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港媒:“两会”前官媒传递改革强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15:36  环球时报

  香港《文汇报》2月24日文章,原题:“两会”前夕官媒传递改革强音邓小平南巡20周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中国步入迎接中共十八大的重要时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中央高层到学界民间,改革的呼声再次在神州大地响起。与20年前相比,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再次走到十字路口,面临的改革任务更为繁多,改革路径更趋复杂,改革识见潮起云涌,中国改革已经到了“亮剑”的关键时刻。

  决策当局直面矛盾

  正如以皇甫平名世的周瑞金接受本报访问时所言,“改革已经到了猛击一掌的时刻”,由纪念邓公南巡发轫,短短一周内,官方新华社与人民日报相继发表雄文,向海内外释放改革重要讯号,从改革愿景、实施步骤到改革风险与决策者意志,全方位回应全社会关切。

  20日新华社发表长文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明确宣示:以往主要是围绕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现在则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改革。23日起,《人民日报》刊发“深化改革认识论”系列文章,更是直面危机谈改革的“盛世危言”书,将矢志改革定位为新时代最强音。

  进入邓公南巡20周年的2012年,中国社会对改革的期待持续发酵,已经凝聚成势不可挡的运行地火。人民日报《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文章,坦率直言“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以理性预警容纳了民间改革的情绪和呼声,显示改革已经进入凝聚共识与付诸行动的新阶段。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评论显示,决策当局没有回避改革的焦点、热点和难题,大有直面矛盾锐意改革的真正勇士的气魄。文章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推动改革意志坚定

  文章更鲜明传递出中央推动改革的坚定意志: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回首改革开放逾30年道路,中国已先后经历了3次关于改革问题的大争论。第一次争论在上世纪80年代初,焦点在于社会主义经济究竟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第二场争论从1989年到1992年,对改革“姓资姓社”的争论。第三次争论则从2004年对国有企业改革是否应该推进产权改革开始,以利益格局与民生问题为主,对改革“对与错”展开争论。

  始于年初的此次改革争论,与前三次相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面对楼市调控、反腐倡廉、社会管理等诸多老难题,社会关切的是执政党有没有改革的强大意志力与引领力,政府有没有全方位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

  大国求变如箭在弦

  针对以上问题,将于秋天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将会对此做出全方位权威回答,而从年初中央高层动向观察则可窥见主题轮廓。胡锦涛总书记2月20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明确宣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开放”。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中银100周年大会时表态:“改革已进入不进则退的深水区,能否抓住发展机遇,关键在于改革创新。”中央高层的坚定表态显示,2012年不仅是政治交替当力求平稳的换届年,更是承前启后大力推进改革的关键年。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十年者,不足以谋一年。站在改革新起点,大国求变,如箭在弦。种种迹象表明,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与下半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将是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改革深化迈进新10年的关键会议。而指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20年,以社会公平公正、权力公开透明,经济活力有序为目标的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力求将风险化解在当下,倾力让发展乘势而上,赢得民意民心与国家未来的中国新一轮改革已然亮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