通执法总队上个月还公布数据指出,在出租车计价器上动手脚的现象同比上升七成。

  如果把这些问题都归结于行业垄断,恐怕并不全面。要说垄断,海外很多城市的出租车都是垄断经营,控制在一两家公司手中。还记得世博会期间,上海出租车行业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不愧为一张城市名片。世博出租车直到今天还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怎么才过了一年多,就屡屡发生“绕路”、“换卡”、“计价器作弊”等问题呢?其中症结恐怕还是在于监管是否得力。还记得2009年曾经针对出租车企业乱装移动广告出台禁令,并要求逐步拆除。结果装在前车厢右上角的那种液晶屏确实被拆除了,一些移动视频也可以手动关暗了。但是两年一过,出租车液晶屏又乘着改装灰座套卷土重来,市民要打到一辆没有扰人耳目广告的出租车越来越难。令行不能禁止,那么乱象自然滋生,我们的出租车服务水平又怎么上得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